南仁東:「一口氣」領中國邁向星辰大海
中新社北京1月16日電題:南仁東:「一口氣」領中國邁向星辰大海
中新社記者 周欣嬡
「南老最讓我佩服的,就是他那口『民族志氣』,有了這口氣,他彷彿就能踏平一切艱難險阻。」近日,在北京舉行的「2017全球華僑華人年度評選」頒獎典禮現場,中科院科學傳播局局長周德進如是說道。
2017年9月,FAST工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南仁東因病逝世,享年72歲。為銘記其在巔峰時毅然歸國,為中國天文事業作出突破性貢獻,南仁東獲頒「2017全球華僑華人新聞人物」,周德進代為領獎。
資料圖:1月10日,由中國新聞社主辦、中國僑網承辦的「2017全球華僑華人年度評選頒獎典禮」在北京隆重舉行。圖為國僑辦宣傳司司長許玉明為獲獎人致頒獎詞,並為南仁東代表、中科院科學傳播局局長周德進頒獎。中新網記者 富宇 攝
1993年,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在日本東京召開。與會科學家提出,在全球電波環境繼續惡化前,建造新一代射電望遠鏡。
時任日本國立天文台客座教授的南仁東已在國際具有相當影響力,他明白此舉對國家未來科技發展的重要意義。於是,南仁東向國內同仁說:「咱們也建一個吧。」
「那時的中國,無論財力還是科技支撐能力,都完全不具備建造射電望遠鏡的條件」,周德進告訴記者,「當時也沒有人相信,中國能做成這件事」。
FAST的理想建造地,是大山深處遠離電磁干擾的山谷窪地,對地形地貌、工程地質、水文地質等有極高要求。為尋找合適台址,南仁東花費十二年光陰,帶著300多幅衛星遙感圖,扎進中國西南部一座又一座大山,足跡遍布荊棘叢生的無人荒野。
由南仁東帶領的FAST建設團隊,是一支包括幾十家科研院所、大專院校、工程企業和上百位科學家組成的千人隊伍。指導理論以外,南仁東還自稱「戰術型老工人」,直接參与一線建設,長期在施工現場與工人一起下工地、爬高塔、睡工棚。
周德進告訴記者,像FAST這種規模龐大又無經驗可循的重大創新工程,「沒有不拖期的」。但南仁東率領團隊將經費缺口、技術障礙等重重難關一一攻克,令FAST在2016年9月25日落成,與項目批複的工期分毫不差。
「南老真正用自己的智慧與人格魅力,團結了國內各行各業的科學家。」周德進說,「習總書記在致FAST落成的賀信里,勉勵科學工作者要『早出成果、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出大成果』,這幾條,南老都做到了」。
周德進透露,FAST雖尚處調試階段,但在試用過程中已一次性發現了幾十顆優質的脈衝星候選體,截至目前,已被國際方面認可九顆,「足見其準確性與先進性」。
南仁東入選「2017全球華僑華人新聞人物」的頒獎詞寫道:「二十四載年華,八千餘日夜,終成觀天巨眼;攻堅克難、矢志不渝,他在天文史上鐫刻新高度。」
人們不會忘記,「中國天眼之父」如何帶領人們邁向浩浩宇宙中的星辰大海。(完)
TAG:中國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