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論語心得之九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慎,慎重。終,離世,指父母家人去世。追,追思,哀悼致敬意。遠,去世已久的祖先。民德,指民心、民風。厚,樸實,淳厚。曾子說:「慎重地對待父母的喪事,恭敬地祭祀遠代的祖先,就能使民風歸向淳樸了。」
朱子曰:「慎終者,喪盡其禮。追遠者,祭盡其誠。民德歸厚,謂下民化之,其德亦歸於厚。」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喪盡其禮,祭盡其誠,我以為,朱子說到了關鍵,中國人講人倫,那是以家庭親情為重。有的人以為父母在世時,應該對父母盡孝,但是父母一旦去世,就是死去的人了,反正已去世,盡不盡心父母也看不見了,對喪禮就不在意了,不能慎重地對待。而去世已久的祖先,就更加容易忘記祭祀,即使偶而記住,也不能做到誠意禮節。這樣的人是不厚道、不厚重的。中國人講究養老送終,如果只是養老,而忽略送終,不能算是盡了孝道之人。親人剛去世,可能還很悲痛,但去世的時間長了,悲痛之心日減,就會逐漸淡忘,每年祭祀可能漸趨馬虎,難以盡心盡意,更何況遠代的祖先。因此,作為君子,我們自己首先要做到厚道,對容易忽視的逝者,我們要能謹慎對待,對容易忘記的祖先,我們要能恭敬追思,這樣,我們自己厚道了,也能以此帶動鄉里百姓,民風就逐漸歸於淳樸,自然會培育出忠厚老實的百姓。或者推而廣之(引申意,見下文其二),如果每個人都能在做事前,想想此事的動機和初衷,並且能想到這樣做的後果,那麼民風就能淳厚,就能少做錯事。
為什麼曾子要這樣講,要知道,在古代,家族是聚族而居,是由一個祖先來此墾荒,經過幾代甚至幾十代的努力,才逐漸發展成一個大家族。對於大家共同的祖先,必須要恭敬慎重,沒有他的辛苦努力、勤儉持家,就不會有後人的幸福生活。所以祭祀在古時是一項極其重要的活動,是華夏禮典的一部分,是儒家禮儀中主要部分,禮有五經,莫重於祭。從唐朝開始,朝廷就給官員放假以便于歸鄉掃墓。據宋《夢粱錄》記載:每到清明節,「官員士庶俱出郊省墓,以盡思時之敬。」參加掃墓者也不限男女和人數,往往傾家出動。這樣清明前後的掃墓活動常成為社會全體親身參與的事。
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除以上主流解釋外,還有幾種解釋,一一羅列於後:
其一:慎終,謹慎的思考人--生於天地之間的意義。追遠:看看老祖宗們都留下了些什麼,在自身與先賢之間做一個對比,應該效法先古聖賢。每個人都這樣的去思考,人民的道德就自然敦厚了。
其二,慎,害怕。終,結果。追遠,指找當初的動機和原因。正所謂凡人怕果,聖人怕因。曾子的意思是:如果凡人都能在做事前,想想此事的動機和初衷,並且能想到這樣做的後果。那麼民風就能淳厚,就能少做錯事。
其三:慎,謹慎。終,外在的形式。遠,內在的情感。世間的事情往往是這樣,當人們過分關注外在的形式,內心的真情反而無法自然表達(處於相對遠方),所以真正懂得喪禮的人能夠超越喪服的外在形式,而關注內心的真情,即慎終追遠。若如此,民風自然淳厚了。
TAG:香月樓or信步書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