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楊沖一段公案或謎團

楊沖一段公案或謎團

楊沖一段公案或謎團

一、中國南宗禪法,到道一禪師而大盛天下。後來道一在江西一帶傳禪法,一時弟子如雲,英才輩出,各領風騷,其中池州南泉普願是道一得意門生。而南泉普願的俗家弟子中,甘贄又是其中佼佼者。甘贄事迹最早見於宋代道原編的禪宗名著《景德傳燈錄》,之後《五燈會元》、《指月錄》等書皆有收錄,在禪史留下不少佳話。

一次有位住庵僧人化緣,來到甘贄家裡。甘贄說:「我問個問題,你如回答得好,我就布施。」

僧人說:「那你就問吧。」

甘贄取來筆硯,在紙上寫了個「心」字,問:「這是什麼字?」僧人說:「還不是個心字。」

甘贄也不說什麼,轉身問邊上的妻子:「這是什麼字?」妻子回答:「心字。」

甘贄回頭對住庵僧人說:「照你這樣回答,就是我老婆也能化緣了。」

住庵僧人無話可說,只好放棄化緣,走了。

還有一次,又一位僧人來到甘贄家。甘贄問:「請問師父,從哪裡來?」那僧人回答:「從溈山靈祐那裡來。」

甘贄聽說從溈山來,就問:「當年有個僧人,請教靈祐:如何是佛法大意?靈祐也不搭理,只是舉起拂子。現在我問你,靈祐的這個舉動,你上座又是怎麼理解的呢?」

僧人答道:「還不是借事明心,附物顯理。」

甘贄聽他如此回答,一把將他推出家門,大叫:「你還是回溈山去為好。」

葯山禪師令供養主行乞,至甘贄家。

甘贄問:「從何來?」供養主答:「葯山。」

甘贄問:「來作什麼?」答:「教化。」

甘贄又問:「帶葯來了么?」供養主答:「行者有什麼病?」

甘贄便施捨銀兩錠。供養主高高興興回去了,舉呈給葯山看。葯山說:「速還給他,先生遇著賊了。」

供養主即去送還給甘贄。甘贄說:「你們當中有能人。」再加銀子施捨給供養主。

甘贄的妻子與獨生女兒皆學禪辦道。曾請岩頭禪師在家裡過夏天,一日,禪師在補衣服,甘贄從外面回來,端立在禪師面前看,禪師做出用針扎他的架勢。

甘贄便領悟,笑歸宅堂,換好衣出來禮謝。妻子問:「幹什麼?」甘贄說:「說不得。」妻子說:「好事也要大家知道。」

甘贄便把剛才與岩頭禪師的事複述一遍。妻子一聽,也頓悟,說道:「此去三十年後,須知一回飲水一回噎。」女兒在旁邊聽見了,亦頓悟,說:「還知盡大地人性命,被上座一針頭上扎去么?奇哉奇哉!」

甘贄行者及其妻女,雖在家修行,不為俗事所礙,偌大智慧,在禪宗史上添寫下許多精彩的公案,以上只是其中的四則而已。

這麼著名的禪宗人物甘贄行者,家就在青陽縣蓉城鎮楊沖村拾寶岩。

二、話說蓮花峰是九華山最北的高峰,矗立蓉城之南,雨過天晴,雲霧騰起,仰觀山峰若蓮花開在天空。蓮花峰腳下,便是楊沖。南方將山溝叫沖。出蓉城過晒衣嶺便是楊沖,漸走漸高,行十幾里到達西洪嶺。嶺頭左上是去蓮花峰的山道,右下就是廟前鎮的地界了。

志書記載的最早到青陽九華山來修行的是晉代(401年)僧人杯渡尊者,其次就是梁代(502年)伏虎和尚。杯渡尊者是否到過九華山,學者還有爭議。而伏虎來蓮花峰下,居楊沖拾寶岩,建伏虎庵為道場,確是事實,只是志書記載禪師來的時間有出入,也相互矛盾。

《青陽縣誌》(光緒辛卯版)有兩處記載:「伏虎和尚,舊志失其名。梁武帝時居九子之拾寶岩。或半月休糧,或經旬入定。嘗夜行山中,虎輒避去,故賜號伏虎禪師。天監二年(503年)為建圓寂寺,亦名伏虎庵。今廢。」又云:「圓寂寺,在拾寶岩。本甘贄故宅,梁天監二年(503年)建。為伏虎禪師道場,又名伏虎庵。宋太平興國五年(980年)賜額。今廢。」《九華山志》也有兩處記載:「圓寂寺:在拾寶岩東麓。初名伏虎庵,五代朱梁時建,為伏虎禪師道場。至宋太平興國五年,賜今額。今廢。(此合紀勝與舊志,及今志高僧門,折衷錄之。)」又云:「五代,伏虎禪師:失其名,楊吳時僧,能伏猛虎。南唐後人,入九華,建道場於拾寶岩,即今之圓寂寺也。」

甘贄是唐代人,已確鑿無疑。問題是伏虎禪師,到底是唐之前梁武帝時人,還是唐之後五代朱梁時人?中間差距幾百年。《九華山志》認為伏虎和尚是唐亡後五代人,是《青陽縣誌》把時間搞錯亂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因甘贄的原因。甘贄家在拾寶岩,這是有古書記載的,編志書的人一定看到了。比如,何璧寫的《九華山記》中就寫道「又五里有拾寶岩,舊為甘贄行者之宅,今為圓寂寺。其東有果老石、伏虎岩,舊傳伏虎禪師居此。」而拾寶岩圓寂寺先後幾經廢棄,修葺,具體情況不可考,只能依據文獻編撰。古代朝代多,名稱更迭頻繁,要把年代弄清楚,非常不易。

我認為,拾寶岩應該先有甘贄晚年將故宅捐出作為廟宇,後有伏虎禪師來此傳道,建圓寂寺,又名伏虎庵,到宋朝受賜圓寂寺之額,成為朝廷認可的正規寺廟。這樣圓寂寺歷史就比較清楚,傳承有序了。

舊縣誌還說:「延壽寺在曹山三角泉前,本道者甘贄庄,舊名龍門寺。」《九華山志》記載「甘贄墓 ,在曹山南麓」。曹山,九華山西麓之餘脈,今屬杜村鄉紅光村。根據這些線索,可以得出結論:甘贄家在今天的蓉城鎮楊沖村拾寶岩,曹山有他的農莊。

甘贄夫妻膝下僅有一女,也學禪。甘贄師父南泉普願法師748年至834年在世,甘贄肯定比他年輕,根據南泉三十年未下山之說,800年前後來池州,那麼甘贄應是唐朝滅亡前(907年)在世,可能見到了唐末大亂。甘贄全家人頓悟後,將二處房產全部捐獻作為廟宇。甘贄死後葬於曹山自己的田莊,墓塔至今猶在。圓寂寺呢?

正是因為蓮花峰下楊沖拾寶岩曾經是兩位禪師的道場,又在縣城旁邊,有過興盛的時光,所以「先有蓮花後九華」之說,不是空穴來風,只是時間無情地掩埋了這麼一個禪宗道場的遺迹。

三、為尋訪甘贄遺迹,我已去楊沖拾寶山三次。

從楊沖村部向南,朝蓮花峰下拾寶山方向直上約四里路到拾寶岩了。我第一次去還只是小路,徒步上去的。現在路已修到拾寶村民組,小車可直達。然後走新修的石階,翻過山崗,下去就是老庵遺址。

老庵位置好,左右小山崗合抱著。遺址這裡是幾分平地,到處是破磚、小石頭、挖起的料子地坪。到右山崗上,前可俯瞰縣城,後可仰觀蓮花峰。在遺址後的坡上,找到一古墓。其中一塊墓碑很清楚:「圓寂先師懷德寂心公開山老和尚之塔」,落款時間是:「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十月」。

那麼,問題就來了,這裡還不是古圓寂寺遺址。伏虎禪師、甘贄行者的修行之地,應該在這山上,只是具體位置已經不可考了。

那麼,是不是另外一個寺廟:准提庵呢?志書記載:「准提庵,在拾寶山,距城南十五里。崇禎十二年(1639年),僧明愚募建。順治十三年(1656),徒滿德、滿修重葺。咸豐年(1851-1861)兵毀,光緒七年(1881)眾捐重建。」但我查看墓碑,一個名字都對不上,可見也不是准提庵。

傳說唐朝張果老嘗乘驢至拾寶岩看花,驢行石上,蹄跡一道,至今宛然,號果老石。果老石就在伏虎庵前,找到圓寂寺(伏虎庵),就找到果老石了。

望著滿山草木荊棘,一股遺憾之情,湧上心頭。看來,楊沖拾寶岩這一段公案,這一段歷史謎團,我是參破不了了,哪位能人為我指點迷津?

(文 | 劉向陽)

劉向陽,已在《上海文學》、《詩歌報》、《安徽文學》、以及香港、台灣報刊,發表過詩歌、散文、小說、評論若干。詩歌入選邱華棟主編《2013年中國詩歌排行榜》、《2014年中國詩歌排行榜》、上海社科出版社《世界現代禪詩選》等。出版《書院安徽》等。系中國詩歌學會、安徽省作家協會、安徽省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

(多彩蓉城)

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奶奶您在哪?」一條消息牽動著池州人的心

拾金不昧暖人心|青陽計程車48346司機傳遞正能量

聯動迅速 處置有效|池州民警第一時間處置貨車高速失火現場

點擊文字可直接跳轉閱讀↑↑

圖片自動識別,下載本地頭條——本土資訊最早知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青陽熱線本地頭條 的精彩文章:

本地頭條網友看望慰問楊田敬老院孤寡殘疾老人

TAG:青陽熱線本地頭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