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關門弟子,用半生「復活」圓明園!
原標題:梁思成關門弟子,用半生「復活」圓明園!
郭黛姮,作為建築大師梁思成的關門弟子,在建築學界可謂是大名鼎鼎。
杭州重修雷峰塔,她是總設計師。她主持維修的六和塔,被視作文物建築保護的範例。
(郭黛姮與梁思成)
獻身建築半生,她最大的夢想,卻是守護圓明園。
她說:「我對這裡(圓明園)一草一木都深有感情,希望恩師以我為傲。」
初識圓明園
郭黛姮生長於北京的四合院,自小便對滿眼的青磚灰瓦興緻盎然。高中畢業,她如願進入清華大學建築系。
後來郭黛姮留任清華大學建築系,被選為梁思成的助手,師生二人常在圓明園的斷壁殘垣間駐足。
上世紀60年代,這一片成了農村,沒有圍牆,住著農民,分布著稻田,郭黛姮無數次暗暗嘆息:這不該是圓明園應有的樣子。
於是在圓明園裡,經常能看到郭黛姮和學生們的身影。很多遺址人跡罕至,大家在一人高的草叢裡艱難摸行。
這樣的摸索中,上下天光遺址的台階被發現了,杏花春館遺址的山洞、假山被找到了,濂溪樂處遺址的木樁於亂草叢中重見天日,天然圖畫遺址的湖心島被準確定位……
遺忘的園子一點點展現出來,那一刻,郭黛姮覺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直面質疑,拒絕讓園林返老還童
研究圓明園之外,郭黛姮還有另一項重大任務:捍衛圓明園。 關於圓明園是否復建的話題,一度掀起社會大討論。
在甚囂塵上的全面復建聲中,郭黛姮堅決站在了反對面:圓明園不僅具有文物價值,更具有文化價值,即便復建,也要建立在對遺址進行有效保護的基礎上。
因為她的捍衛,圓明園的修繕與保護最後確定為保持整體完整性,重點安排建築遺址的清理,山形水系、植被景觀、圍牆園門的恢復。
在此基礎上,再復建部分向遊客提供服務和展示功能的建築和景點。
郭黛姮對這樣的結果很滿意:「作為最牽動民心的遺址公園,它承載的文化價值與歷史信息才最重要。」
「圓明園代表的歷史信息無法複製和重現。即使能夠重建整個園子,也絕非真實的它,不過是一個仿製品、一件贗品。」
郭黛姮牢牢記著恩師梁思成的叮囑:現代人的修繕要使它們(古建築)老當益壯,而不是返老還童。
「復建」圓夢,為了守護也為了傳承
雖然儘力保護了圓明園,郭黛姮卻並不痛快。畢竟紙上得來終覺淺,面對一個主要靠想像來彌補形象缺失的圓明園,這也是民族之大不幸。
於是,2009年,郭黛姮毅然領命,帶領80餘位專家學者和專業人員,開始了一次世界園林與遺址史上空前的研究——圓明園數字復原工程。
做三維模擬表現圓明園景區,並且把建築細節也呈現出來,需要容納大量信息。
為了儘力真實再現,郭黛姮帶領研究人員查閱了浩如煙海的歷史檔案,甚至多次遠赴異國他鄉,才輾轉求得。
這個過程的艱難自不用言。由於圓明園有關的圖紙資料珍貴而脆弱,國內的保存機構管理嚴格,「概不外借」。郭黛姮不得不騎著自行車,一家一家去敲門。在國外,情況也沒有好一些。
海外尋訪難度也極大,郭黛姮還是咬緊牙關堅持了下來。但到海外尋找線索是必要的,因為很多圓明園的陳設器物、字畫等文物信息和檔案都缺失。
2017年4月,郭黛姮的虛擬復原取得長足進展,成功「復活」圓明園32個景區、270年間的面貌。
其中九州清晏、含經堂等10個最具代表性的景區是首次上線。只要下載再現圓明園移動導覽系統App,便可跨越時空,看到圓明園多個歷史時期的盛時景象。 這個系統推出後,一片驚叫聲湧來。
郭黛姮像所有用戶一樣激動:「我們將不止看到圓明園的斷壁殘垣,還能從虛擬場景里感受到它曾有的輝煌。經歷了多少變遷,這也是另一種還原。」
歷史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淡化,但不能被遺忘!
「萬園之王 」圓明園,究竟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前世今生?
郭先生帶來了幾個秘密武器,舞台再現圓明園,點燃全場!
今晚21:20,遼寧衛視《有請主角兒》傾情奉獻:半生「復活」圓明園!
TAG:遼寧衛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