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記敘文範文選讀——回歸生活,豐富視野,提升境界

記敘文範文選讀——回歸生活,豐富視野,提升境界

近來,苦於學生記敘文寫作缺乏生活氣息,缺少寬廣視野,我從雜誌上、網路上搜集了近幾年的高考滿分作文,給學生閱讀,以能幫助學生回到生活的懷抱,擁有更為高遠寬廣的視野。

(2016山東卷)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自己的感悟和聯想,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行囊已經備好,開始一段新的旅程。旅途漫漫,翻檢行囊會發現,有的東西很快用到了,有的暫時用不上,有的想用而未曾準備,有的會一直伴隨我們走向遠方……

要求:選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擬題目;除詩歌外,文體不限;文體特徵鮮明。

書到用時方恨少

(學校生活,學習領域,積累運用)

終於來到了我的這一天——高考。

當試捲髮下來後,我驕躁的內心似是有些平靜,值得慶幸的是,很多題一眼就明了它的答案。果然多年的積累是有用的。

做著做著我似乎有些飄飄然,欣喜著學過的知識可以用上,總算沒有白上這麼多年的學,我好像看到了勝利女神在向我招手,她身後撒滿陽光,溫和的笑意掛在她彎起的嘴角上,我……停!這是在高考!我居然在幻想。

趕緊將思緒拉回,我聽到寂靜的考場中只有「沙沙」的寫字聲,我再次將自己陷入題目中。

我有些不屑,許多知識被老師逼著記下,卻發現根本沒有考,我有些鬱悶,連帶著下筆寫字的力度也重了幾分。

當考試還剩下五十分鐘時,我決定寫作文,不知是否是我過於「輕敵」,連續幾遍竟沒有讀懂題目,心中頓時警鈴大振,這時才感到腦中積累的素材如此之少,似乎寫「陳寅恪不慕學位,一心向學」不行;寫「劉文典之後再無真狂徒」與材料無關;寫「錢鍾書為專心寫作而拒客」更是沒有關係。

此時,我的手心已是滿滿的汗水,我終於體會到「熱鍋上的螞蟻」是何種心情了。距離考試結束只有三十分鐘了,我卻依舊大腦一片空白,這如何是好?

這一刻,耳邊「沙沙」的寫字聲似乎成了一聲聲「催命符」,我不禁再次感嘆「書到用時方恨少」,若是平時再多背幾個人物素材就不會像現在這般狼狽不堪。

一滴汗水從我的鼻間凝聚,我聽到它「吧嗒」一聲落在我的手背上,燙得我的手火辣辣的疼痛,似乎蒼蠅也看出我的窘境,趾高氣揚地飛舞在我面前,嗡嗡地嘲笑著我的樣子。

這時,距離考試結束還有十五分鐘。

我急躁且不安,作文還一動沒動,又被老師發現選擇題沒塗,我只好先放下這讓人頭疼的作文。

塗好卡後我突然想到,這個材料不就是告訴我們雖然有些東西用不到,但仍要提前做好準備,更不用說那些會用到的東西了,這是告訴我們要做好一切的準備免得像我現在這樣啊!

正當我要提筆時,傳來一聲晴天之雷,考試結束了!

看著空蕩蕩的作文,我又嘆了一聲:「書到用時方恨少啊!」

【樣卷查標點評】

本文是樣卷中唯一的記敘文,得分19+19+19=57(分)。作文扣在準備與旅程之用上,把四個「有的」全都寫入文章,有情感和心理起伏,有細節描寫。不足是內容局限於高考考場。

【簡評】這是一篇難得的記敘文佳作。難得有三:

一、十分扣題。儘管文章中沒有出現「行囊」「旅程」兩個詞語,但通篇都在寫備考的行囊與艱難的高考旅程。開始寫有些知識可以用得上;中間寫有些想用沒有準備;最後寫有些東西要提前準備等。作文題目「書到用時方恨少」也直接體現了觀點。

二、辯證關係突出明顯。本文重點突出的是「有備」與「無備」的辯證關係。做題「似乎有些飄飄然」了—— 「學過的知識可以用上」,這是有備而來的;但是也有沒有準備的——「感到腦中積累的素材如此之少」。有準備的題目飄飄然,高興;沒準備的題目,著急汗流。兩者對比十分鮮明。

三、語言活潑,細節凸顯。從時間上看,「五十分鐘」「三十分鐘」「十五分鐘」時間緊迫,秒秒逼人。兩次出現「沙沙」的寫字聲,以動襯靜。特別是一滴「汗水」從「鼻間凝聚」,「吧嗒」一聲落在手背上。清晰的細節,刻畫出人物內心的極度緊張,令人叫絕。還有很多想像的場景也增添了活潑自然的基調。

(2016天津卷)請根據下面的材料,寫一篇文章。

在閱讀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電子設備,在寬廣無垠的網路空間中汲取知識;你可以藉助多媒體技術,「悅讀」有形有色、有聲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繼續手捧傳統的紙質書本,享受在墨海書香中與古聖今賢對話的樂趣……

當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開闊,個性鮮明,在閱讀方式的選擇上不拘一格。請圍繞自己的閱讀方式,結合個人的體驗和思考,談談「我的青春閱讀」。要求:自選角度,自擬標題; 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徵鮮明; 不少於800字 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才 子

(社會生活,知識領域,讀書之道)

每天坐地鐵上學,經常碰到「才子」。

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因為他讀的書多,談吐不凡,所以我就叫他才子。他也不反駁,默認了。

看校服,他讀的是市重點,比我們學校名氣大。

同路的時候,才子總要說起剛讀過的書。

「真不錯。杜河南這個人是個雅士,收藏了很多書,並希望子孫繼承下去。這樣的書香門第,現在很難找到了。」

杜河南是誰,我不知道。所以只好訕訕地哼哈著。

「《唐語林》,宋朝王tǎng著。」才子怕我尷尬,忙善解人意地報出了書名。

我滑開手機搜索。

「應該是王dǎng(讜)吧。」

「不,風流倜儻的『儻』,錯不了的。」才子自信地說。

我不再言語。回家上網,下載了《唐語林》的PDF版,確是「王讜」,才子錯了。而且,他所說的杜河南其人,也不是什麼雅士,而是浮奢諂媚之人,他藏書只是為了裝點門面,聖賢的教誨他一句也沒聽進去。

「我昨天讀了周國平的《守望的距離》,真不錯!」

才子的興趣轉到了當代。

「『人生就是一個從一而終的女人,你不妨盡自己的努力打扮她,引導她,但是,不管她終於成了什麼樣子,你好歹得愛她。』這比喻,絕了!我就想不出了。看起來,以後這周老師的書得多看看,漲姿勢漲文采呀。寫作文用上點,老師敢不給高分嗎?」

說這話的時候,才子的眼睛直放光。

「會不會被判抄襲呢?」

「不可能。老師哪有功夫去查到底是誰說的。放心,聽我的。沒錯兒!」

我只好點頭稱是。

前兩天,剛上地鐵,才子就迫不及待地開講:

「你知道『白銀時代』嗎?」

「王小波的小說。讀過。」

「不對。俄羅斯詩歌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分為先期和後期的象徵主義……」然後是阿克梅主義,意象主義,未來主義等等,才子口談蓮花,聽得我目瞪口呆。

「我最喜歡葉賽寧,他像時空的一顆彗星,從地球閃過,留給人間一片燦爛的詩篇,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男男女女……」

看起來才子這次真動感情了。在高考前這麼緊張的當口兒,還能讀這些跟考試關係不大的書,才子還真不簡單。

人無完人,以前對他的「誤解」,還是擦除吧。

【點評】這篇小小說通過三個畫面,對才子的三種閱讀狀況做了「展示」。前兩種閱讀,或不求甚解或功利性太強,作者通過對才子的描寫以及「我」的心理活動給出了否定的答案;第三種閱讀,因為喜歡,所以動了真情,作者對此是肯定的。

敘述乾脆利落,一點也不拖泥帶水;細節描寫生動真實,很傳神地表現了人物的性格。習作中提到了《唐語林》、《守望的距離》以及「白銀時代」,很自然地彰顯了作者的閱讀優勢。沒有平實的積累,是很難在緊張的考場上寫出如此精美的文字的。

(2015年天津卷)閱讀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近年來社會上流行一個詞——「范兒」,並派生出「中國范兒」「文藝范兒」「潮范兒」「有范兒」等一系列詞語。「范兒」多指好的「風格」「做派」,近似於「有氣質」「有情調」「有品位」的意思。一個民族有一個民族的「范兒」,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范兒」,不同職業有不同職業的「范兒」,一個人也可能有一個人的「范兒」……

請根據上面的材料,結合你的生活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選角度,自擬標題;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徵鮮明;不少於800字;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我的老師真有「范兒」

(學校生活,教育領域,教育智慧)

很幸運,高中三年我遇上了一個很有「范兒」的英語老師。

英語老師姓遲。遲老師很「潮」,也就是很時尚。但她的時尚不像有些美眉,全身上下儘是名牌,早中晚三換裝。這不是「潮」,這是顯擺,是膚淺。遲老師上班穿的是職業裝,她的「潮」,第一體現在精心選擇的小飾品上,一枚開心的胸針、一圍淡雅的絲巾,讓我們看著很溫馨、很舒服,上她的課簡直就是貴族的享受;第二,就是她的舉止、她的氣質,走起路來永遠充滿青春活力,永遠有不可抗拒的感染力。

「潮」得很得體,「潮」得很有品位,「潮」得很職業。我覺得,應該讓遲老師做我們學校的形象大使,這樣招生的時候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但您千萬別把遲老師當成一個很單調的淑女,遲老師的敢說可是出了名的。

她都「說」些什麼呢?不符合教師身份、不符合教師職業規範的話她是絕對不說的。她從來不說空話、不說套話,她經常說真話、說實話。比如,有的老師常常用「只要努力就能進步」激勵我們,遲老師則與之唱反調:「努力了就一定會進步嗎?關鍵看努力的方向準不準,方法好不好,效率高不高。這進步是和自己比,所以更多的時候是一種感覺,一種心情。」再如,有的老師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遲老師則針鋒相對:「關鍵看你的興趣是否與你的潛質相契合,智慧才是最好的老師。」

有好事的同學偷偷總結了遲老師的二十句妙語發在貼吧上,沒想到粉絲們熱情跟帖,竟然火熱「爆棚」了三個月。

我把這種「范兒」命名為「真話范兒」。實話的背後是思想的獨立,是敢於表達的率性

其實,我最佩服的還是遲老師的英語水平,她過了專業八級,口語厲害。前些日子,一個外國代表團訪問我們學校,遲老師是現場翻譯,她和外國人對話,就像兩個中國姐們兒私下聊天,你不服都不行。這叫「專業范兒」,當老師的要有幾套看家本領,否則別的「范兒」再扎眼,粉絲也不會太多。

【簡評】本文敘寫一位與眾不同的有「范兒」的英語老師,可以說這是作者心目中理想教師的形象,藉此呼喚校園湧現更多有「范兒」的教師。遲老師的「范兒」表現在三個方面:一為外在形象(包括衣著),一為語言特點,一為專業水平。細節抓得准,敘述自然、活潑,讀之猶如聆聽作者與人聊天。

記敘文如何才能做到立意深刻,如何做到內容充實,如何做到靈動有神呢?本文就是一種很好的示範。

(2015年江蘇卷)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智慧是一種經驗,一種能力,一種境界……如同大自然一樣,智慧也有其自身的景象。

王大爺的早餐店

(社會生活,經濟領域,商家經營智慧)

我住在一個有些年頭的小區里。住在老小區的好處就是——你知道小區里哪個店鋪里的東西好。

我知道王大爺賣的早飯最好吃! (迅速入題,簡潔幹練)

王大爺的小店裡總是擠了很多人。遠遠的只能看到霧氣把小屋子填得滿滿的,溢到外面來。也分不清朦朧中哪些是人,哪些是桌。(早餐店裡的人多)

「王大爺!老樣子來一份兒!」

進門的人大多要喊這麼一句,就像打招呼一樣點一份早飯,然後就坐下來跟經常碰面的「早飯友」開心地交談。等到王大爺把東西穩穩地放在他面前,他就開始邊吹邊吃,滿臉幸福的樣子。不消幾分鐘,他就要向在座的告別「你們慢吃」,再給王大爺來個預訂:「我明兒還來啊,您忙!」然後快步走了——去上班。(場景描寫,有聲有色,有氣氛有情味)

王大爺性格特別好,講話和氣還很愛聊天。笑眯眯的,我甚至覺得他的皺紋都特別可愛!他的店面小,裝修也比不上別處的快餐店,桌椅因長年的油灰顯得發黑,牆也因水汽好些地方脫了牆皮。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大家都愛在這吃粥吃茶葉蛋。好像有了王大爺在,早飯就該好吃,衛生就能保證似的。事實也的確如此!(波瀾,早餐店裡的裝修其實不好,但人們愛來)

吃客們有周末不肯做飯的,也跑來吃早飯。這時就少不了王大爺爽朗的笑聲了。

「王大爺,店面不租大點我們要站外面吃飯啦!」

「哈哈,我給你們搬個小凳坐外邊吃!哈哈……錢全給你們做粥吃了,哪有閑錢啊?

對,王大爺的粥裡頭有肉,價格還不貴哩!難怪,難怪!

「那你提個五毛一塊的價,我們還能不來啊?」

「不行不行,都是好多年在這吃的老鄰居了!我老王別的不敢說,良心還是有的啊。多虧你們養著我哩!哈哈,我老頭子虧得有你們陪著解解悶呢。」(對話描寫,道出早餐店受人歡迎的真實原因——經營秉持良心,生活知足常樂)

「那大媽呢?」我這個心直口快的傻孩子沒忍住就問了出來。我發現周圍似乎過分的安靜。我也看到王大爺似乎笑容僵了下來。

「你大媽啊,陪著我呢!可不就是她派你們來陪陪我嘛。我這就夠啦!有吃有喝,有人說話,幹啥不滿足?想這想那,爭來爭去的人還沒我快活哩。小妮子你知道不,人要會知足!你往後長大了還像他們來我這小店陪大爺講話,我也知足啊,哈哈,你說我這傻不傻?」(王大爺知足,不貪利,重人情,也是他經營的智慧)

我聽了,眼睛忍不住眨巴了兩下,多虧店裡霧氣重!「這粥真燙!」我大聲地說,「我以後得等粥冷點再喝!」

周圍的人都笑了,王大爺也笑了,這種沒有任何做作的笑真好聽。(早餐店裡親切和諧的氣氛,街坊情深)

王大爺,你一點也不傻,你就是心裡敞亮才過得好啊!我不管長多大,都會時常來看你的,陪你說說話,就像這些陪你的人一樣!我心裡想。

周末的早上總是讓人放鬆的,陣陣談笑聲從街角這家小小的早餐店裡傳出……

【簡評】

點評:本文寫小區里一位賣早餐的老人。老人多年來支撐一間簡陋的早餐鋪子,全心全意地為鄰居們服務(善)。

文章寫到後來忽然點出這位老漢早已失去老伴,貧寒而又孤寂。他沒有消沉,而是用精心製作早餐來「團結」鄰居們的歡聲笑語和質樸真情,他活得有滋有味了。

這種「圓通」和「豁達」,乃是「活」用小經驗、小能力而展示出來的小智慧,富於啟示,全文也就靜悄悄地與「智慧」水乳交融了。

【簡評】高明的記敘文都深諳說故事的最高境界:在自然流暢的敘述中已不露聲色地完成了對命題的詮釋,完全沒有斧鑿之痕。也恰因為這一點,不細讀很易看走眼,以為沒有扣住「智慧」行文,只有細品,方能覺其高妙。

作者以圓熟的筆法敘述凡人小事,賣早點的王大爺性格開朗、待客熱情、買賣實在。因而店面雖小舊卻總是賓客滿堂,這其中已暗合了智慧的題旨——「憑良心不坑不騙樹立信譽就是做生意的智慧」。

但文章不止於此,在後文中又提到王大爺喪偶後靠著開早餐店每天與老街坊樂呵呵地談天說地來打發孤獨時光,這正是凡人應對苦難的人生智慧。

至此,文章的立意又升華了一層,使「智慧」這一抽象概念豐滿具體起來,真是一篇有智慧的好文章。

左手糞叉,右手筆桿

(家庭生活,人生選擇領域,平民生活智慧)

爺爺的手,拿得起糞叉,舞得了筆桿。(化用「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的俗語,句式整齊,很有韻味)

爺爺是一個農人,他常常「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卻從沒有過「草盛豆苗稀」。因為他精通耕種之道,不滑不懶;最重要的是,他施用農家肥。每天晨曦初露,爺爺便背一竹簍,操一糞叉,遊走於村頭巷尾,撿拾牲畜穢物。及至天一放亮,村郊不上不下地被飄來的炊煙裹住,爺爺就回家。奶奶擺好了早飯,小米粥、饅頭、青椒、拍黃瓜!呼嚕呼嚕喝完湯,順便踢走死纏腳下的巴兒狗……偶爾奶奶也誇一誇爺爺撿來的大糞:「這肥好,臭!」老頭老太太對視一眼,笑了。(不僅僅是引用詩句增添詩韻,更重要的是爺爺歸來的場景描寫富有詩意)

爺爺曾是個大學生,當官的,有過出息。太爺爺共有六子,本來都該安安分分做個小農民,但爺爺不。他天分異常好,私學,中學,及至大學,都是一路直上。後來當了小官,雖不大,但在鎮上也算是有頭有臉了,在村裡更是紅極一時。眼看陞官在望,爺爺卻收拾行囊,攜家帶口,回了村裡。村裡人都表示理解:「對嘍,農民好嘛,看看莊稼看看草,啥都不愁。」

村裡人稱讚爺爺的農活,還敬佩爺爺的書法。逢年過節,紅白大事兒,都找爺爺來寫字兒。不必狼毫,不必端硯,更不必宣紙——鄉下人也不懂欣賞這個,但他們都知道爺爺見多識廣,高文憑,有技藝。對於求字之人,爺爺總是來者不拒,放下糞叉,洗手執筆,揮灑而下。當淳樸的鄰人拿到字後,喜悅之情全溢於臉上,總想誇一誇這字兒——就像汪曾祺筆下的鄉親們一樣:「這字兒好,真黑!」

我是爺爺的長孫,卻去之遠矣!常問爺爺:「您咋就願意做個農民呢?」他總會拿他喜歡的文人汪曾祺做例子:「你看啊,老汪這人寫文章寫得好。俗而不厭,多而不濫。為啥?他雖是文人,卻也近於農人。勤懇、淳樸、達觀。」我點頭:「是啦,他也掏過糞,而您是叉糞。又都是執筆之人,又都上過大學。您和汪先生差不多嘛!」爺爺很得意我的說法,卻仍擺手不贊同:「有一點不一樣,他種地不如我。」奶奶看我們爺孫倆笑鬧,總是很無奈,嘆道:「這老頭子。」

我不知道我何時會有這種高度,更不知道爺爺眼裡的世界是怎樣,但我深知,爺爺表現的那些,才是人們應該追求的糞叉和筆桿共存的境界。

平淡而知足,是爺爺的智慧。

【點評】本文有著淡淡的傳奇色彩,爺爺的「夫子氣」和「農人味兒」天然融合,妙趣橫生。有些筆墨十分精彩,如奶奶誇爺爺撿來的大糞:「這肥好,臭!」又如鄰里誇爺爺的墨寶:「這字兒好,真黑!」

智慧,就藏在房間里

(家庭生活,教育領域,家長愛的智慧)

媽媽對爸爸的評價:平時挺精明,一到錢上就犯渾,只知道亂花錢,敗家。

可不是?打我記事起,買房子、搬家、賣房子就成了常態,少說也換了四五個地段。若家底殷實猶可說,可咱家卻剛達小康。幾番折騰下來,已經舉了不少外債。

爸爸和財務打了幾十年的交道,跟客戶談賬目時幾百萬的數目也得精確到個位,如此細緻的人兒怎會連家中的存款、經濟狀況都不清楚?莫非真如「清官難斷家務事」,對外精細了,對內就糊塗?我有些不明白。

不過細細想來,爸爸幾次一意孤行決定買下的房子,其位置都有點名堂。譬如上小學一二年級時,我家的房子擇在鎮中心,雖然位於中心,卻擁有罕見的靜謐,大概是與喧囂馬路隔著幾幢樓房和一片樹林的緣故吧。看著遠處人來車往紛雜不已,耳畔卻時常聞見群鳥啁啾似在歡騰。年紀尚小的我,不懂得「大隱隱於市」,卻在這明媚的陽光中領略到靜的美好,收斂了頑皮和野性。

上初中時,爸爸看上了一處鄰近學校的房子。地理位置雖然不錯,價格卻出奇地高。大概把家裡百十平米的老房子賣了,再墊點錢,才換得那六七十平米的新居。那關口,爸爸打開家裡的存摺算了一下,又帶著笑容對外借了點錢,就輕飄飄地將錢交給了房主,全然不顧一旁閃著噬人目光的媽媽。後來的日子,我們一家度著有史以來最難熬的時光。但多虧了這一決定,每逢冬季,我不必在寒風中趕遠路,纏人的支氣管炎不再發作,平安地度過了初中三年。整整三年。

唯一一次讓我不滿意的新居,便是高中時代的房子。為了延續初中的傳統,父親仍在學校旁邊找了間房。但我搬進去一看,卻比初中的更狹小、更簡陋,網路、電視全沒有,平日用來消磨時光的手機也只好交出。高中三年的色調,變得乏善可陳。聽著我傾訴滿腹牢騷,爸爸只在一旁呵呵一笑,說:「現在啊,還是艱苦點吧。」說來也怪,一些過去的朋友遇見了我,卻驚訝往日頗為散漫的我多了些沉穩,啊,興許真的長大了呢!

高中的生活,終於迎來尾聲。一日,我與爸爸閑聊:「爸,以後還搬家么?」爸爸意味深長地答道:「你走了,就不搬了。」我默然。忽地明白,父親的多次搬家或許僅僅是為了我吧。

我想,媽媽評價爸爸「花錢發昏」,可能有些道理。但是,這種行為如今看來卻蘊有某種智慧。只不過,這智慧被愛包裹起來,深深地、悄悄地藏在這房間里的某處罷了。

【點評】純然是小學子的切身感悟。孟母曾經「三遷」,老爸為孩子求學也來了個「三遷」,遷出了性格,遷出了無聲的大愛。這種智慧,旁人難悟,只有小作者悟到了:它被愛包裹起來,深深地、悄悄地藏在這房間的某處罷了。

農之月令

(社會生活,農業文化領域,農人耕種智慧)

汪曾祺先生寫過《葡萄月令》,似乎只要綴上「月令」一詞,便可以附庸先生的風雅,也能智慧一回。昨天是芒種,蠶老麥黃一伏時。庄稼人是要有智慧的,什麼時候播種,什麼時候收穫,得有講究,亂不得。

驚蟄了。

「驚蟄」怎麼看都是欣欣向榮的一個詞。庄稼人要抽出時間「鬆土」,憋了一個冬天的黑土地,已經等不及了,急著出來透透氣。春耕開始了(也有春分的說法)。

從清明到端午,庄稼人就一直忙。浸稻芽,做秧畦,收油菜,育蠶種,講究的就是一個「次序」。這是歷朝歷代傳下來的規矩,幾千年耕作經驗的積澱與升華。村中,要每家每戶地仔細叮囑。

「芒種」這個詞真好聽。

大約在六月份,草莓地里會莫名其妙地生出許多不知名的小蟲子。這種發現,談不上智慧,只是一種經驗之談。不要著急,也不必時不時去看。待到烏豬子過江了,躲的、藏的,蟲們都會溜出來。用紙盒子小心翼翼地收好,放到遠遠的一處荒田裡去。

踩死它?哪能呢!庄稼人講求佛性,相信生死來去自然,打擾不得。奶奶年紀大了,卻不忌憚生死。「七十二,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耕作了一輩子,奶奶竟有些看淡生死的大智慧了。

小孩自然沒有這般境界。從桑葉腋間墜出的桑樹果子,一大把一大把的,由青雪雪、黃澄澄、紅撲撲、紫瑩瑩,變得晶瑩透亮,烏紫烏紫的,像黑玉。桑葉伸伸展展,桑葚清清涼涼在底下蔭著涼著偷樂。小孩真饞!一個孩子像貓一樣攀上樹,吊彎樹枝,底下的小孩便忙著摘桑葚。吃到嘴唇發紫,被媽媽拖著去河邊洗。小孩也不忘顯擺自己的聰明。

夏至來了。

田裡要浸水。不大會兒,蚯蚓搖頭晃腦地爬上田埂。又不大會兒,你再回來看看,田埂就滿了。這些蚯蚓也聰明得緊呢,這是一種本能。水汽泱泱。

庄稼人將腳探入水中,涼絲絲的。田裡有些許零星青白色的碎瓷片,也不要緊,庄稼人腳底的老繭厚著呢。還有水蛙,我們這裡稱「螞蝗」,不再多提。傍晚,晚霞像火紅的楓林漫天舒捲。

這是怎樣的景象!

大暑前三天後四天不能澆糞。

有人瞧不起庄稼人的愚鈍,我卻不這麼想。二十四節氣,吃桑葚的孩子,還有我的奶奶,都是有些智慧的,就連大自然里的一花一草,一蟲一鳥,又何嘗沒有智慧?

真願意做個庄稼人。

【點評】清澈、活潑、優美,是一篇禮讚農家智慧的晶瑩剔透的敘事性散文。可贊!

逃離「智慧」的周庄

(社會生活,文化經濟領域,古鎮經營智慧)

這是一張雙程景點票:「周庄」,「千燈」。周庄與千燈相隔不遠。

遠遠便看見大紅的「周庄歡迎你」張牙舞爪地雄踞著一爿天地,死死咬著你的眼,躲不掉的。

心懷忐忑,步入周庄。這是一場肉與肉的摩搓、絕殺,裹挾著汗味、水汽與濃郁的咖啡香,我逃到了一艘遊船上。

商業化的市鎮氣息扼住我的喉,叫人,噤了聲。

周庄「智慧」,周庄人更為「智慧」。在這裡,即使是一棵樹也可成為拍照牟利者的招財工具;即使是轉角處一塊巴掌大的空地,周庄人也不遺餘力,將它開發成西式咖啡館;宣傳手腕更是……

遊船駛過一座橋,我怔了怔 ——是陳逸飛畫中的雙橋!只是,我看得到:橋上的遊人壓得它不堪重負;我聽得到:那苟延殘喘中有低低的嗚咽……

歲月斑駁,侵蝕著石橋。雙橋橫亘著,像一塊開合的「傷疤」——那是,整個周庄的傷疤。

「阿婆,唱支船歌可好?」

一隻青筋虯勁的手直逼眼前:「小費。」

那一刻,我比三毛哭得更像個孩子。只是,她喃喃念叨的是周庄,「我還會來的。」我卻是,「周庄……我不再來了。」

這樣的「智慧」,我,有些反胃。

千燈與周庄相隔不遠,千燈與周庄相差甚遠。

與「智慧」的周庄一比,千燈就顯得有些駑鈍。商業的氣息尚未染指這座古鎮,明清最長的青石板街沉默不語。

古戲台上,一群崑曲票友啟口輕唱:「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來」字潺潺瀉出,聲歇處,「奼」以去聲的破竹之勢將曲調引入高潮。「似」,也是去聲,卻隱去了「奼」的振聾發聵,一路陡然直下,悲戚處,叫人落淚。像悲嘆崑曲,像哀嘆千燈。

誠然,千燈在周庄面前,顯得那樣矮。但,在千燈,你能感受到水紋處千燈肺葉的呼吸、開合。在千燈,時間就像一隻搖櫓的小船,咿咿呀呀,你還未曾留意,它已穿過水域,到那邊去了……

直到延福寺鐘聲響起,我才覺知天色已瞑。

碎碎的歷史塵埃含著溫潤的水汽撲面而來。「夫唯不爭,則天下莫能為之爭」,古鎮的智慧,千燈的智慧,於此,悄然散發。

我,願逃離,逃離「智慧」的周庄。

點評:

可視為小遊記,有諷有贊,精選細節,於對比中展示詩情哲理,不同於泛泛的「周庄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第一篇,2018新的起點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