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製造在世界處於什麼位置?工信部部長講話透露玄機

中國製造在世界處於什麼位置?工信部部長講話透露玄機

作者 | 寧南山

0 5

中國製造沒想像中強?

現在自媒體上流傳一篇文章, 《工信部長:"中國製造"沒想像強》,內容主要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中國製造」不像我們想像那麼強大,西方工業,也沒有衰退到依賴中國。我們的製造業還沒有升級,製造業者已開始撤離。在向服務業轉型的口號聲中,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按捺不住,出來說了真話。

苗圩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上對《中國製造2025》進行全面解讀時指出,在全球製造業的四級梯隊中,中國處於第三梯隊,而且這種格局在短時間內難有根本性改變。要成為製造強國至少要再努力30年。

作為主管製造業的中央大員,苗圩的觀點基本上代表了國家認知。 苗圩說,全球製造業已基本形成四級梯隊發展格局:

第一梯隊是以美國為主導的全球科技創新中心;

第二梯隊是高端製造領域,包括歐盟、日本;

第三梯隊是中低端製造領域,主要是一些新興國家,包括中國;

第四梯隊主要是資源輸出國,包括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非洲、拉美等國。

第二部分:一個世界科技排名, 在這個排名裡面, 世界前十名是美國,英國,日本,法國,德國,芬蘭,以色列,瑞典,義大利,加拿大。

第三部分:一個全球各國科技等級, 把中國的位置在第四級:

第一級,核心,美國。

第二級,發達,英國,德國,法國,日本。

第三級,登堂入室,芬蘭、俄羅斯,義大利,以色列,加拿大,澳大利亞,挪威,韓國,捷克等中等發達國家。

第四級,在大門口,中國,印度,墨西哥,南非等發展中國家。

第五級,落後,其餘發展中貧窮國家都在此列。

這篇文章我很早之前就看過了,當時一看我就知道這篇文章又是有人杜撰出來的,因為裡面的內容缺乏常識而且邏輯不通。

1、工信部長會說「中國製造不像我們想像那麼強大,西方工業,也沒有衰退到依賴中國。我們的製造業還沒有升級,製造業者已開始撤離」這種話嗎?

這種話是不符合我國官員發言風格的。 我國官方一向定調是產業正在升級,只是和製造強國還有差距,而不是「還沒有升級」; 我國官方一向駁斥「製造業撤離中國」的錯誤言論,事實上,近年來大批先進位造業在投資中國,尤其是在作為我國最大進口工業品的集成電路領域:

2015年10月英特爾宣布與大連市政府合作,投資55億美元轉型生產3D-NAND Flash;

2016年7月,台積電投資30億美元16納米代工廠在南京動工;

2017年2月,韓國SK海力士投資36億美元在無錫建立第二半導體工廠;

2017年2月10日,格芯(GLOBALFOUNDRIES)與成都市政府在成都高新區宣布合作,投資100億美元啟動12英寸晶圓生產製造基地建設,包括93億美元的工廠投資+超過7億美元的生態系統和基礎設施投資。這是中國西南地區第一座12英寸晶圓廠,也是格芯全球最大工廠;

2017年8月,三星半導體投資70億美元在西安建立第二工廠生產快閃記憶體。

國際半導體協會(SEMI)的數據更顯示,2016、2017 年新建的晶圓廠至少就有19 座,其中高達10 座都將落腳中國, 作為電子工業頂端的集成電路工廠先進位造業很明顯在向中國集中。 怎麼可能部級官員官方確認說「 製造業者已開始撤離 」?

2、「西方工業,也沒有衰退到依賴中國」, 這是典型的民間人士用語,我國官方從未說過西方工業依賴中國這種話,也不符合官員講話的風格。實話實說,官員講話,是要求很高的水平的。

至於後面的科技排名,則是完全沒有邏輯,全球並沒有一個官方的被廣泛承認的科技實力排名,工信部根本沒有組織過全球科技實力排名的研究,怎麼可能工信部長在公開場合談他們根本沒有研究過的科技排名呢? 更何況這個排名,中國連世界前十都進不了,擺明了就是黑中國一把。

3、全文唯一看起來有可信度的,就是製造業的四個梯隊。把美國放在第一梯隊,把歐洲和日本放在第二梯隊,把中國和其新興國家放在第三梯隊。 雖然這樣劃分不能反應中國製造業的完整圖譜,但是也有其合理性。

因此合理估計, 這是篇在部分真實報道中,夾雜著某個網友個人主觀判斷和錯誤信息的文章,這也是網路文章的常見形式。 為了驗證這種判斷的合理性,我們要查下原始報道究竟來自哪裡。

包括網易,騰訊,鳳凰網等都轉載了這篇文章。 查看了鳳凰網的報道,裡面並沒有自媒體文章中關於全球科技排名的部分。 另外苗部長也根本沒有說過「中國製造」不像我們想像那麼強大,西方工業,也沒有衰退到依賴中國。我們的製造業還沒有升級,製造業者已開始撤離」這句話。

當然,鳳凰網的報道註明了,原始新聞來自中新網(中國新聞網), 我們可以在中新網上看到這篇報道原文, 苗部長只是說「在全球製造業四級梯隊中,中國處於第三梯隊,成為製造強國尚需時日」。 中新網的原始報道並沒有什麼全球科技實力排名的內容,那是網友自行添加的。 在中新網的報道裡面,苗部長也沒有說「中國製造」不像我們想像那麼強大,西方工業,也沒有衰退到依賴中國。我們的製造業還沒有升級,製造業者已開始撤離」。

再進一步,中新社寫的很清楚,最原始的報道來自於工信部網站,我在工信部網站上找到了原始報道,是《人民政協報》2015年11月17日第05版發表的文章。 這個原文是這麼報道的:

2015年11月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受邀在全國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上做學習講座,短短一個小時,苗圩向與會委員介紹了「世界製造業發展趨勢和我國裝備製造業狀況」,作為從事了一輩子製造業的苗圩而言,在《中國製造2025》上的這段話也是他最深刻的感受。

他告訴本報記者,「18世紀中葉開啟工業文明以來,世界強國的興衰史和中華民族的奮鬥史一再證明,沒有強大的製造業,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強盛。製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中國製造由大變強這條路雖然艱難,但我們必須要堅持走下去,相信依靠我們的制度優勢、中國人的聰明和勤奮、全社會的關注和支持,我們有信心一定能夠實現既定目標。」

這才是中國官員的說話風格,先說和國外的差距,但是表明自己有信心能夠彌補這個差距和達到目標,這樣才能顯示自己的功績啊。試想,一個主管工業和信息化的官員,對媒體說「中國製造不像我們想像的強」「西方工業沒有衰退,更沒有衰退到依賴中國」「我們的工業沒有升級」「外資製造業已經在撤離」,把自己主管的領域說的這麼慘,反過來還長競爭對手志氣,這不是打自己臉,說自己能力不行嗎,誰會這樣說話?

0 4

全球製造業20強國家分析

《人民政協報》關於四個梯隊的原話是這樣的:

目前,全球製造業已基本形成四級梯隊發展格局。

第一梯隊是以美國為主導的全球科技創新中心。

第二梯隊是高端製造領域,包括歐盟、日本。

第三梯隊是中低端製造領域,主要是一些新興國家。

第四梯隊主要是資源輸出國,包括OPEC(石油輸出國組織)、非洲、拉美等國。

「毫無疑問,世界各國都在爭相介入新一輪國際分工爭奪戰中,隨著比較優勢逐步轉化,全球製造業版圖將被重塑。作為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美國在製造業基礎及最前沿科技創新方面仍將處於領先地位。

第二梯隊中,德國、日本等國家地位將進一步鞏固,一些後發國家有望通過技術、資本和人才積累,通過產業升級進入這一梯隊。

第三梯隊中,大量的新興經濟體通過要素成本優勢,積极參与國際分工,也將逐步納入到全球製造業體系。」

苗圩表示,中國現在處於第三梯隊,目前這種格局在短時間內難有根本性改變,面對技術和產業變革及全球製造業競爭格局的重大調整,我國既面臨重大機遇也面臨重大挑戰,當然機遇大於挑戰,經過若干階段的努力,提升位次完全有可能,希望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把我國建設成為引領世界製造業發展的製造強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打下堅實基礎。

現在我們來解讀下,這四個梯隊的劃分究竟是否合理, 以及中國製造究竟在世界上處於什麼位置。 我要說,四個梯隊的劃分有其合理性,但是因為比較簡化,所以不能完整體現中國製造的圖譜,所以我們要在這裡定量分析,有數據說話。

一個國家的人均製造業產值可以反應其在製造業產業鏈上的高度, 在世界主要工業國家中,中國,美國,日本和德國四個國家的工業產值分列世界前四位。

沒錯,中國的工業產值是世界第一位。 我們登陸世界銀行官網,查詢中美日德2015年的製造業增加值(現價美元)。 2016年全球工業產值是12.157萬億美元, 中國是3.25萬億美元,看看下面中國的圖,一路向上,直線上升。

美國製造業增加值世界第二位:2.142萬億美元,是中國的65.88%。

再看下世界第三位的日本,2015年製造業增加值是8924.76億美元,對比下1995年巔峰時期的製造業產值是1.279萬億美元。日本製造業在不斷萎縮。 2015年日本製造業增加值是中國的27.56%,中國是日本的幾乎四倍。

世界第四位是德國,2015年製造業增加值是7008.8億美元,是中國的21.57%。

所以就2015年的製造業增加值而言,中國是100%的話,美國+日本+德國是115%。經過2016年和2017年的發展,現在中國製造業增加值可以說已經是美日德三國之和了。

當然了,我們也要注意,我們的製造業增加值裡面,四分之一左右是外資。 查詢國家統計局2016年統計公報,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68803億元,其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17352億元,佔比為25.2%。

因此我們在說我們的製造業增加值是美國+日本+德國三國之和的時候,也不要忘記其實四分之一是外資,所以我們要謙虛一點,去掉這四分之一的外資,我國製造業增加值只是剛好超過美國10%左右而已。

不過話說回來,完全去掉外資,對中國也不公平,因為其他三國一樣有外資製造業,例如曹德旺在美國的福耀玻璃廠,中車集團在美國設立車輛製造廠,比亞迪在美國生產電動大巴等

另外,中國的外資製造業,很多是香港企業,所有的工廠和經營都在大陸,早就一體化了,比如蘋果的供應商香港的伯恩光學,一年上百億銷售額,主要經營都在惠州。

另外台灣也是,很多台灣企業已經和大陸深度融合,在台灣本島都沒有工廠了,而且股權也已經進行大陸化改造,但是依然算成是外資。

還有呢,就是很多外資製造業,其實在技術上已經在被本土企業逐漸追上,只是因為其長期樹立的品牌和客戶印象,還能繼續生存,這些企業是不敢撤走的,一旦撤走,其份額就會被中國本土公司迅速填補,反而促進本土製造業壯大。

回到製造業增加值,我們還是按照不去掉外資製造業計算,我國是100,美日德之和是115%的話,我國人口是13.8億,美國人口3.23億+德國人口0.827億+日本人口1.27億=5.327億人。我國人均製造業增加值是美日德三國的33.57%。 如果再具體一點:

我國人均製造業增加值是美國人均的35.5%;

我國人均製造業增加值是德國人均的27.8%;

我國人均製造業增加值是日本人均的33.4%。

所以我們看出來了,美日德三國人均其實都差不多,他們都處於高端工業行列, 由於美國的體量遠遠超過日本+德國,2015年美國製造業增加值是日本+德國的1.34倍,而且大多是高端工業。

所以在製造業領域:

把美國排在第一梯隊;

日本和德國這樣的歐洲國家在第二梯隊;

而中國由於人均的原因,所以要排到第三梯隊去了,和新興國家排在一起;

其他資源國家之類就排在第四梯隊。

中國和新興國家在一起,什麼是新興國家呢,其實就是發展中國家,只不過在發展中國家中發展水平還可以,排在前面,就被稱為新興國家。比如金磚五國,墨西哥什麼的。前面說了,美國和歐洲排在前兩個梯隊。那我們就和新興國家比下人均製造業增加值。

下圖是世界銀行版本的2016年世界經濟15強,為什麼只看15強呢,國家體量太小,跟我國比製造業水平就意義不大了,第15位的墨西哥,經濟總量只有中國的9.34%了。

我們可以看到,前15位,除去歐美日本以外,新興國家有印度,巴西,墨西哥,俄羅斯四個國家。當然還有個韓國,韓國已經被列為IMF和聯合國都列為發達國家,不知道為什麼工信部都不提韓國的名字,他們應該是被列入第二梯隊。

我們還是登陸世界銀行資料庫,查詢這四個新興國家2015年的製造業增加值:

墨西哥2041.75億美元,人口1.27億,人均製造業增加值是中國的68.3%

俄羅斯1689.3億美元,人口1.443億,人均製造業增加值是中國的49.7%

巴西1822.4億美元,人口2.08億,人均製造業增加值是中國的37.2%

印度3154億美元,人口13.24億,人均製造業增加值是中國的10.1%

儘管工信部把中國製造業和這些新興國家列為第三梯隊,但是這些國家的製造業,不管是技術水平,總體規模還是人均產值,沒有一個比得上中國。 事實上,就中國人主觀感受,中國人的總體生活質量比這些新興國家要好,中國家庭家電普及率高的驚人,主要是因為我們製造業強大的結果。

以巴西為例子,2016年人均GDP 8650美元,比中國還高,但是我們一看兩國的貿易結構:

2017年第一季度,巴西對中國出口45.4%是礦物,36.5%是大豆為主的農作物,3.7%是動物和肉類產品。也就是說超過85%是資源和原料。

而中國對巴西出口,48.6%是機械電子產品,11.9%是化工產品,3%運輸產品,3%的光學,鐘錶和醫療設備,11.1%的紡織品和原料(紡織品為主),這些工業產品佔比超過75%。 實際上其他25%還有陶瓷,玻璃,玩具,橡膠,塑料,賤金屬等各種工業品。

所以說,中國對巴西出口,超過80%是工業品;巴西對中國出口,超過80%是自然資源。中國和巴西的製造業,在一個水平上嗎? 把中國製造和巴西製造列為同一個梯隊,其實是埋沒和低估了中國製造的實力。

就跟所謂金磚五國的提法一樣,裡面只有中國是金,其他都是磚,金磚五國,中國的經濟總量,進出口總額,工業產值,發電量等都超過其他四國的總和。實際上,中國人去很多看起來人均GDP和中國差不多甚至更高的國家,會直觀感受他們的國際面貌和經濟水平低於國內,主要就是因為製造業不發達。

當然上面是15強,如果我們繼續往下看世界經濟總量在16-20位的國家:

世界第16位是印尼,世界第17位是土耳其,他們的製造業產值 1806.2億美元,人口2.61億,人均製造業增加值是中國的29.4%;

第17位土耳其,產值1436.8億美元,人口7951.2萬,人均製造業增加值是中國的77%;

第18-19位是歐洲的荷蘭和瑞士,屬於第二梯隊;

第20位是沙特,屬於第四梯隊,沙特GDP總量只有中國的5.77%,再往下比較意義不大了。

所以我們盤點了世界經濟20強中的六個新興國家,只有兩個國家的人均製造業產值超過了中國人均的一半, 其人均製造業產值最高的也只有中國的77%,最低的只有中國的10%。

實際上, 蘋果是世界第一大電子公司,對於每個零部件廠家都是選用世界上最有技術,供應和質量競爭力的供應商,2016年占蘋果實際採購金額97%的200家主力供應商裡面, 中國(包括香港)有23家,其他差不多180家供應商,除了一家沙特公司以外,全部來自發達國家和地區。那些新興國家,一家蘋果供應商也沒有。

從人均製造業增加值,貿易結構和蘋果供應商這些數據,我們都很容易得出結論,中國製造業水平明顯高於其他發展中大國和新興國家,正在往發達國家水平行進,但是我們的人均製造業產值只有美日德這樣的強國的三分之一。 所以如果一定要按照梯隊劃分的話,應該是:

第一梯隊美國;

第二梯隊歐洲和日本;

第三梯隊中國;

第四梯隊新興國家;

第五梯隊資源國家和失敗國家。

但是,請不要忘了,中國巨大體量帶來的特殊性。

0 3

中國製造在高端工業

雖然中國人均只有美日德的三分之一,但是由於中國14億人口的體量,意味著橫向中國會參與所有工業類別競爭,縱向會參與高中低端產品的競爭。

也就是說,即使在人均製造業產值只有美國日本德國三分之一的現在, 中國在高端工業方面已經在和發達國家和地區全面競爭了。

前面說的蘋果供應商是個例子, 我們今天看到核電站,高速鐵路,航天員上天都已經麻木了,激發不起多少快感了,但是我依然記得十幾年前我在網吧的時候,突然看到新浪新聞首頁說中國把人送進太空了,成為世界第三個有此能力的國家,當時看到這條新聞時候的激動。

像蘋果的精密電子零部件製造,高速鐵路列車,第三代核電技術,載人航天和空間站這些領域,只有中國在和發達國家全面競爭。 再比如我們現在熟知的中國天網系統, 讓中國公司在全球視頻安防領域已經佔據領先地位。

2016年全球營收15強,除了中國以外全部是發達國家公司,德國,瑞典,韓國,日本,荷蘭,加拿大。中國公司和發達國家公司一起競爭,這也是常見的畫面。

而且很顯然,中國公司已經在競爭中佔據了優勢,

海康威視營收46.24億美元,呈現遙遙領先的態勢,位居世界第一,地位不可撼動,增長率高達29.25%

德國博世安防收入為21.46億美元,增長6.1%,排名世界第二位。

中國的大華科技營收20.23億美元,增長高達32.3%,排名世界第三位。

我們可以很容易看出來,2017年大華科技肯定已經超過了博世,躍居世界第二位。這樣中國公司就包攬了前兩名的位置。 除了這兩家公司以外,還有一家中國公司天地偉業排在世界第11位,增速高達30.2%,遙遙領先前15強的所有國外公司。 事實上,前15強中的三家中國公司包攬了營收增速的前三名。

在美國的鎮國根基集成電路領域,僅僅五年前,可以說我們沒有任何一款產品可以在世界上打出名聲。現在呢,匯頂科技的指紋識別晶元是安卓手機霸主,比特大陸的挖礦機晶元發貨量世界第一,海思的麒麟處理器水平不斷提高,寒武紀的AI晶元在Mate 10系列上大批出貨,展訊的基帶晶元大量裝配在三星手機上出貨。

和五年前比,至少我們還是有像樣的選手可以上場比賽了。集成電路是不折不扣的高端和核心工業品,沒錯我們是還很弱小,尤其和美國比。但是我們同樣是競爭參與者,而且份額和規模在越來越大。

0 2

中國製造在機器人領域

再比如機器人,這是我國非常弱小的領域,也是我們落後的區域。 我們都知道機器人領域有四大家族,德國庫卡,日本安川,發那科,瑞士ABB,都是發達國家公司。

2014年,全球機器人市場銷售22.7萬台,中國市場5.6萬台。但中國500多家機器人企業僅佔有1.6萬台的市場份額,也就是說超過70%的機器人要靠進口,不僅如此,核心零部件更是基本依賴進口。因此有中國搞機器換人提升勞動生產率,反而讓外企大大受益的說法。

在這個領域,我國同樣在快速增長:

2015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約6.85萬台,2016年增加至7.2426萬台;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年1-11月份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11.82萬台,同比增長68.80%;

上海新時達2017年機器人產量預計1600台,實現了100%增速;

廣州數控本來是家數控機床公司,其機器人業務也在快速增長,2017年機器人出貨量也從幾百台級別突破到了千台級別;

安徽埃夫特機器人公司更是發展速度驚人,2015年機器人產量為1200台,2016年達到了接近1800台,2017年估計會接近3000台。

機器人用的減速機是核心零部件,也是國產機器人中最貴的部分,這個領域基本被日本壟斷。 減速機有很多種,RV減速機和諧波減速機最為主流。

減速機領域基本是日本公司壟斷: 2015-2016年世界75%的精密減速器市場被日本的HarmonicaDrive和納博特斯克佔領,其中納博特斯克約佔60%的份額,主要生產RV減速機; 日本HamonicaDrive約佔15%的份額,主要生產生產諧波減速器。 日本企業利用其技術優勢和壟斷份額,對我國機器人企業「橫徵暴斂」。

在2014年9月QFweek機器人網的報道裡面: 「據行業人士介紹,一台精密減速器四大國際巨頭採購價為3萬元~5萬元,賣給國內關係好的客戶約7萬元,關係一般的普通客戶約12萬元,內資企業採購精密減速機的成本比國際巨頭貴一倍還多,可見其間的利潤差別有多大。」

在2016年1月中國產業信息網援引券商分析報告: 「在國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中,減速機佔比最高。以安川電機ES165Kg 為例,6 台精密減速器的總價值約為2.08 萬元,占整機成本的12%;而同類型的國內產品,6 台精密減速器的成本約為9.1 萬,占整機成本的比例為31%。」

國內企業也在大舉進入RV減速機產業。南通振康公司2013年的RV減速機產量還只有200多台,但是它得到了國產機器人公司的扶持; 安徽埃夫特公司在2013年就和南通振康簽訂了五年合作協議, 並且購買其減速機進行試用,並且在2014年就購買了幾百套,經過技術不斷改進,南通振康減速機在埃夫特機器人上應用數量越來越多,同時也在大力出貨到其他國產機器人廠家。 到了2017年,根據太平洋證券的調研,南通振康出貨量已經達到1.5萬台。

2017年不只是南通振康, 國產主要減速機廠商銷量增長都很明顯,幾乎都實現了翻番。作為國產減速機的中堅力量南通振康減速機出貨量較去年增長約120%; 不只是RV減速機的南通振康,主要做諧波減速機的蘇州綠的減速機出貨量同比增長近100%。 減速機核心技術的不斷突破帶來的份額大爆發已經開始。

2018年1月2日, 埃夫特與南通振康正式簽署第二個戰略合作協議,埃夫特將在2018年至少採購3000台振康RV減速器,振康將保證產品優先供應和最短的供貨周期。

在簽約儀式上,埃夫特副總經理張帷表示,2018年埃夫特機器人產銷量有望突破4000台,請注意,這個數字在2016年還只是不到1800台。 南通振康總經理顧京君明確表示,2018年振康RV減速機產量將提升至3萬台,而2017年是1.5萬台。

隨著核心技術的不斷進步,機器人國產化正在全速推進,最大的受害者自然是份額最高的日本。 機器人及其核心零部件,是不折不扣的高端工業,基本是歐洲日本公司主導,但是中國公司不只是也在競爭,而且還在不斷推進。

沒錯,論人均中國和日本不在一個梯隊,按理不應該有競爭發生,然而事實就是中日工業產品就是在一個維度競爭。 倒是和中國同一梯隊的巴西,印度,俄羅斯,南非等國家,和中國工業品競爭反而很少,雙邊貿易都是中國出口工業品,換取資源的模式。

雖然在人均上,我們還不如美日德,但是在工業產品方面,我們在和高中低端所有梯隊的國家在競爭,而且在幾乎所有的領域,即使是我國極其落後的領域,我國工業產品的份額都在不斷上升。這是我們的特殊性。

0 1

《中國製造2025》與國家三步走的大戰略

最後,關於自媒體上的,苗部長說中國製造落後西方30年,原話是這樣的:

苗圩告訴記者,建設製造強國的任務艱巨而緊迫,並不能一蹴而就,需要至少30年的不懈努力:第一步,力爭用10年時間,邁入製造強國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國製造業整體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第三步,新中國成立100年時,製造業大國地位更加鞏固,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

這三步是2015年發布的《中國製造2025》裡面的內容,苗部長不過就是拿出來又講了一次,被人說成是苗部長說中國製造落後西方三十年。 事實上,《中國製造2025》是服從國家三步走的大戰略的。 我這裡用來翻譯下《中國製造2025》報告裡面三步走的含義:

第一步,力爭用10年時間,邁入製造強國行列;

2015年,中國人均製造業產值是美日德三分之一左右,2025年顯然人均趕上他們不現實,所以2025年人均製造業產值要達到發達工業國家入門水平。

這個目標並不困難,因為2015年人均是美日德的33.57%,2025年發展到人均是他們的50%以上,在人均上也算是入門級發達工業國了。 當然,總的製造業產值體量,按照目前超過6%的增速,到2025年將是美國的2~3倍,是日本的5~7倍,德國的7~9倍。

第二步,到2035年,我國製造業整體達到世界製造強國陣營中等水平;

不只是入門級強國了,而且是在強國中排中等,也就是說,人均製造業產值在發達工業國家中也能居於中等水平。

第三步,新中國成立100年時,製造業大國地位更加鞏固,綜合實力進入世界製造強國前列。

在強國中排中等也不行,要排在最前面的行列,也就是人均製造業產值在發達工業國家中也能居於前列。 這是有很高難度的,這意味著中國除了要能在現有產業中侵蝕發達國家份額以外,還要能夠開創出新的高端工業類型,當領跑者。

當然那時候製造業產值排在世界第二的國家,在總量上也和中國有倍級的差距。

對中國製造在世界的位置,我們判斷要清楚:

一、主要產業中國全部在做,而且基本全部在世界前十行列。

發達國家都是分工的,沒有任何一個發達國家什麼工業都做,除了中國人,恐怕沒有任何國家國民有什麼工業品都要會做,而且要做高端的想法。

你隨便問業內人士,我國工程機械是否落後,他十有八九會痛心疾首的說當然落後啊,但是仔細一想,即使我們落後,總體技術水平和競爭力比我們高的國家又有幾個呢?也就是美日德明顯領先,我國再落後也掉不出世界前十。

再比如集成電路,天天報道進口金額超過2000億美元,比石油進口還多,是我國的落後產業,然而,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再落後也在世界前十的行列。

二、我們的人均還趕不上發達國家,表現為還有很多落後的產業。比如汽車,比如醫療器械,比如製藥業,比如機器人,機床,比如科研儀器儀錶,比如集成電路等等。

但是也要看到我們的進步,在這些落後的領域,我國工業品份額都在不斷上升,只是速度有快有慢。

我們同時也要想到,如果中國在這些領域技術全部趕上西方了,這些領域的高端產品中國全部會製造了,世界會是什麼樣子,那就是西方主導的世界被中國徹底的顛覆和改變。

這一天並不會太遠,我們絕大多數人在有生之年都能看得到。

本文素材部分來自網路,為非商業用途使用。如因版權等有疑問,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與後台聯繫。

本文來自塔羅市值,創業家系授權發布,略經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下載創業家APP,讀懂中國最賺錢的7000種生意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創業家 的精彩文章:

蘋果在今年會有更多面部識別新產品?且慢,供應商們也佔了一半的決定權

TAG:創業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