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亞布力打卡話題:教育,不僅是教,更是育

亞布力打卡話題:教育,不僅是教,更是育

2018年1月19日 晴

【摘要】

在2017亞布力年會的開幕演講中,清華大學經管院院長錢穎一提出了這樣一個發人深省的問題:「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

對此,錢教授提出了他的見解:「我們對於教育的認識過於局限在知識上。教師傳授知識,學生獲取知識,好像就是教育的全部內容……知識就是力量,但是創造知識的力量又是什麼呢?」

針對這個問題,錢教授有一個簡單的假說,就是「創造性=知識X好奇心想像力。我們受教育的過程,其實是知識不斷增長,而好奇心想像力不斷遞減的一個過程。

所以,「大學除了教學生知識外,還要創造一種環境,儘力保護和鼓勵學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

【前言】

其實對於這個主題,「教」和「育」二字,我從來都沒有仔細地去區別過它們的意思。教育教育,好像生下來就是一對。今天仔細地翻閱了詞典中「教」和「育」的區別,才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但是,多年身處教育環境,早已將「教」和「育」融為了一體。不必在去區分「教」和「育」,而是要正確認識教育的本質。

你對你正在接受的大學教育滿意嗎?為什麼?

對於整個中國的本科教育環境,我表示滿意。但是對於教育效果,我覺得還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畢竟個人滿意的方式不一定能夠普適所有人,每個人的認知都有自己的片面性。

為什麼我認為滿意,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是硬體設施完善。我們的大學相比中學、小學,在硬體支持上是領先非常多步的。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圖書館。我以前就讀的高中,省級重點中學。圖書館的建設可謂是非常的糟糕,糟糕到什麼程度呢?圖書館自己的館藏量不夠,怎麼辦?拿同學的書來湊。有一次學校規定每位同學必須向學校提供十本書,當然不允許是課本教材,目的就是為了填充空乏圖書館。貼上相應的標籤,就作為圖書館的公共資源。後期這些戶都歸還了同學,但是從這裡可以看出配套硬體資源的落後。如果說大學的圖書館是知識的海洋的話,那麼高中的圖書館最多算知識的鄱陽湖。除了圖書館,大學的體育館、食堂等等活動場所,都是中學、小學不能夠進行比對的。

二是師資力量雄厚。我所在的大學不是985不是211,就是一所普通本本科,全國排名200以外的普通本科。但是擔任我們講師的多數都是海歸碩士、博士等等。可能很多時候大家會覺得自己的老師並不怎麼樣,但是很多時候,你認為不怎麼樣老師,教你還是綽綽有餘的。儘管我們經常會出現老師的對於某些知識的不懂,但是一般都是因為跨界。比如我們學計算的同學會吐槽軟體測試的老師不懂代碼這種情況,完全就是以因為跨界的原因,老師精通的是一門,你通過學到各個老師所精通的一門,才成為了一個綜合性的人才。前些天,我看到我所在的學校在招聘教師,其中最高是給長江學者等人才開出了160萬的年薪,甚至還有解決配偶工作,安置房產等福利。這也印證了我們的高等教育是受到重視的。

三是綜合培養人才。很多人都說,大學是一個培養個人綜合能力的地方,這句話是非常有道理的。而且,貫穿我們所有的教育階段,只有在大學才是培養綜合能力。我們小學忙著升初中的考試,中學忙著高考。老師的目標是培養出學生的考試能力,之前十二年教育都是為了高考一搏。而到了大學,不是唯考試論。當然我們需要一條底線,那就是及格。在大學,你的目標變了,你的目標是培養自己,至於要培養成怎樣的自己,很大程度上由自己來決定。你可以在學業上頗有成就,你可以在運動場上生龍活虎,你可以把學生工作做到極致,你可以腦頂大開創新創業。大學對學生有非常大的包容性,它認可每一個努力的、認真的人。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還有很多人覺得不滿意呢?

同樣的行為對於不同的個體就會產生不同的反應,那麼我認為的滿意是不是就是完美的大學呢?並不是,當還有人,甚至是相當一部分認為不滿的時候,它就不是完美的,它就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比如,最近大學教師性侵學生的新聞頻繁爆出,這就是弊病之一。如何避免大學生在校園裡面受到侵害,如何讓大學生受到侵害時能夠有權利反抗,如何讓大學生在校園裡對於學校的建設有更多的話語權,這些都是需要去思考的。

你認為,什麼樣的措施更有利於保護和鼓勵學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

很多人評論中國的教育都是說,學生們缺乏想像力。那麼為什麼缺乏,是中華民族的基因裡面就缺乏嗎?顯然不是。中國古時候的神話故事數不勝數,那正是祖先們強大想像力的成果。根本原因就是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是我們說爛了的一句古話,我從小就被告重要遵守規則。而身為我們的教育者,我們的父母或是老師,很大程度上把規則過度解讀了,只允許我們中規中矩的行為,甚至在思想層面也是這樣。規則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就是牢籠,限制行為限制思想的牢籠。我們接受的教育往往就是告訴我們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也會告訴我們為什麼正確,為什麼錯誤,但是從來不去正確的裡面找錯誤,錯誤裡面找正確。

高中的時候看過一些美劇,發現身邊的朋友對美劇評價都特別高。而且某些時候我也由衷地佩服某些美劇,與某些國劇相比,的確要高出一些層次。很多時候,國劇會絕對地定義一個角色,壞人就是壞人,好人就好人。而美劇很多情況不會去對一個角色下死的定義,這個時候,角色才是活著的。聖人和魔鬼其實就只有一線之隔,這才是人性。

我們所認知事物被強行貼上了一個絕對的標籤,我們只可以認可,不能夠提出異議。這是我以前的感受,但是隨著新一代人民受國際文化思潮影響,這種格局也正在被打破,正在朝好的方面進行。

我們的大學真的培養不出傑出人才嗎?亦或者我們只能培養出某一類的傑出人才?

假的。這個問題現在問已經沒什麼意義了,很明顯,當代環境下,我們的大學培養出來了很多傑出的人才,並且也是多元化的。中國教育的底子不差,本身就有非常優秀卓越的領域,只是某些方面的確缺乏,這種缺乏也正在改善中。

什麼樣的教育,才稱得上是成功的教育?

開放包容,和而不同。

公眾號:

huizhangtx

會 長同學

關注我

以後的每一天

我陪著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藝青年 的精彩文章:

以前的我喜歡以前的韓寒,現在的我喜歡現在的韓寒

TAG:文藝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