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反雞湯丨「大腦結構決定女生學不好數理化」,這樣的偽科學為什麼可怕

反雞湯丨「大腦結構決定女生學不好數理化」,這樣的偽科學為什麼可怕

原標題:反雞湯丨「大腦結構決定女生學不好數理化」,這樣的偽科學為什麼可怕


儘管越來越多的臨床試驗表明,人類大腦結構不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但是「女性的生理構造決定她學不好理工科」,依然是社會中隨處可見的聲音。


這樣的偽科學為什麼可怕,不僅是因為它「有理有據」地否定了女生的能力,更是因為它讓女生在學不好功課時,找到了打退堂鼓的借口。


波伏娃說,女人的不幸在於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著,她不被要求奮發向上,只被鼓勵滑下去到達極樂。


不想別人否定你,首先別輕易否定自己。

本文經授權轉自公眾號「社會學了沒」


(ID:socialor)




61名院士3名女性,是什麼在阻擋女性走上科研道路?


2017年11月28日,中國科學院發布了兩年一度的中科院院士增選結果:2017年共產生中科院院士61人,其中女性3人。


這個61分之3的巨大性別差異似乎並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畢竟「女生很難在科研中做出成績」,「女生閱讀面沒有男生廣泛」還有「女生在數理化方面畢竟不如男生」這樣的言論目前還不能被大家拿到檯面兒上來大大方方地批判。


但是作為一名心直口快的社科研究者,我還是想和大家說說對於3/61這個數字的思考。


藍色大腦?粉色大腦?


首先,咱們先看一條新聞。2017年8月,James Damore,一名Google的工程師小哥在網上發帖稱女性的生理構造決定了她們無法像男人一樣勝任技術類工作。

幾天後,小哥因為這個帖子被Google解僱。在被解僱之後,小哥依然堅持公司里的大多數男性職員都有著和自己相同的想法,他堅稱自己是政治正確的受害者,自己的言論自由受到了深深的傷害。


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哈佛大學的精神大腦與行為跨學科項目(Harvard』s Mind BrainBehavior Interfaculty Initiative)主任Elizabeth Spelke明確指出,男性與女性在嬰兒時期對待人與物的反應是完全一致的。


更多神經學專家也表明,兒童時期的大腦基本沒有性別上的差異,除了男孩的大腦體積稍微比女孩大一些,而女孩的大腦生長結束的比男孩要早一些。但是,這些差異都與學習能力無關


而科學家們目前也沒有發現男孩與女孩的大腦在青春期存在任何差異。


芝加哥醫學院的Lise Eliot教授在《粉色大腦,藍色大腦》Pink Brain, BlueBrain)一書中對一千多名男性與女性的大腦與行為進行了研究分析,她指出目前並沒有可靠的證據可以證明人類大腦結構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



因此,男生比女生更擅長數理化的言論是絕對的偽科學。也就是說,在新增的61名中科院院士中僅有3名女性並不是因為女性在自然科學研究方面存在著生理上的缺陷。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男性與女性的大腦沒有體現出在學科與認知方面的差異,但是為什麼從事理工技術類職業的男性依然遠遠多於女性呢?


而即使在傳統觀念里被視為女性更擅長的事情上,比如做飯,很多人依然認定可以做出成績的男性更多呢?就像總有人說,女人天天做飯,但真正的「大廚」還得是男人。

難道真的是即使女性可以像男性一樣學好數理化,但依然無法取得重要的科研成績嗎?


個人與社會認知


女性事業規劃的影響


為了回答這些問題,專家們對女性的事業追求與規劃做出了多方面的探究。教育學心理學家JacquelynneEccles指出,一個人的個人身份認知和社會身份認知共同影響著我們的行為模式。


個人身份認知指的是對於那些讓我們在這個世界上變得與眾不同的特性的認識。而社會身份認知則是那些讓我們與社會群體緊密相連,並被大家認為優秀的特質,比如作為一名女性,「應該擁有的」女性特徵與氣質。


Jacquelynne Eccles進一步提出,人們在給自己制定目標以及對自己的事業進行規劃的時候,會對自己的能力以及成功預期值進行評估。而評估的主要依據就是把自己與在同一領域裡的其他人進行對比,以及對在追求成功過程中所需要付出的代價進行預估。


除此之外,人們還會考慮,獲得此類事業上的成功,會對我們的個人以及社會身份認同產生什麼影響。也就是說,當女性生活在一個女人拼事業並不能被大多數人所認同的社會,會更積極主動地選擇「賢內助」和母親的角色。



因為她們知道如果成為一名「女強人」,會給自己帶來怎樣的負面影響,而成為「女強人」所需要付出的代價與犧牲也是自己不能承受的。


簡單來說就是,女性的在事業上的選擇與決定通常被社會文化定義的女性角色與期望所主導。這樣的例子生活中有很多,比如「我選擇教師這個職業是因為大家都覺得女孩子當老師好,穩定又能顧家」,或者「我不想讀博士因為女博士不好找對象」。

正是因為這些潛移默化的性別角色,女性更傾向於選擇她們「被認為」擅長或適合的職場領域。而女性對於自己的職業規劃以及目標的制定,也深受社會對女性的期待以及衡量標準的影響。


父母,老師,以及同齡人都在無時無刻地透露出「你擅長什麼」「你適合做什麼」以及「你做到什麼程度就很好」的信息。然而可悲的是,這些信息大都建立在刻板印象而非個人能力之上。


舉個例子,心理學家們針對韓國女性的職業追求以及目標規划進行了研究。韓國官方數據顯示,在2013年,韓國女性就業率首次以20%的比率超過男性就業率。



而女性在非傳統女性行業的就業人數,以及女性擔任高層職務的數量也有所提升。然而,年齡在三十歲及以上的女性就業率明顯減小。


心理學家們指出,韓國女性的平均結婚年齡在30歲左右,而來自家庭的壓力是韓國女性犧牲個人職業追求的主要原因。類似的研究也發現,與美國和以色列女性相比,韓國女性在職場上獲得的來自僱主與配偶的支持也相對更少。然而,韓國女性的情況絕非個例。


3/61100/144


今年11月由世界經濟論壇發布的《全球性別差距報告》共有144個國家參與評估,其中位列前五名的國家包括冰島,挪威,芬蘭,瑞典,還有因女性參政表現突出而位居第四的盧安達。


這項報告包含了四項評估指標:經濟地位,教育程度,政治賦權,以及健康生存。報告通過調查與統計,針對這四項指標的性別差距做出綜合評估。


在這項報告中,上文中提到的韓國位列第118位。而中國排名第100位,僅在有限程度上超越位於第108位的印度。

在報告剛剛發布的時候,很多小夥伴叫嚷著我們怎麼可能只比印度排名靠前那麼一點點?!


畢竟關於印度強姦案,女性人口買賣,以及童婚的報道曾經鋪天蓋地。然而,這項報告比較的並不是我國女性與印度女性的生活水平與生存狀態,而是男性與女性,在獲得資源與機會選擇方面存在的差異。



也就是說,並不是女生在學術上難以做出成績,而是在報告排名第100名的國家裡,女性更難以選擇走上學術的道路。


一個女生選擇學術,會面臨獲得比男生更少的機會與認可,因為 「貌美如花」,「賢妻良母」還有「上得廳堂,下得廚房」等特質依然主導著社會對女性的定義。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女性在學術道路和事業發展上沒有出路,因為畢竟與社會身份認知共存的還有個人身份認知。


我們幾乎每天都在強調女性獨立的重要性。但是大多數人對於「女性獨立」的認知僅僅停留在經濟獨立的層面。也就是說女性需要出門工作分擔一部分家庭經濟負擔,而與此同時,依然要扮演傳統女性的角色。


然而與經濟獨立相比,現代女性更需要的是精神獨立。在把人類按照性別區分之前,我們每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是作為「人」而存在的。而一個「人」的價值,能力,以及潛力,並不應該受到性別的制約。



正如Emma Watson所說:

「女權主義,並不是仇視男人,也不是招男人討厭」。

當我們談論女權,平權,以及精神獨立的時候,倡導的是兩性可以獲得平等地機會與權利,而非鼓吹某一方的特權。


因此,無論男人還是女人,請你看到自己成長與發展的一切可能,並勇於面對與承擔相應的責任與付出。


希望有一天,我們不再討論「作為一個男人」或是「作為一個女人」,而只是「作為一個人」,看到真實的自己並且發光發亮。


- E N D -


「社會學了沒」公號簡介:社會有學問,一個有趣、專業、接地氣的泛社會興趣社區。讓你更好理解社會,探索自我


采 編 趙慧文 美 編陳 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城 的精彩文章:

1月9日,?忌蓬頭垢面

TAG:半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