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縫紉機變身收藏品 價值上千
最新
01-20
「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曾幾何時,這樣的穿衣理念伴隨了幾代人的成長。如今,伴隨人們生活多年的縫紉機,成了廢品車上的常見物件兒。然而也有不少懷舊的老人,至今仍然保存著充滿往昔情懷的老物件,每當觸摸這些歲月的痕迹,不禁感懷良多。
東方紅牌縫紉機。1964年北京縫紉機廠製造。現在留存的已經不多了,剛在網上查了一下 ,一台這樣的機器,現在保存完好的話,甚至可以賣到幾千塊。 根據1980年8月的社會調查,「老四件兒」供不應求,也就是縫紉機、自行車、手錶、收音機。「新四件兒」需求量增大,即電視機、錄音機、電風扇、洗衣機。同時期晚報上常見標準牌、蜜蜂牌、飛人牌、燕牌等全國各地品牌的縫紉機廣告。
縫紉機,曾經是舊時人生活中「老四大件」之一,與自行車、手錶、收音機共同代表著70年代的「富有」。改革開放後,人們穿衣的需求大了,樣式多了,但買衣服太貴,很多家庭主婦練就了自己做衣服的本事。如今買衣服很容易,沒人願意再費事了。
語錄至今鮮明強烈。 看上去嶄新的老縫紉機顯露著與時代不同的美感。 1983年2月,北京縫紉機總廠開發了燕牌的電動縫紉機。有趣的是,稿子里還為人們算了一下,縫製一條普通的衣褲,需要的電費大概是2分錢。從此,腳踏式縫紉機便漸漸退出歷史舞台。
當一個老物件,人們快要忘了它的時候,它就該成收藏品了。 姜濤 攝影 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轉載,侵權必究!
TAG:時代快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