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攝在冰天雪地里
行攝在冰天雪地里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
漫步在《沁園春?雪》描述的雪國世界裡一直是我心中的夢…..做為一個長期生活在東南的湖南人。雪,只是兒時的記憶。當我學會攝影后,把詩詞中描繪的銀裝素裹的北國凝固下來就是我的一個夙願了。
2012年的冬天,漫天的大雪如期而來了,興奮之餘我整理行裝踏上了北上拍攝的路途,開始了我的夢幻冰雪之旅。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個地方都有其地域特點,那麼東北的特點是什麼呢?
天寒地凍、潑水成冰是冬季東北的真實寫照。由於天氣寒冷,東北人需要吃大量的肉食來保證人體必須的能量,也因此養成了東北人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豪氣,而這正是我喜歡的。雖然生活工作在東南沿海,但並不喜歡吃海鮮,對肉食卻情有獨鍾,還喜歡那種「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的豪邁。
由於沒有防寒經驗,途經北京時特意諮詢了一下在京東北的朋友需要帶些什麼東西北上?雖然他們的建議不是很全面,但是可以做為一個參考。因為他們自己很少在戶外呆上1個到2個小時以上,這點不像攝影人戶外創作時間都是集中在一天當中最冷的清晨或者傍晚時分,特別是早上。所以防寒工作要到位,保暖衣褲必須要多一些。根據我這次創作的經驗,在東北進行攝影創作必須攜帶的東西:
1.相機保護套;
2.厚一點的手套、口罩和大一點的圍巾;
3.裡面有毛的長靴;
4.好點的羽絨衣褲;
5.防雪鞋套和熱貼等。
很多防寒的設備南方沒有賣,只能到了後在當地買。上面這些東西我在北京就準備好了。呵呵,百密一疏,自認為準備的差不多了卻還是發生了一件我沒想到的事,這在下面的文章中會提到。
東北之行的第一站:吉林
之所以選擇吉林,是因為吉林的霧淞在南方的攝影圈頗具盛名。吉林霧凇與桂林山水、雲南石林和長江三峽同為中國四大自然奇觀,吉林霧凇是這四處自然景觀中最為特別的一個。每到冬季,儘管松花江上一抹如鏡、冰凍如鐵,但冰層下面幾十米深的水裡仍能保持4℃的水溫,水溫和地面溫差常在30℃左右,於是就形成了市區以下幾十里不封凍的江面。溫差使江水產生霧氣,江面上白煙裊裊,久不消散。沿江那十里長堤,蒼松林立,楊柳撫江,在一定的氣壓、風向、溫度等條件的作用下,江面的大量霧氣遇冷後便以霜的形式凝結在周圍粗細不同的樹枝上,形成大面積的霧凇奇觀。
25號晚上到達吉林,到了住處趕緊查了一下第二天的日出日落時間和天氣預報,氣溫-29℃,日出早上7點,日落下午4點。嘿嘿,攝影人玩的就是晨昏光影嗎。臨睡前,把第二天要用的攝影器材準備了一下,一夜無語。
第二天早上我6點起床(北方的冬天一般要將近7點天才蒙蒙亮),誰曾想穿上一整套的防寒裝備居然花了快30分鐘,嗨,就沖這點還是南方的冬天省事。在東北戶外創作千萬不要提早太多,因為溫度太低時間長了容易凍傷,要儘可能的減少戶外創作的準備時間。三腳架快門線相機保護套安裝,必須在房間里就要準備好,否則戶外很不方便。走路步行20分鐘到了松花江邊準備拍攝霧凇,望著松花江上騰騰上升的水氣,我興奮的都忘了這可是零下30度的江邊啊。江面上形成的霧氣把整個吉林市籠罩在雲里霧裡,但遲遲就是不見霧凇。既來之則安之,透著霧氣看吉林另有一番風味,我索性把這一景觀納入鏡中。隨著快門的咔咔聲,一口氣我在江邊拍了2個多小時。。。
回到酒店,由於溫差三腳架相機先是形成冰霜,受熱後又形成了水,整個器材濕淋淋的真讓人擔心,還好北方室內非常乾燥,用毛巾把水擦乾淨,放在房間一個小時後居然全部幹了。
接下來的幾天我一直在期盼著霧凇的光臨,第二天,第三天。。。。接連的失望讓我多少有點沮喪。當地的朋友告訴我有三個原因之一就會看不到霧凇,氣溫高、下雪、上游豐滿發電廠不放水都看不到霧凇的。不到黃河心不死,第四天當地的朋友開車帶我去了豐滿發電廠撞運氣,結果還是失望在那等著我。朋友說,這裡都沒有霧凇其它地方就更沒有了。老天爺的不眷顧,我只能繼續前進,去下一站------哈爾濱。
不都說攝影是遺憾的藝術嗎,留點遺憾讓我們下次見。再見吧:吉林!期待下次欣賞吉林美麗的霧凇。
東北之行第二站:哈爾濱
哈市---東方的小巴黎,是東北第三大城市,比瀋陽長春的更靠北,氣溫也低些。冬季氣溫一般在零下30多度。
我在西站下車,打的去市區,第一次在結冰的路上坐車很是新鮮,發現在冰天雪地里這出租居然是龜速前行。由於路不好走,的士一路拼車,這在我們那是不允許的。但是在這如果不這樣,你就打不到的士,再說司機也賺不到錢甚至虧本。
特殊的歷史進程和地理位置造就了哈爾濱這座具有異國情調的美麗都市,哈爾濱建築風格別具風韻,很多俄式建築遍布市區。它不僅薈萃了本國的歷史文化,而且融合了中外文化。其中太陽島,冰雕,亞布力滑雪場,聖索菲亞大教堂和俄羅斯風情的中央大街等,是大家最為熟悉也是最有名氣的旅遊景點。這個聖索菲亞大教堂,幾次來哈市都錯過了,都未能到那去看看。
這次住的酒店離龍塔很近,步行可以到達。我計劃著第一個晚上就先拍攝龍塔。龍塔,即黑龍江省廣播電視塔,是哈爾濱的標誌性建築。塔高336米,建成時高度在鋼塔中位於世界第二,亞洲第一。龍塔不好拍攝,周圍建築物多且雜,機位不好找。看來只有以後另找制高點拍攝了。
第二天按照計劃是拍攝聖索菲亞大教堂。東北冬天天黑的早,一天的日照時間不到8個小時,不到4點天就快黑了,我下午2點從酒店出發,怕公交車走的慢。哈市的公交車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車窗玻璃結著薄冰,看不到外面,想看見外面要用手擦玻璃。我上車的時候沒零錢,扔了5元,也沒打算找零了。司機卻讓投幣的上車的乘客把零錢交給我,這師傅真厚道。
緊趕慢趕等我趕到聖索菲亞教堂已經是3點多了。巍峨壯美的聖索菲亞教堂,構成了哈爾濱獨具異國情調的人文景觀和城市風情,同時,它又是沙俄入侵東北的歷史見證和研究哈爾濱市近代歷史的重要珍跡。
聖·索菲亞教堂
東北之行第三站:黑河市
2012年的最後一天的早上我來到黑河,這裡的氣溫比哈爾濱還要低,黑河市位於黑龍江省北部,小興安嶺北麓,以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為界,與俄羅斯的布拉戈維申斯克市隔江相望,是東西方文化的融匯點。這點從酒店裡到處都是俄羅斯人就足以證實。在酒店的房間里就能夠看見對面俄羅斯的布拉戈維申斯克市,說實在的黑河的夜景比對面俄羅斯的布拉戈維申斯克市漂亮,商業化氣息跟濃厚。但是早上起來,對面的燈光比我們這邊亮。僅隔一條黑龍江,時間還不一樣呢,我們是北京時間,他們是莫斯科時間。
東北之行第四站:黑河市遜克縣寶山鄉
黑河的朋友幫我安排了一輛越野車並且單獨配了一個司機,上午9點出發,趕往庫爾濱水庫。中午時分我們到達紅色邊疆農場準備午飯,品嘗了當地非常有名的:【殺豬菜】。這道菜據說起源於東北的農村,每年秋收農忙之後,人們為了慶祝豐收,過年前把家中的肥豬宰殺,製成各種菜肴,招待鄉鄰。這就是原始的東北地方殺豬菜。黑龍江人特別喜歡吃殺豬菜。「殺年豬」,一般多在臘八之後殺,故又有「小孩小孩你別哭,過了臘八就殺豬」的民諺。過去鄉下一到「臘八」,過年的大幕就徐徐拉開了:殺年豬、做豆腐、蒸豆包、辦年貨……十里八村、家家戶戶,就連清冷的空氣中,也洋溢著一股濃濃的喜慶氣息。
午餐過後我們繼續前行,一路上我被東北的雪景吸引了,時不時的叫司機停車進行創作,由於車內外溫差相差很大(車內15度車外一般零下35度左右),每次到車外我都是全副武裝。即使這樣我也不敢在外面停留時間太久,以免相機回到車內就起霧。
黑河的冬天很奇怪,下午2點半左右,太陽就開始落山了,3點幾乎天都快黑了。我們去寶山迷路了,黑河的朋友很擔心,當時天色完全黑下來了,打電話給我,要求我必須儘快找到農家先住下來,否則很危險。當時外面的氣溫是零下39度,萬一汽車拋錨或者沒油,我們確實很危險,會被凍死的。這點是我們南方人想都想不到的事情,我當時非常緊張。還好經過一番努力,我們終於在晚上7點前來到了寶山鄉,並且在這裡度過了我難忘的新年。
東北之行第五站:黑河市遜克縣寶山鄉庫爾濱水庫
從寶山到庫爾濱出發前,發生了一個小插曲。由於頭一天晚上的氣溫太低車竟然給凍住了,無論如何也發動不了。無奈司機讓我繼續休息,找了個拖拉機把車拉到修理廠,折騰了幾個小時後我們終於出發了。
庫爾濱水庫位於紅星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河水常年不凍,佔地1685平方公里,規劃8個景區。公園現有火山地貌、杜鵑花海、庫爾濱霧凇三大奇特景觀。庫爾濱水庫水電站每天發電都要釋放攝氏零度以上的水,形成了濃濃的霧氣。每年冬季,大量的霧氣和冷空氣融合交鋒,形成了壯觀的仿若童話世界的霧凇奇景。
庫爾濱可以說是攝影人的寶地,冬天可以來這裡拍攝霧凇,夏天拍拍紅艷艷的杜鵑花,秋天自然有那艷麗多彩五彩繽紛的紅葉拍。三個季節三種顏色,大概也只有這個緯度上才有的特色吧。
結束語
我國幅員遼闊,南有熱帶的海南北有溫帶的東北,同樣的冬天溫差高達70度。做為攝影人的我,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從三亞到黑河橫跨全國,此次拍攝旅行,在我的攝影歷程上寫下了重要的一筆。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