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見效慢?你out了
中醫、中藥是我們老祖宗傳下的寶貴財富,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顯示出強大的生命力,並在世界上廣為傳播。它的獨特與高明之處在於:四診八綱的辨證方法、六經六氣的對應原則、陰陽升降的平衡觀念、天人合一的整體認識、衛氣營血的循行規律、經絡臟腑的五行生剋屬性,這些共同構成了中醫藥一以貫之的治療體系。
但是,在平常人眼裡,中醫藥是治療慢性病的,或者說西藥治標,中藥治本,對於一些嚴重的疾病,使用西藥將危重難關度過,然後用中藥來調理恢復,長此以往中藥就到了保健可以用用,治療不行的尷尬境地。造成這種局面一方面是醫的原因,一方面是葯的問題。在雞群出現異常時,開方的醫生利用西醫思維開中藥,造成方不對症,適得其反,病情嚴重等後果,或偶然見效,再次使用時效不如前,如雞群發生異常時異常時,急用寒涼的清熱類葯,卻不知病在衛分時急用寒涼之葯,可引邪入深致使病情加重,再比如稀便過料,我們不去區別是虛弱型的消化不良還是濕熱型的腸炎,用同一方劑肯定收效甚微或無效,此時我們都會把原因嫁禍給使用的中藥上。其次是葯的問題,一方面因利益驅動偽中藥的存在,另一方面層次不同的提取工藝致使藥效差異明顯,久而久之人們對中藥的興趣驟減。
在使用中藥時若醫者按照中醫整體思維,根據望、聞、問收集的基本信息,結合大氣候,小環境和機體自身的特點,知犯何逆,合理配伍,隨證治之,在臨床才能更好發揮中藥防治疾病的效果。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對中藥的研究不斷深入,通常情況下辛散葯在用藥1個小時左右可起作用,苦降葯次之,甘緩葯略慢;表證用藥後2-8小時療效出現;實證、氣分證、亡陽證等用藥後最快者在用藥30分鐘後療效出現,這都取決於醫和葯的有效結合,此起效時間高於某些抗生素。
以柴胡為例,其味苦,氣平,歸肝、膽經,既能透表退熱,疏肝解郁,又可昇陽舉陷,在以病毒神經氨酸酶活性為靶點的抑制實驗中,柴胡的抑制率高達98%,其發揮作用的核心物質是柴胡中的柴胡皂苷,不同的藥材選擇(如產地和陳新),不同的提取溫度,所提取皂苷含量的不同,在臨床解熱抗炎、抗病毒上的效果有顯著差異。現代研究證實柴胡皂苷入體內2小時在血液中濃度到達高峰,體表溫度開始下降,開始抑制炎症過程中的滲出、毛細血管通透性等,且安全平穩無反跳(因其對病原體起到一定抑制作用的緣由),具有同類中藥無可比擬的效果。所以臨床應用柴胡口服液重點考察柴胡皂苷含量,側重衛分證、氣分證、少陽證等證候時使用,就家禽而言主要表現高熱引起高死亡,發熱引起的採食量下降,機體發生炎性滲出,熱應激或換羽轉群等出現異常時。
中醫和中藥是相互關聯的,中藥的最佳療效需要中醫思維的指導,中醫水平的發揮需要道地中藥和劑型的有效作用,對於中藥劑型與療效快慢的認識,前人早有湯者,盪也;丸者,緩也的論述,中醫急診學中的很多方劑和措施一直沿用至今,在危重情況發生時收效快速且顯著,且預後優於西藥。所以我們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醫理的研究和藥效的研發上,在食品安全的形勢下,發揮它在保障動物健康中最優作用,同時也讓更多人感受到中藥的神奇和偉大。
如果你還覺得中藥只適合保健,中藥見效慢的話,你就真的out了!
TAG:中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