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城市群在左,關中平原城市群在右,夾縫裡的漢中如何求生?
本文來自我的小夥伴城市進化論
1月15日,國務院發布關於《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規劃》的批複。這是繼2016年《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獲批後,西部地區又一「國字型大小」的城市群規劃正式「上線」。
實際上,隨著去年12月初西成高鐵建成通車,這兩個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之間,只需要4小時左右的車程。如果說,西安輻射關中城市群,成都輻射成渝城市群,那麼,西成高鐵的開通,將讓兩個城市群達到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合。
圖片來源:攝圖網
而當我們將目光從這兩座核心城市,移到這條鐵路的沿線城市上,素有陝西小江南之稱的漢中映入眼帘。西成高鐵通車後,漢中到成都只需要兩個半小時左右,到西安一個半小時左右。身處兩個城市群的「夾心精華區域」,面對輻射效應和虹吸效應的左右博弈,漢中今後的發展路徑將會如何?且聽城叔分析一二。
為什麼是漢中?
漢中——以「兩漢」、「三國」文化聞名,是一座擁有深厚歷史的城市。然而,在中國現代經濟版圖上,它似乎又刷不上太多的存在感。我們試著描繪一幅它的經濟畫像:
2017年前三季,漢中的地區生產總值為878.75億元,僅為成都的9%,西安的17.4%;
2016年,漢中的常住居民人口為384.14萬元,僅為成都的24.13%,西安的43.49%。
可以看出,這是一個典型的三四線城市,在中國,這樣的城市有很多。然而,當漢中被投放在高鐵經濟的棋盤上,成為中國西部南北向大動脈的重要站點時,這個城市似乎又變得重要了。
西成高鐵站點規劃圖
從西成高鐵的站點規劃圖可以看出,除了兩端的成都和西安外,廣元、江油和漢中是非常重要的站點,而從百度指數反映出的民眾關注度來看,漢中遠遠超過廣元和江油。這從某種意義上說明,在西成高鐵的討論中,漢中的關注無可爭議。問題是在於,大家關注漢中的是什麼?
2016年以來三城百度搜索指數
「輻射」和「虹吸」
從各大網站中關於漢中的討論中,我們可以發現,集中在兩個關鍵詞——機遇還是挑戰?在我們回答這個問題前,不妨先看看吃瓜群眾的觀點。
部分網友觀點集合
從網友的爭論中,我們可以歸納出兩種聲音:「輻射效應」和「虹吸效應」。
事實上,我們對「輻射效應」並不陌生,它指通過高鐵加速人流、物流的運輸,伴隨著技術、資金等生產要素的輻射,促進高鐵沿線經濟發展。
在東南大學交通法治與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顧大松看來,西成高鐵使得這兩個城市到中小城市的時間縮短,加強了與周邊三、四線城市的聯繫。特別是在一些高鐵線路交匯的地方,可能會產生一些二級中心城市。
何為「虹吸效應」?它是指投資環境不佳的地區會因經濟發展落後、集聚能力不強等原因,使資金、人才和信息向發展環境優越、行政效能高的區域聚集,進而造成高鐵沿線中小城市與中心城市的差距變大。
正如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賓所說,交通線的運輸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末端效應,對交通線中間的節點城市,受末端中心城市強大的集聚能力和服務功能的影響,可能導致各種要素的流失、服務市場的萎縮等。
具體到漢中,大家普遍的擔憂是:作為夾在兩大西部城市間的漢中,其吸引人才、資金的優勢何在?以旅遊產業為例,由於歷史和地理的原因,漢中的飲食文化和社會習俗都與四川接近。對於一個西安人來說,之前4個小時也許只能到達漢中感受巴蜀文化,而在高鐵時代,同樣的時間,他可以到達成都去感受;而對於成都人來說,要感受西北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你會放棄西安而選擇漢中嗎?
漢中三大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
不難看出,搖擺的天平似乎直指兩種結果:「好的輻射效應」和「壞的虹吸效應」。
還有沒有第三種可能?
「虹吸」不是洪水猛獸
陝西省社科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張寶通指出,第三種可能是「好的虹吸效應」。
他帶來了另一種觀點,「『虹吸』不是洪水猛獸,從世界城市的發展規律看,不是所有城市都齊步發,而是』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
張寶通所說的世界城市發展的規律,指的是首先發展特大城市,等到這些城市的發展成本高了,一部分資源自然會向成本較小的城市轉移,這就是市場在配置資源,他舉了一個例子說明:
「成都不正是在』虹吸』嗎?這幾年成都發展很快,成都現在就是四川發展的『火車頭』!試想一下,如果不『虹吸』,哪來的『火車頭』?所以,這可能會暫時加劇一些城市發展差距,但這都是城市化發展到現階段的必然現象。」
具體到漢中,張寶通表示,西成高鐵開通以後,會將人口「虹吸」到高鐵沿線上來,漢中人口會迅速增加,經濟會迅速發展。正如他所說,「我們只看到了人口向成都、西安流動,但我們沒有看到漢中周邊縣的人口在向漢中流動。」
「漢中們」應跳出天平思維
隨著西成高鐵的第一聲轟鳴,高鐵經濟正鋪天蓋地而來,此時更多的「漢中們」,到底應該關注什麼?
有一種說法是——不必過分關心天平的走向,而應跳出天平思維,更多地思考如何趨利避害地發展,跑贏這場「高鐵競賽」。
如何跑贏?日本的名古屋就是一個經典的案例。
1964年,當日本東海道新幹線開通之時,名古屋只是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小城,面對進入「東京一小時都市圈」新形勢,在特大城市的「夾擊」下,其確立了「錯位發展」思路。東京注重金融、研發中心建設,名古屋則結合自身實際著力發展汽車製造、電子、紡織、商貿等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終於躋身為日本第三大城市。
西北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盧山冰表示,漢中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競爭力和產業發展優勢,通過發揮自身優勢,能夠在發展中尋找到更多更適應更精準的發展機遇。
正如他此前所說,「打破』虹吸效應』的唯一出路是中小城市轉變發展思路,尋找適合自己定位的發展戰略,與周邊大城市產業錯位發展,形成互補優勢,從而才能在這場『高鐵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漢中如何在高鐵經濟中突圍?我們拭目以待。
每經記者 李晃
每經編輯 楊歡
※張裕A億元收購澳洲酒企完成交割 新晉董事長周洪江:全球布局仍將繼續
TAG:每日經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