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吃過胡適的肉菜、林家翹的餃子、錢學森的西餐,今已不在
李佩先生被譽為「中國最後的貴族」,她的一生如同玫瑰,送人會手有餘香,自留也會滿目欣喜。可惜的是,她已經去世了,而如今的年輕人對她一無所知。
她的一生都可以用優雅來形容。她70歲的時候才學的電腦,而80歲她也沒有與其他的老太太一樣頹然等待命運的垂憐,她一直奔跑在時間的前面,80歲的高齡與一群博士生討論起來一點都不遜色。
她創辦了「中關村大講壇」,這是比「百家講壇」還要高端的存在。她的丈夫是兩彈元勛,而她也沒有被他的光芒所掩埋,她依舊是「中科院最美的玫瑰」,在語言學領域有著自己的地位。
她見過清末的辮子,也見過日本人沾滿鮮血的刀刃,她吃過胡適家的肉菜,也嘗過錢學森的西餐,而那個時候的周培源,因為廚藝很差,所以在她家也只有洗碗的份。她的一生見證了許多的起起伏伏,但她沒有沉淪在這些起起伏伏之中,反而成長成為一朵布滿芬芳的玫瑰。
她出生於書香門第之家,可她的父親並不是開明的人,他認為女孩子上大學是違反傳統的。她沒有妥協在父親的權威之下,反而聯合母親一起說服了父親,最終如願上了夢寐以求的大學。
當時她考上了北京女子文理學院和北京大學,她那個封建的父親要求她一定只能選擇女子文理學院。但當時的她,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所以她自作主張地選擇了北京大學,就讀經濟學。
1937年,北京淪陷,她跟著家人去天津避難。按理說,這種生死存亡的時刻,所有人都是驚慌地擔心未來,可她不一樣,她只想著找個安寧的地方讀書。所以,後來她又偷偷瞞著家人去了西南聯大求學。畢業以後,她順利成為重慶的中國勞動協會中的一員。在這裡,她接觸到了許多先進人士,他們都是為了祖國的未來所殫精竭慮的那一批人。
在這種氛圍之下,她學習到了許多,也做出了許多成就。後來,因為工作的原因,抗戰勝利後,她得到了一次寶貴的機會,去康奈爾大學學習。也正是在這裡,她邂逅了自己的丈夫航空學教授郭永懷。
1948年,他們如願走入婚姻的殿堂,成了當時的一段佳話。如錢學森一般,郭永懷也是非常傑出的才子。當時的美國百般阻撓,擋不住兩個人一腔愛國熱情。他們冒險回國,毅然決然捨棄了美國給予的體面生活和三層的小別墅,回到當時一貧如洗的祖國。那是1956年。
他們帶著自己的年幼的女兒,離開了富饒的美國。其實那個時候,美國對他們真的很好,優越的生活環境,沒有戰亂的平安,還有高高在上的尊重。或許,我們很難想像那一代科學家救國的心愿,他們走得義無反顧,沒有絲毫後悔,也沒有半點留戀。
回來以後,十年戰亂的國度,滿目蒼夷。可他們沒有半點後悔,全然都是興奮,因為,這裡是祖國。應錢學森的邀請,郭永懷出任中科院力學所副所長,而為了照顧丈夫,她選擇了繁瑣的行政崗位,只為了讓這群科學家們過得舒心一點。
但她的貢獻不可小覷。在她的主張下,中關村第一所幼兒園和第一所小學成立了。她一直關注對年輕一代人的教育,後來,她成為一名英文老師,可以說,這段時間,是她過得最舒心的時候。
可是,十年一晃而過,形勢又變得嚴峻起來。她被污衊為「美國特務」,她年僅17歲的女兒被迫去了內蒙古農區插隊,唯有當時她的丈夫,因為保密工作免遭劫難。可命運總是喜歡開玩笑,當時的郭永華髮現了重要線索,連夜乘坐飛機去報信,可這飛機卻在當晚失事。
當大家找到郭永華的時候,他與警衛員的遺骸僅僅抱在一起。當大家把他們分開,才發現裡面完好無損的公文包。他們用生命保住了這份珍貴的線索。對於國家而言,他的犧牲是有價值的,可對於李佩而言,這無疑是晴天霹靂。
他們放棄了優渥的美國,回到祖國,可祖國回報給他們的,並不是安穩的環境。她沒有哭,此後的許多年,她都沒有哭,但絕口不提「老郭的死」。有時候,吶喊痛苦並不是最大的悲痛,最大的悲痛,是心死。
她依舊是特務,丈夫的巨大貢獻沒有換來她半點的安穩。她很平靜地受了,沒有絲毫反抗,但也決不妥協。這樣的待遇,一直到1974年。她已經60歲了,人生走了一大半,她繼續成為研究生外語教研室負責人。
她知道,她丈夫的心愿是救國,而救國,必須要普及英文教育,否則,那個時候的中國根本就沒有辦法跟西方交流。這個時候,我國的英語教育已經停滯了20年。她一點一點,籌備師資,自己寫教材,將這門被荒廢的學科重新追趕起來。她翻譯了許多著名的著作,也帶回了許多原版的英文書。
她的貢獻很大,被人們稱為「中國的應用語言學之母」。後來她退休了,退休以後,她依然繼續在給學生上課。或許,她已經將自己全部的情緒轉移到課程上。只是,命運從來不肯垂憐她,她的女兒先她而去,這種白髮人送黑髮人的痛苦,她默默地承受了。
她說:「無論遇到什麼困難,人還得走下去,要克服它,而不是讓它來克服自己。」她說:「生活就是一種永恆的沉重的努力。」後來,她把能捐的都捐了,她一直珍惜保存著的丈夫「兩彈元勛」的金章,她一輩子60多萬的積蓄,她都捐掉了。2017年1月12日,她安然睡去,再也沒有醒來。
※日軍稱侵華時期處處為百姓著想,還給出救人照片,太假淪為笑柄
TAG:靈楓歷史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