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Future Bass與Future與電子樂

Future Bass與Future與電子樂

未來?電子

我所理解的電子樂

和碎碎念

離上一次更新已經一年多,我只是發現了許多未知的事物值得我去探索。當我決定再動筆寫點東西的時候,我的想法是,和朋友們分享一下我這一年來看到的東西,音樂之於我,一直都是這麼有趣。

我聽了這麼些時間的電子音樂,以我自己的學習模式,以及審美模式去對這個音樂較勁,一路上遇見了許多良師益友,我想慢慢的分享這些故事和樂趣,今天是第一篇,先從碎碎念開始吧。

電子音樂應該怎麼理解呢,機器合成的音色和鼓機節奏,形成新鮮聽感的,都可以歸類到這個範疇,包括許多熟悉的Disco舞曲,放鬆的Chill輕音樂,接下來就是各種專業風格名詞或者是噱頭的House,Trap,Trance等等。更直接的理解就是,極大部分的電子音樂的審美方式,不同於一直以來的「和聲審美」,而是一種非常粗暴且華麗的「聽感審美」,後者可以說是更加具備物理學性質,前者則是更具備美學性質,這是前言。

當我們被「辨識度」支配著聽覺時,普羅大眾的審美,是一直停靠在「和諧」這個角度上的,鋼琴就是鋼琴,吉他就是吉他,人聲即是人聲,節奏就是節奏...當我們取掉「辨識度」這個概念,那麼

鋼琴也不再是鋼琴

吉他也不是吉他

節奏與人聲

也只是一串聲音信號...

對,他們只是不同的聲音了,只是「聲音」。順帶吐槽一下最近的同事,吐字速度跟BPM沒有什麼毛線關係。。合成器模擬出發音的信號並且操縱,製作人讓這些聲音咆哮,失真,振蕩,回歸到最本質的聲音起源,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包括我接下來要說到的,連「噪音」也是電子樂的一種可能性。

聽過電子的人,對Future Bass這個辭彙並不會陌生,如日中天的The Chainsmokers用這種音樂迅速攀升,即使被人無限次詬病,也阻止不了他們火爆全球。那麼我們要細緻地說一說這個風格,嚴格一點,Future Bass是上一屆格萊美得主Flume,實驗出來的一種音樂,發源於一種音樂風格——Wonky,恍惚嘻哈。

既然說到格萊美,近幾年最佳舞曲專輯的提名都非常識貨,從當時名聲大噪的Skrillex,Daft Punk,到去年的Flume,我想「電子」這兩個字,完全可以跟「未來」掛上鉤。而今年提名的美國雙人組「ODESZA」,提名專輯《A Moment Apart》,我非常看好這一張專輯拿獎,也許每一個後來者,都在完善「電子」的定義。

在說「Future Bass」之前,我先說明一下「Wonky」和「Glitch」這兩樣風格,前者突出「不完整」的恍惚,後者突出「不穩定」的失序,像是上一屆格萊美得主的Flume,音色的振蕩像極了快速眨眼的感覺,帶著毛刺的音色讓以為這個音樂有了故障,這恰到好處的彆扭卻讓人非常放鬆。

我們說Flume是個實驗者,而仔細看到他的實驗室時,你會發現,是他利用了一些我們不願意用的效果,一些我們難以組合起來的效果。而Wonky里的恍惚效果,以及Bassline的多樣律動,也是直接啟發出了「Future Bass」這樣的流行風格。

那麼如果今年獲獎的是這張《A Moment Apart》的話,是非常耐人尋味的。因為這個專輯的風格,是帶著史詩風味的合成器電子樂,如果更願意說的話,我覺得這是更加貼切的Future Bass,是對當下的流行風格進行完美的詮釋。

舒服的Bassline帶上了Glitch味道的處理,毛刺感意外地適合這種深邃的風格,甚至更加的好!音色有很好的金屬味,不冰冷也不鋒利。聲場的控制也很好,畫面的交替感十分的強烈,當然格萊美的另外幾張專輯也很棒,但是這張專輯太對我的口味了,仔細聽《Meridian》還有古箏的音色呢,可聽性和實驗性都很強。

我也非常喜歡隨性的《Mura Masa》,像是失重且失序的生活,恍惚卻享受,我循環了一整個下午。而《A Moment Apart》,則是在空間與時間中奔跑穿梭,帶著一長串的喘氣聲去尋找光與真實,飄忽的聲音彙集成畫面,似遠時近,人聲的吟唱像是你抓不住的記憶片段,在時間的終點消逝...每一刻都在死亡,每一刻也都在誕生。那麼這是一個探索者的姿態和軌跡,可能不知道自己能得到什麼,要到每一條分界線才能知道。

《A Moment Apart》的意思,似乎是溯源,但是卻是以一個未來者的姿態,所以有著一種奇妙的體驗,非常和諧的穿越和交錯,我反覆聽了許多次,整個專輯順序播放下來是個完整的穿越旅程,在Intro的人聲採樣,也在詮釋著他們的理解,也是對電子音樂,恰到好處的理解:

Do you know that story about the Russian cosmonaut?

不知你有沒有聽過那個關於俄國宇航員的故事

So, he goes up in this big spaceship

他乘著宇宙飛船進入太空

And he"s got this portal window

通過那狹小的窗戶

And he"s looking out of it

看向外面廣袤的宇宙

And he sees the curvature of the Earth for the first time

那時他第一次看到地球完美的弧度

And all of a sudden, this strange ticking

轉瞬間 那奇詭無比的滴答響聲

And it"s coming out of the dashboard

從儀錶盤中傳來

But he can"t find it, he can"t stop it

他找不到是什麼在響 也無法停掉這個響聲

It keeps going

它只是一直滴答作響著

A few hours into this, begins to feel like torture

幾個小時過去了 這響聲折磨得他無比狂躁

What"s he gonna do?

那他該做些什麼

He"s up in space!

他可是在宇宙里啊

So the cosmonaut decides

所以這名宇航員決定

The only way to save his sanity

為了讓他保持理智清醒

Is to fall in love with this sound

唯一的方法就是 愛上這個聲音

你怎麼看待噪音呢。

在一般的音樂中,噪音也只會是一個扣分項,因為重要的是「和諧」,藝術家們追求的是每一個恰到好處的表達,「差錯」是一個必要的排除因素,那麼我們也日漸抗拒噪音,難以容忍,直到我們的錄音技術越來越成熟,音樂探索的腳步也越來越有限。而當EDM的熱潮襲來時,人們以為「電子」本身,能夠創造全新的音色這一特點,就是「未來音樂」的概念,在聽的電子音樂越來越多時,我對這樣的說法還是充滿了疑問。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Daft Punk的紀錄片《Unchained 被解放的蠢朋克》,Daft Punk在早期表演中,電線插頭出了問題而發出了不和諧的電流聲,而他們卻即興將這個意外因素加入了現場的表演,噪音反而刺激著人的神經,現場更加熱烈。而Skrillex則更熱衷於各種採樣,網友們還開玩笑說Sk見到嗡嗡響的榨汁機,估計也會認真思考做成一首Dubstep,但是誰又知道呢~那標誌性的Monster Wobble Bass,你又該怎麼評價這種「失諧」的聲音呢?

相信我們大多數人,都熟悉著和聲上的審美,無論你是流行也好,爵士也好,藍調也好,都是用和諧音符構築出來的世界。當Daft Punk,Skrillex發現了那些格格不入的噪音,讓噪音成為了他們音樂里的主角時,那麼,音樂的革命就來了。是的,他們讓我愛上了噪音。

所以在我的理解中,那個被噪音折磨的宇航員,發現了「探索」的本質,其實應該是「接納」。

「噪音」在這裡得到了恰當展示,不飽滿,毛刺,失諧的音色,如果你以真實的觸感去接觸這些不和諧與不完美,可能會有更多的真實和感動,去接納一切存在的物理信號,然後轉化為音樂,「電子」就是這樣一個模擬手段。就像是你喝完了可樂,拿著吸管攪動著玻璃杯的冰塊,發出那一串叮鈴的碰撞聲。享受噪音才能獲得寧靜。

最後,再說一下我理解的「電子」與「未來音樂」,當然這個也是碎碎念。除去擁有合成器技術,創造全新的音色,電子與未來,更多的是意識和概念的一個重疊。

金屬質感的音色,嘎吱作響的電氣,只是一種外在的聽感表現,在你深入製作人精神世界的藍海時,他調製每一段波形,都是對未知組合的一種探索,是每一絲觸感上的交流...或許這樣的說法太過於魔幻,但是毫不過分的說,「電子」就是在「實體化」聲音,使聲音具備畫面感,甚至是空間感,甚至讓聲音擁有觸感,那麼這是意識上,更加「未來」的概念。

確實是又臭又長的文章了,畢竟在酷狗做了一段時間,幾乎老了十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腹黑的音樂盒 的精彩文章:

TAG:腹黑的音樂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