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共中央宣傳部舊址:弄堂里的「紅色強音」

中共中央宣傳部舊址:弄堂里的「紅色強音」

中國共產黨成立伊始,就對宣傳工作非常重視,為迎接革命高潮,在虹口召開的中共四大加強和改善了黨的宣傳工作,通過《對於宣傳工作之議決案》,提出十二條具體辦法,切實加強中央宣傳部工作。

圖說:中共中央宣傳部舊址安慎坊弄口。資料圖

弄堂傳出「紅色聲音」

中共四大後,中國共產黨非常注重工農運動,黨員和黨組織數量大幅增加,黨領導的工農革命運動迅猛發展,出現新的革命高潮。為了適應革命形勢的需要,1925年9月,中共中央宣傳部機關設在上海福生路(今羅浮路)一條弄堂;翌年4月,又遷至北四川路安慎坊(今四川北路1649弄)32號。1926年春至1927年4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在此辦公。

中共中央宣傳部辦公室設在過街樓里,前間是《嚮導》編輯辦公室,後間辦公室兼存放圖書資料。彭述之、沈雁冰、鄭超麟等均在這裡工作。中共中央機關刊物《嚮導》《新青年》叢書等在此編輯。中央局有時在此召開會議。宣傳部主任彭述之、秘書鄭超麟等人住在這裡。

據記載,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前後,陳獨秀曾居住於此,聽取起義工作彙報,還在這裡起草《陳獨秀、汪精衛聯合宣言》。周恩來也曾在此工作、居住。1927年4月,黨中央遷往武漢後,此處改為中央交通處。1982年,中共中央宣傳部舊址由鄭超麟等尋訪確認。

圖說:中共中央宣傳部舊址。資料圖

虹口散發「紅色魅力」

中共中央宣傳部為何會落腳虹口?上海大學歷史系教授徐有威認為:「虹口當時的南面是公共租界,北面雖是華界,但也受到租界影響,有點類似『三不管』,即使地下工作被發現,撤到公共租界也較方便,更重要的是,當時虹口房價和生活成本相對較低,也是當時不少中央機構及地下工作者定居虹口的重要原因。」

徐有威認為,虹口距離北站近,北站是當時上海重要的鐵路樞紐,同時虹口北外灘黃浦江沿岸也是上海客貨航運的重要碼頭,相比別處,虹口陸路交通和水上交通便利。晚清以來,中國眾多仁人志士大多從虹口北外灘碼頭登船出發,一大批黨的早期領導人也都是從這裡出發,虹口成為中國近代開放之門。「虹口還有個優勢,就是石庫門多,對隱蔽工作很有幫助,像中共中央宣傳部舊址,充分利用石庫門的過街樓、前間和後間,一旦敵人搜捕,可迅速撤離。」

「除了地理因素,另一個重要因素是虹口的文化和出版環境,」徐有威說,「中國第一個書局——同文書局、同文書會先後在虹口創辦,並出版《萬國公報》。1899年,《萬國公報》分四次連載了《大同學》一文,首次用中文提到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名字,並引用《共產黨宣言》,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虹口四川北路一帶又是文化界人士居住最集中的地方,這都間接促成中共中央宣傳部選擇虹口,並最終在四川北路辦公。」

資料記載,隨著革命形勢發展,共產黨愈加深入中國社會、深入工農群眾,積極培育各類群眾組織,開展不同形式的宣傳活動,比如組織補習學校、農民同樂會、工友俱樂部等等。同時,中共還藉助群眾組織和宣傳活動深入工農群眾,發展基層組織。以1924年下半年到1925年初的滬西工友俱樂部為例,在黨的領導下,宣傳活動既有平時的遊藝會、識字補習、工友講演,也有深入的罷工、反帝宣傳,組織工人階級進行鬥爭。

應該說,中共四大後的宣傳工作不僅僅限於宣傳動員,不再只是口號與主義的鼓動,而是更深入地開展組織工作,與現實政治鬥爭目標結合起來,為以後共產黨自身的發展壯大和全國群眾工農運動的蓬勃發展,發揮了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新民晚報記者 方翔

專家點評>>

紅色文化之源

上海虹口是一個有著深厚歷史底蘊和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區,也是上海黨的誕生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虹口是中共早期革命實踐中馬克思主義理論傳播、宣傳動員、組織建設、城市武裝鬥爭、文化領導等重要工作的集聚區和實踐地。某種意義上,虹口也是中國紅色文化之源、中國紅色文藝之源。

最近,虹口區做出了推進文化強區建設的決定,下發了加強紅色文化建設的意見,正積極打造「四川北路紅色文化生態示範區」等,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王佩軍(中共虹口區委黨史辦主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晚報 的精彩文章:

以色列突擊隊血洗埃及綠島

TAG: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