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劉徹,為什麼發布罪己詔?
其一,戰爭,或者說,晚年發動的戰爭。為什麼單單只說晚年的戰鬥呢?
因為早年的幾次戰爭,但凡規模破萬,必然有其獨特的戰略意義和政治意義,不然就是可以以戰養戰,通過戰爭從匈奴人手裡掠奪牛羊畜牧和財富,不但可以彌補戰爭的消耗,甚至略有盈餘。
但是因為漢武帝晚年的幾次戰鬥都是無功而返,甚至以失敗告終。而且最讓人無奈的是,漢武帝晚年的幾次戰爭都無太大意義,純粹是因為漢武帝好大喜功,為了彰顯武力而做出的勞民傷財之舉。
如果早年的戰爭可以用慷慨激昂的進擊和復仇來形容,那麼晚年的戰爭真的只是「窮兵黷武」和「好戰必亡」了。
其二,聽信方士,大興土木。
封建制度的弊端在於,不管一個人以前是什麼樣的,只要他是皇帝,最後他都會變成一個恐怖的人,一個恐怖的皇帝。因為皇帝也是人,皇帝也有七情六慾喜怒哀樂,皇帝也怕死,人要是死了,什麼都沒了。
劉徹知道這一點,秦始皇也知道這一點,唐太宗也知道這一點,唐玄宗也知道這一點,他們都不是傻子,他們的優秀超越了中國上下幾千年來的絕大多數人,但是他們還是逃不過著「垂暮之劫」。
在年老的時候,他們瘋了,為了活命,喪失了智慧,做了很多他們以前會覺得愚蠢的事情,最後晚節不保。
其三,農民起義。
因為漢武帝的「窮兵黷武」般的發動戰鬥和晚年的「大興土木」,文景之治的積累被耗之一空。加之幾次自然災害的侵擾,百姓流離失所,遍地哀嚎,大漢國力急速倒退。
而且活不下去了的中國農民開始反抗,一股燎原之火正在醞釀,星星點點的火光在黑暗中閃爍,不久之後,一場傾天大火即將點燃。
這個時候,漢武帝清醒了,他看到了星星點點的火花,他看到了背後暗流,他看到了岌岌可危的大漢江山社稷。為了安撫人心,他不得不頒下「罪己詔」來挽回民心,重新凝聚起大漢氣運。
事實證明,這一招是極為有用的,畢竟在那個時候,天子是不會錯的,連天子都承認自己的錯誤了,百姓還能有什麼怨言呢?而且,這可是中國自有史以來,第一次有皇帝承認自己的錯誤!!
俗話說的好「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既然皇帝都認錯了,為什麼不能再給他一次機會呢?所以百姓很容易的就被感動了,漢室得到了些許喘息的機會,要不然連後來的「孝宣之治」誕生的機會都沒有。
TAG:雲在青天水在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