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19歲的病人搶救無效死亡後,急診科的醫生默默的走到了醫院的外面

19歲的病人搶救無效死亡後,急診科的醫生默默的走到了醫院的外面

手扶著牆,緩緩的蹲下,一個人躲在手術室外面的牆角里偷偷的大哭一場。

19歲的病人在自己的手術台上沒有了生命的跡象……

他的內心此時該有多難受?用盡了畢生的本領卻依然無法挽留一條生命,那種難以承受的沉重壓力,他痛恨自己的無能為力。「求求你再讓我試一次,我能救回來啊」,這種念頭反覆在他內心縈繞。可惜,人已逝去,再也沒有機會了。

19歲的病人搶救無效死亡後,急診科的醫生默默的走到了醫院的外面

這就是一個急診科醫生,或是說是一個醫生的日常。醫生也是普通人,不是神,無法保證每一位搶救的病人都能得到生還;醫生也是普通人,不是機器,縱然面對多次死亡,也無法做到冷漠。

被手術失敗所挫敗的無力感,讓他再次失去繼續從醫的信心,救死扶傷,在此時顯得蒼白無力,或許,這正是因為真實情感的流露。

「為什麼我這麼沒用」!這是去年手術之後,急診科的同事一直在抱怨的一句話。9月份時,遇見不明原因死亡,一家人兩天之內猝死了三個,最後一名死者是一位6歲的女孩,他硬是摁了半個小時的心肺復甦,明知道已經沒了希望,卻還是不想停下。「她還那麼小,為什麼……」這成了他不斷自責的一句話,那一夜,他徹夜未眠。

其實,當生命從指間逝去時,醫生的無力感、心痛感、內疚感,並不比患者的家屬少。

19歲的病人搶救無效死亡後,急診科的醫生默默的走到了醫院的外面

醫療紀錄片《人間世》上演的這一幕再次觸動我,「車醫生連續48小時,做了三台手術。但其中一個病人卻沒有救回來,當面對鏡頭的那一刻,他自己都無法面對自己」。

「拼盡全力,沒有出現任何一個失誤,可還是失敗了。你付出的努力、感情最多的,往往是……是希望最渺茫的那一個……」語氣哽咽的他,始終無法連貫的說完這句話。

更甚者,在面對手術失敗時,他們會懷疑自己的能力。如果手術的細節處理的更好些,如果術後觀察再密切些,如果術前的評估再精密些……這些都成了他們不斷反問自己的話。尤其是對於剛剛入職的年輕醫生來講,更容易產生挫敗感,因而影響到自己當初從醫的那顆決心。

19歲的病人搶救無效死亡後,急診科的醫生默默的走到了醫院的外面

「病人死掉,我就輸掉」。醫院的一名30多歲的住院醫生,面對一位20多歲的嚴重外傷的患者,在採取了多種急救措施後,仍然沒有救回來,於是從此便一蹶不振。

所幸的是,醫院一位老前輩的話點醒了他:「做任何事都是有代價的,年輕時代價小,做不了大手術,長大了代價更深」。

現實生活中,每一位醫生或多或少都有這樣一份心痛的經歷。不是所有的病都能治好,不是誰不想好好醫治,而是每一位患者,醫生都會傾盡全力去救治,但需要理解的是,總有一些醫學尚未達到的地方。

其實,作為一名醫生而言,最困難的不是面對失敗,而是在面對種種失敗所帶來的挫敗感時,卻仍然不失去最初那顆從醫的心,那份從醫的熱情。希望每一位醫者都能勇敢,堅強面對一切,不忘初心。

19歲的病人搶救無效死亡後,急診科的醫生默默的走到了醫院的外面

作為抑鬱症高危人群的醫生,其實,他們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無助、累……這或許也是他們的常態,他們也會死於不治之症。偶爾,像我也會發一聲牢騷:好累,我真的不知道還能堅持多久。但等到下一位病人走進門診,等到患者躺在病床上,等到手術燈亮起的時候,他們還是會毫無怨言的拿起手術刀繼續奮戰。因為,我們是醫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鼻科宋醫生 的精彩文章:

TAG:鼻科宋醫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