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舊時王謝堂前燕:王導如何輔助東晉皇室

舊時王謝堂前燕:王導如何輔助東晉皇室

魏晉時期,琅琊郡(山東臨沂)王氏家族是北方首屈一指的名門望族。

永嘉元年北方大亂,王導勸自己的朋友、司馬家的一個遠房司馬睿早早投奔遠離戰場的建業(今江蘇南京)而來。司馬睿在江湖上名聲不響沒什麼威望,而江東歸附晉朝也不到三十年,當地土著居民,特別是豪門富家,是不大瞧得起這些落難而來的外地癟三的。

到了江東很久,當地的士大夫根本都不上門,局面打不開。當時每年春天三月三有個節目,大家都跑去河邊洗個澡,叫做「祓禊」,是個很大型的社交活動。

這一年三月三,王導叫司馬睿坐上當時最好的禮車,穿最有型的禮服,出門參加祓禊儀式,王導自己帶著一群北方大佬恭恭敬敬地在後面跟著。當地人一看這排場,連琅琊王氏都畢恭畢敬,頓時也肅然起來。

王導跟司馬睿說:這裡吳郡(今江蘇蘇州)的顧家、賀家都是響噹噹的地頭蛇,起碼要給他們老大安排一個相當不錯的職務才行。只要這些人肯出來,統戰工作就很容易成功了。司馬睿一一照辦,安撫了新來的北方貴族和當地的舊有勢力,果然很快江東局勢煥然一新。

舊時王謝堂前燕,琅琊王氏與陳郡(河南太康)謝氏兩大巨族是東晉之所以能立足江東維繫百年的中流砥柱。不但於延續司馬皇室有功,華夏整體淪陷異族之際,也只有這樣的文化巨族能夠承擔起保住一縷民族精神血脈的責任。

蠻族鐵蹄下古羅馬煙消雲散,而漢風遺韻卻經浴火而重生,當我們今日還自傲於我們的文化是唯一從未間斷過的文化時,能不感嘆兩晉之際華夏文明的命懸一線和先人篳路藍縷之艱辛和韌性?

儘管東晉總是被批評為「苟且偷安」,名士的風雅也多視作「清談誤國」,但以王導為首的士族領袖,最大程度協調了皇權與世家大族、北方士族與南方士族的力量平衡,為未來中華文明的枝繁葉茂開拓了一片廣袤空間。與其在條件不成熟的時候高喊「光復中原」空洞口號,不如沉下心來兢兢業業經營好眼下格局,等待歷史的下一個出口。

王導是一名十分成熟、合格的政治家,具備長遠眼光和開闊胸襟,深厚學養使得自己不會在權力誘惑面前變成汲汲於名利的小政客。當然在權力角逐場上,一個人過於有涵養了往往又會被當作軟弱無能,王導死前說:「人言我憒憒,後人當思此憒憒」,你們說我糊塗,總有一天你們會記著我的好的。朱雀橋烏衣巷,秦淮河的燕子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後人或許忘記了王導,只記得他的大侄子王羲之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晉 的精彩文章:

《東晉情歌》舉辦開機發布會 李汶霖帥氣亮相笑容溫暖

TAG:東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