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一片嫩葉引起的故事,飲茶與生活

一片嫩葉引起的故事,飲茶與生活

茶已經越來越受到平常百姓的歡迎了,從不起眼的一片樹葉,到人們口中的飲品;從達官貴人府上的珍品,到尋常百姓家中碗里的凡物;從文人雅士手中的高雅之物,到凡夫俗子嘴中的解渴之物。這到底是怎樣的一片樹葉呢?

今天我們就來揭開這片樹葉的神秘面紗

《茶經》記載「茶,南之嘉木也。」茶樹可分為喬木、小喬木、灌木三種,一些野生的喬木型茶樹可高達15m~30m,但是人工種植的茶樹為了增加茶芽的產量和方便采青,用修剪的方法抑制茶樹向上生長,一般高度控制在 0.8m~1.2m。

中國產茶的地域主要分布在南方,結合地帶、氣候、土壤等特點,劃分為西南茶區、華南茶區、江南茶區、江北茶區。

西南茶區氣候條件最好,是茶樹的起源地,既有喬木型、小喬木型,又有灌木型茶樹,茶葉以黑茶、綠茶、紅茶、花茶為主。

華南茶區高溫多濕,茶樹以喬木型的大葉種樹為主,茶葉以紅茶、綠茶、黑茶、青茶、花茶為主。

江南茶區是我國的重點茶區,也是歷史名茶最多的茶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四季分明,茶樹多以灌木型的中葉種、小葉種為主,茶葉種類豐富,綠茶、紅茶、青茶、黑茶、黃茶、白茶、花茶等茶類都有生產。

江北茶區是我國最北的一個茶區,地形較複雜,晝夜溫差大,茶樹多以灌木型的中葉種、小葉種為主,茶葉以綠茶為主。

茶葉的種類分為綠茶、黃茶、白茶、青茶、紅茶、黑茶等六大茶類。

綠茶屬於不發酵茶,是我國產量最多的茶葉,由於沒有發酵,所以綠茶較好的保留了鮮葉中原有的成分,是營養成分最多的茶葉。「三綠」是綠茶的特點,即色澤要翠綠、茶湯要黃綠、葉底要嫩綠。

黃茶屬於輕微發酵茶,採用悶黃技術製作而成的茶葉,色澤黃亮、黃葉黃湯是其特點,故名黃茶。

白茶屬於輕微發酵茶,是我國的特產,茶葉中的珍品,因為茶葉多芽,且布滿白色的茶毫,故名白茶,白色茸毛是白茶的特點。

青茶即烏龍茶,屬於半發酵茶,結合了綠茶和紅茶的製作工藝,既有綠茶的清新又有紅茶的醇厚,以綠葉紅鑲邊的葉底而聞名於世。

紅茶屬於完全發酵茶,茶湯以紅色為主色調,故名紅茶,是世界上最流行的一種茶類。

黑茶屬於後發酵茶,是我國特有的茶類,黑茶的原料與其他茶類不同,其他茶類原料追求嫩,而黑茶的原料大多以粗老的茶葉為主,干茶多呈黑色,故稱為黑茶。

據古書記載,茶開始是用來當葯的,後來不知不覺中成為了達官貴人桌上的飲品,隨著茶文化的發展,茶葉才逐漸進入了尋常百姓家,茶的發展與文人墨客息息相關。

茶葉的第一個盛世出現在唐朝,這與唐朝文人呈井噴式出現有著深厚的關係,唐朝也出現了很多詠茶的詩歌,茶聖陸羽的出現,更是把茶文化的發展推向了高峰,一部《茶經》成為流芳百世的經典茶書。

宋代是茶文化的第二個盛世,這與宋代的大文豪們也緊密相連,宋代茶文化已經很普及了,上到皇帝,下到平民,飲茶已經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鬥茶」的盛行,更是把茶道文化推向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宋徽宗趙佶親自著作了一本關於茶的書叫《大觀茶論》,也從側面證明了茶文化在宋代的盛世。

明代是我國茶文化的第三個高峰,明代形成了大量的茶書,泡茶的出現也是茶文化史上重大的一次變革,更為重要的是紫砂茶具的興起,讓茶文化更加的高雅。

當代茶文化的復興可以稱為茶文化的第四個高峰,茶書舉不勝數,茶館琳琅滿目,茶的品類更是呈百花齊放的局面。現在出現了一個新名詞「茶空間」,讓茶道文化更加的高端大氣,隨著茶與互聯網的結合,推動著茶文化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喝茶,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不是為了追求高雅,也不是為了顯示尊貴,只是為了在這壓力山大的現代社會裡,能夠停留片刻,享受片刻的忙裡偷閒,放鬆緊張的心情,回味片刻的寧靜,也順便滋養一下我們亞健康的身體。

品茶就是一種生活態度,在這忙碌的生活中,去尋求心靈里的美好,靜下心來,親手沖泡一杯熱乎乎的茶,慢慢體味泡茶過程的樂趣,暫時放下手中的一切俗事,專註於享受泡茶的美,是一種最佳的放鬆方式。

放慢生活的腳步,從一杯茶開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茶,萬級的和千級的差在哪裡?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