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沒收到手寫信了?
你有多久沒收到信了?這個信,不是手機和網路簡訊,更不是銀行的賬單,而是手寫的信!有人要跳出來說了:這個年代誰還寫信啊,太落伍了吧,有事不會打電話發信息嗎?沒錯,從效率上來說,寫信無疑是最慢最原始的一種溝通方式了,有事的話,黃花菜都涼了。
但是曾經的鴻雁、鯉魚、青鳥、尺素,又是多麼美的字眼。
上中學的時候,門衛大爺還兼職收發員,每天把一塊小黑板掛在大門口,上面寫著某某班某某人,提到名字的人,都興高采烈的跑到傳達室,剛出門就撕開信封看了起來。每次看到這個情景,我都羨慕嫉妒,因為根本沒人給我寫信啊。班裡有個同學幾乎每周都有信,我就很奇怪,到底是誰這麼有閒情逸緻給她寫信?後來終於按捺不住好奇心,故意從她身邊經過,偷偷瞥了一眼,信封上寫的地址是在我當時看來非常非常遙遠的一個外省中學,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是筆友啊!
可能很多90後00後不知道筆友是什麼,咳咳,猶老師課堂開課了,簡單普及一下。因為當時大家的交際面都很窄,沒有網路,接觸不到外面的世界,又沒有膽量出去闖蕩,所以就促生出筆友。想結識筆友很簡單,只要你寫信到報紙或者雜誌去,說想交筆友,寫出你的自我介紹和要求,讓報紙或雜誌把你的姓名地址登出去,對你感興趣的人,就可以寫信給你了;如果你不好意思,那就在報紙或雜誌上找別人的聯繫方式,寫信過去求交友。
那時候,如果沒有個筆友,都感覺落伍了,這應該就是網友的鼻祖了。和網友及時回復不同的是,你要有耐心,你來我往,可能要十天半個月或者更久,才能接到回信。寫的也無非是身邊雞毛蒜皮的小事,把對身邊看不順眼的人都吐槽一遍,反正對方也不認識,更不可能去告密。
因為沒有電腦列印,都是一個字一個字寫出來的,也沒有範文可以抄,就翻翻作文書、散文集、詩集,找出一些高大上的詞句寫進去,瞬間抬高信的逼格,也無形中鍛煉了寫作能力。
等到關係發展到一定階段,就開始互寄照片,大家沒見過啥明星,對顏值的要求也不高,又沒有ps,也沒有美顏功能,都是純天然無添加,素麵朝天的一張大臉,躺在一堆文字里沖著你笑,很溫暖的感覺。
不過,這些筆友的關係通常比較脆弱,很難維持下來,往往隨著升學或輟學就失去了聯繫,因為這些信是不可能寄到家裡的。因為條件限制成本太高又膽小,筆友見面的更是少之又少。
上了大學,有了固定電話,但手機還沒普及,在宿舍當著別人的面打電話聊天,總覺得有點彆扭,所以和高中同學的聯繫,依然靠寫信。因為擔心同學太忙(人緣不好)收不到信,我率先給好幾個同學發了信,說說自己的大學生活,抒發自己對大學的新鮮感,洋洋洒洒好幾張紙。之後每天最期盼的就是看著生活委員捧著一沓信走進教室,盼啊盼,終於盼到了,有點小激動的撕開信封,先掃上一眼:這字寫得一點都沒長進啊。然後從頭到尾一個字一個字的看,生怕漏掉什麼。大學也就那些事,來回寫了兩封,也就歇了,再聯繫也不知何年何月了。
後來網路發達了,手機普及了,卻想不起來再去主動聯繫誰。現在講究的是效率,早已沒了閑聊的心情,就連發信息都不會一下寫完再發出去,而是幾個字幾個字的發,一小段話要分四五次才說完,生怕對方等不及看。
前不久,同學小松突發奇想,發了一條朋友圈,說最快給他打電話的十個人,他給每人手寫一封信。我立馬打了過去,排了個第三,他讓我別急,立馬開始寫。
沒幾天,接到了小松的手寫信,拿到信有種久違的欣喜感覺,信里追述了我們這麼多年的塑料同學情,很簡單,我卻看了很久。晚上回家,又把以前的信件都翻出來,攤滿了桌子,一張一張的翻看,一張張已經有些陌生的面孔,透過文字躍然紙上。
雖然現在每天發很多的微信,卻不會再去翻看它,每個字都是一樣的,每個表情也是如出一轍,不看名字,你甚至看不出是誰發的?飛速前進的生活,等不及我們慢慢來。
詩人木心的《從前慢》,應該有不少人已經看過,這裡再跟大家分享一下,因為它特別契合我現在的心情: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懇懇
說一句 是一句
清早上火車站
長街黑暗無行人
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
車,馬,郵件都慢
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
鑰匙精美有樣子
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
TAG:吳薇說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