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化遺產-鼓浪嶼(二)
鼓浪嶼小島上有著各國建築的異域風情,有著迷人的藍天碧海。在小島古老的街巷、軟軟的沙灘上漫步,靜靜地感受她的溫柔和寧靜,感受她的優雅和內斂,感受她的世俗和喧囂。
12月26日中午在龍頭旅舍休息到下午2:30,生命值瞬間恢復。鼓浪嶼雖然不大,但景點頗多,通過一上午的行程,結合地圖的標註和明天的計劃,遂將下午的行程放緩。加之沒有交通工具,只能腿兒著,我們就走一會兒,玩一會兒、歇一會兒。
天主堂
鼓浪嶼天主堂位於鹿礁路34號,該址原為西班牙領事館,後改為法國領事館,後做為教堂使用。「文化大革命」期間天主堂被佔用作工廠,1981年落實政策歸還教會並於次年復堂開放。該天主堂也是鼓浪嶼上僅存的一座哥特式建築。
教堂坐西北朝東南,建築面積232平方米,磚石木結構。前部為鐘樓,共三層,一層為入口,二層為唱經樓,三層為鐘塔。整座教堂以哥特式尖塔為主,尖拱尖窗。
天主堂作為「鼓浪嶼近代建築」的優秀代表,在2016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協和禮拜堂
19世紀中期,旅居鼓浪嶼的西方人越來越多,且多為虔誠的基督徒,他們為了舉行主日崇拜,遂決定在鼓浪嶼建一所教堂,組織信徒們紛紛捐款,在鼓浪嶼建造了協和禮拜堂。
1863年,這座新古典主義風格的教堂竣工,時稱「國際禮拜堂」,為鼓浪嶼上最早的教堂。1911年,教堂進行翻建,改稱「協和禮拜堂」。解放後,協和堂交給醫院使用。2009年,緊緊包圍著協和禮拜堂的醫院附屬樓正式拆除,教堂重現舊貌。
海天堂構
海天堂建於1921年,位列鼓浪嶼十大別墅之一,是鼓浪嶼上唯一按照中軸線對稱布局的別墅建築群,為菲律賓華僑黃秀烺購得租界洋人俱樂部原址所建。上圖為海天堂樓的門樓,是典型中國傳統式樣,重檐斗拱、飛檐翹角。
海天堂構共有五座老別墅,其核心建築為一幢宮殿式建築,重檐歇山頂,四角纏枝高高翹起。樓頂前部別具匠心,設計了一個外表看似重檐攢尖的「亭子」,亭尖還安了一個寶葫蘆。所有檐角均裝飾有高高翹起的花卉或紋龍,而正廳則由四個垂柱花籃與欄杆上的花盆上下對應,把別墅點綴得十分民族化。
在這個已經近百年高齡、蘊含深厚歷史底蘊的海天堂構建築空間里,開了一家書店-曉學堂·蟲(音蟲)洞書店。書店在全世界範圍內搜集鼓浪嶼相關的書籍,為來到鼓浪嶼、來到書店的人,提供一個深入了解鼓浪嶼的渠道。
許家園
在海天堂構的附近分布了許多豪華的私人別墅,許家園就是其中之一。許家園位於鹿礁路36-38號,是菲律賓華僑許椿生的故居,西式高樓,體量甚大,柱頭為科林斯柱風格,是頗具特色的大家庭住宅。
林氏府
鼓浪嶼鹿礁路13號到15號有三幢別墅,其中,大樓別墅系1895年以前英國船長的別墅,英式,1895年林維源定居鼓浪嶼時購買。
大樓別墅旁為小樓別墅,系林維源定居鼓浪嶼後所建,西班牙式。八角樓原系小樓別墅的一部分。1915年,林維源孫子林剛義在樓內做化學實驗時引起爆炸燒毀。同年,林維源之子林爾嘉在原址建起巴洛克式五層別墅。一座府第,三種不同建築風格,中西方文化在此交融,時間和空間在鼓浪嶼上延續,這也是鼓浪嶼的一種精神吧!
基督教會復興堂
復興堂東側靠近海邊,前身原為「基督徒聚會處」,創立於二十世紀初期。原有建築已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上圖建築為上世紀80年代復建,也是鼓浪嶼上唯一一座在解放後建造的教堂。
皓月園
從復興堂出來大約步行3-5分鐘就到到達海邊。高高的鄭成功雕像屹立在鼓浪嶼東南端的覆鼎岩上,為皓月園景區的核心景點。覆鼎岩海拔29.5米,向海中延伸30米,三面為陡峭的懸崖,地形險峻,氣勢磅礴,在沿海的漳州路上遙望鄭成功雕像,氣勢雄偉,異常高大。
皓月園是我國僅有的一座為紀念民族英雄鄭成功而建造的雕塑公園,其名取自鄭成功的詩句「思君寢不寐,皓月透素幃」中的「皓月」二字,寄託對英雄的緬懷和對台灣同胞的思念。
園中廣場豎立著大型浮雕《閩海雄風》,生動地再現當年鄭成功統率千軍萬馬,揮師台灣驅荷復台的壯觀場面。
皓月園景色迷人,園旁的覆鼎岩海濱,沿鷺江之濱鋪開,集海濱沙灘、岩石、綠樹、亭閣為一身,仿明代風格的建築與海景山色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天然的圖畫。
英國領事公館舊址
英國領事公館舊址是鼓浪嶼早期殖民建築風格的代表。它始建於1870年前後,是鴉片戰爭後中英簽訂《南京條約》後,廈門正式成為通商口岸的產物。大門緊閉,未開放。
洋人球埔
在去往球場的途中,有一株上百年的大榕樹橫卧在路中央。2016年9月登陸廈門的超強颱風「莫蘭蒂」,給鼓浪嶼造成了重大的災難。不過倒伏的大樹又萌出了新葉,煥發了青春,這也算是大自然威力的見證吧!
洋人球埔(洋人球場)最初為鴉片戰爭期間英軍開闢的軍用操場。19世紀中後期逐漸被發展為駐島外國人體育活動的場所。該球場至今仍在使用,現闢為鼓浪嶼人民體育場。球場旁的高高的棕櫚樹很有氣勢。
太陽快要落山,洋人球埔舊址上快樂的孩子們在綠茵場上踢球。這也是一種發展和變遷吧!
菽庄花園
菽庄花園位於鼓浪嶼南部海濱,建於1913年,原為林氏府的主人林爾嘉的私人花園,園主人以他的字「叔臧」的諧音「菽庄」命名花園,也有「稻菽主人莊園」的寓意。1945年抗戰勝利後,林爾嘉回到台灣,1951年逝世。1956年7月1日林的親人把花園捐獻給國家。
此時太陽剛落山,天空中呈現兩道龍形雲霞,伴隨著對面漳州港的夜景,美至極處。
菽庄花園南臨大海,北倚日光岩,利用天然地形巧妙布局,形成園在海上,海在園中的獨特景觀。全園分為藏海園和補山園兩大部分,各景錯落有序,既有江南庭院的精巧雅緻,又有海浪拍岸的雄渾壯觀。
暮色中的燈火在海中點綴,使人心曠神怡、煩惱頓消。
花園的聽濤軒闢為「鋼琴博物館」,展出由鼓浪嶼旅澳收藏家胡友義先生畢生收藏的世界名古鋼琴30台,展現了一百多年來世界鋼琴的製作技術發展。
回望菽庄花園,遲遲不願離開。漫步在海邊的沙灘上,聞著大海獨特的氣息,夜,是那樣的寧靜。
TAG:奇樂文化Love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