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簡稱「中國科大」,位於安徽省合肥市,由中國科學院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位列「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選「珠峰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為「九校聯盟」成員、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成員,是一所以前沿科學和高新技術為主、兼有特色管理和人文學科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58年9月創建於北京,她的創辦被稱為「中國教育史和科學史上的一項重大事件」;建校後,中國科學院實施「全院辦校,所繫結合」的辦學方針,彙集了嚴濟慈、華羅庚、錢學森、趙忠堯、郭永懷、趙九章、貝時璋等一批科學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為全國重點大學;1970年初,學校遷至安徽省合肥市,開始了第二次創業;1978年以後,學校創辦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設國家大科學工程、面向世界開放辦學等新舉措;也是唯一參與國家知識創新工程的大學。
據2016年8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官網信息顯示,校園佔地面積145萬平方米,有教學與科研人員1812人,在校學生15500多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900多人、碩士研究生6200多人、全日制本科生7400多人;有15個學院、30個系,開辦37個本科專業,設有研究生院,以及北京教學與管理部、蘇州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先進技術研究院。
綜合排名
2017年10月25日,2018年全球最佳大學排行榜發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中國排名第三;2017年11月22日,QS金磚大學排行榜位列第四。
科研機構
據2016年12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建有13個國家級科研機構和45個院省部級重點科研機構。
重大科學裝置
據2016年8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先後建設和參與建設了合肥同步輻射加速器、北京譜儀(BESIII)、穩態強磁場、大天區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LAMOST)、子午工程等大科學裝置。
科研成就概況
據2016年8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近十年共發表SCI論文28785篇、被引334996次,授權發明專利1073件、實用新型354件,獲國家級科技獎勵17項、省部級科技獎勵102項;十一五以來,科研項目獲批經費達60億,先後牽頭承擔973、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等重大項目87項,聯合承擔國家重點重大項目240餘項。
2016年納米結構單元的宏量製備與宏觀尺度組裝體的功能化研究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科研特色
據2016年8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近年在量子信息、單分子科學、高溫超導、納米科學、地球環境、生命與健康等前沿領域(該校各研究領域詳細內容介紹參考資料)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相關成果先後入選由兩院院士評選的「年度世界科技進展」1次、「中國十大科技進展」13次,美國(歐洲)物理學會評選的「國際物理學重大進展」5次;量子信息、鐵基超導成為國家「十一五」科技成就展基礎研究代表成果(共3項)。
館藏資源
截至2014年7月底,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圖書館實體館藏中外文書刊220萬冊(含院系資料室),包括4萬多冊的特藏、再造善本等。圖書館通過構建高水平的數字化文獻體系來保障學校的教學科研需要,已引進和共享135個中、外文資料庫(平台),包括主流的國內外權威學術資料庫和檢索工具,師生用戶通過校園網可以方便查閱中文電子圖書240萬種、外文電子圖書45萬種、中外文電子期刊近4萬種、國內碩博士學位論文620萬份、國際碩士博士學位論文57萬份,以及大量的會議論文、專利文獻、科技報告等資料。
師資隊伍
截至2015年12月,學校共有教學與科研人員1812人,其中教授547人(含相當專業技術職務人員),副教授668人(含相當專業技術職務人員);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50人(包含雙聘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17人,國家「千人計劃」42人,「青年千人計劃」119人,教育部「長江學者」40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06人,國家級教學名師7人,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144人,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57人;同時,一批中國國內外著名學者受聘擔任名譽(客座)教授、「大師講席」教授。另外,兩院院士、萬人計劃、千人計劃、國家傑青、長江學者、百人計劃、教學名師等高層次人才不重複統計共有335人,占固定教師總數的29%。45歲以下青年教師占教師總數的近60%,其中35歲以下教師約佔青年教師總數35%。
院系設置
據2016年8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下轄15個學院、30個系,開辦37個本科專業。
學科建設
據2017年9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有28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4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同時還擁有MBA、EMBA、MPA、法律碩士、金融、應用統計、翻譯、新聞與傳播、文物與博物館、工程管理、工程碩士(18個領域)等專業學位授權點,21個博士後流動站;學校有8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4個獨立的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9個安徽省一級重點學科。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數列全國高校第6; 理學博士點國家重點學科覆蓋率達到100%,工學博士點國家重點學科覆蓋率達到40%。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力學、核科學與技術;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天體物理、地球化學、通信與信息系統、計算機軟體與理論;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安全技術及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安徽省一級重點學科:哲學、天文學、地質學、生態學、生態學、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子科學與技術、網路空間安全、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控制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軟體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力學、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路空間科學、核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軟體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統計學、生態學、地質學、天文學、哲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哲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新聞傳播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大氣科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生態學、統計學、力學、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子科學與技術、網路空間安全、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軟體工程、安全科學與工程、網路空間安全、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
博士後流動站: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力學、儀器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網路空間安全、[19] 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礦業工程、核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管理科學與工程。
學科排名
在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的2012年第三輪全國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排名中:該校進入排名前5的學科數為9個(其中理學7個),進入排名前10的學科數為14個;該校數學、物理、生物、天文、地學等基礎學科均進入國內高校學科排名前5。
在學科國際排名方面,根據ESI(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基本科學指標」資料庫)對2002年至2012年數據的統計分析,中國科大有10 個學科(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生物學、材料科學、工程科學、計算機科學、臨床醫學、環境/生態學)已進入國際前1%,其中材料科學、地球科學、工程科學、數學、物理學、化學、臨床醫學和環境/生態學8個專業領域的學術影響力超過世界平均水平。
TAG:一點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