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掉「書聖」頭銜,真實的王羲之是怎樣的?
提起王羲之,人們首先會想到的是把酒臨風揮毫潑墨雄姿英發的東晉美男子;是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是他那些氣勢如虹、矯若驚龍的傳世書法神品。因為書法領域的成就過於光彩照人,以至於掩蓋了王羲之的真實面貌,如果摘掉王羲之的「書聖」頭銜,呈現在我們眼前的王羲之究竟是怎樣的呢?
出身名門望族的「高富帥」
王羲之像
東晉王朝的建立有其獨特的歷史背景。在西晉地方勢力與北方少數民族一片混戰之下,司馬家的皇室成員與當時的打世族集體南遷,並在世族勢力的支持下偏居江南建立新的王朝,在這之中,尤其以王、謝兩家的勢力最為強盛,以至後來被稱為「司馬天下王家黨」之說。王羲之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他是東晉輔佐三朝重臣王導的堂侄。「朝中有人好做官」,等王羲之長大成人,他一出仕便為秘書郎。當時的科舉制度還未產生,憑藉著家族的聲望,在征西將軍耿亮的引薦下,王羲之遷寧遠將軍,江州刺史,不料,王羲之離開無錫家母,赴江西的上任途中,卻遭原江州刺史的追殺,不能上任,憤怒之餘,遊歷廬山之後就返家,並辭官。後來王羲之做官做到護軍將軍、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所以人們又稱他為「王右軍」。
王羲之是東晉王朝時代名副其實的「高富帥」。家裡有錢有勢,前途一片光明,人長得玉樹臨風,更重要的是還能寫一手好字,簡直堪稱完美。在個人問題方面,王羲之歷來不用擔心,於是就發生了後來傳為美談的「東床快婿」的故事。從入仕為官及以後所到任上,由於王羲之不愛錢財,不願為他人所用,總能屢建功勛,因而聲望鵲起。朝廷多次召他入朝,但均被他回絕。其實他是不願在皇帝及公卿面前受拘束,喜歡那種「將在外,有所不受」相對自由的環境,這與他放蕩不羈的性格有很大關係。
一個人的性格或者人格都具有兩面性,下面面一起看看王羲之兩面性吧!
深謀遠慮心憂天下
王羲之雖然希望遠離朝廷,但是他心懷天下,無時無刻不在關心著國計民生。當殷浩出任建武將軍、揚州刺史,參與朝政,要領兵北伐時,作為旁觀者的王羲之客觀的分析了當時的形式,認為北伐必敗。王羲之給他寫信,勸他不要貿然出兵。殷浩不聽勸阻堅持領兵北伐,結果被姚襄打的大敗。後來殷浩為挽回面子圖謀再舉,王羲之得知後再次寫信給他,結果依舊勸阻無效,最終,殷浩北伐屢戰屢敗,耗資巨大,最後被廢為庶人。
東床快婿
王羲之在擔任會稽長史時,東部地區發生荒災,他負責賑災,多次給朝廷上書請求免除當地的徭役賦稅。他給當時的尚書謝安寫信,希望朝廷對治理漕運的事情下達規定的期限,交有關部門辦理,不要再催逼下層,只是到年底考核成績的好壞就行了,否則將會造成貪官污吏橫行,賑災名存實亡。但是當時的朝廷並沒有採納他的意見,讓王羲之憂憤之極。
用今天的眼光看來,王羲之對當時形勢分析準確,謀慮深遠,以及對國家政令暢通,懲治腐敗的建議應該說都具有積極的一面,可惜未被當權者採納,但我們從這件事上可看到的他運籌帷幄,憂國憂民的那份屈原般的愛國之心。
剛愎自負目中無人
王羲之的性格特點決定了他能做一個成就斐然的文藝家,卻做不了一個真正的政治家,因為他為人傲慢,經常因為剛愎自用目中無人而得罪同僚甚至上司,這樣,最終王羲之被迫走上隱士之路,從此醉心於書法和修仙煉丹,不再過問政治。
養鵝大師
在會稽任上,恰逢時任會稽郡內史王述的母親去世,在他守孝期間,王羲之接任會稽內史。由於他素來看不起王述的為人,在王述哭靈守孝的日子裡,王羲之多次放言要去弔唁,卻只是「雷聲大雨點小」遲遲不動。有一天他突然造訪,也不讓門人通報,徑直走到靈前進行哀悼,旋即轉身離去。按古禮,弔喪而不與喪主會見,是有怨隙和失禮的表現。王羲之非但不以失禮為羞,反在賓朋中大放厥詞,說王述不過是個尚書材料,到老也就只能混個僕射職位,現在當個會稽內史就不知所以然了。
無巧不成書,老天卻和王羲之開了個玩笑。等到王述守孝期滿後,出任揚州刺史,直接成了王羲之的頂頭上司。王羲之羞恥難耐,無法接受這個事實,當即派人到朝廷請求分立會稽郡為越州,想擺脫冤家,使者無功而返。後來,王述到會稽郡問及刑獄情況,頗為嚴厲,主管官員被質問的狼狽不堪。王述當下命令王羲之做主進行處理,王羲之深感羞愧,滿腹感慨,長嗟之餘,稱病離開了會稽郡,來到父母墳前發誓不再做官,此後終身不仕。
內容源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賣 萌 記》
萌 寶 、萌 寵 、萌 萌 眾 生
TAG:大眾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