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10年,理想漸漸消失,他用一組建築照片重新開始
長安街,是北京市的一條東西軸線,因位於舊時長安左門、長安右門內而得名,「長安」是中國漢唐國都,有長治久安之意。
長安街
攝影師呂博在偶然的騎行中發現,凌晨四點的長安街非常安靜。於是就有了第一個攝影系列《長安街》。別人眼中的北京要麼古典大氣,要麼現代冷峻,但他的顯得清新雅緻。
《
長安街
》系列照片
以下內容由設計師/攝影師 呂博
(微博:呂博建築攝影)
提供,AssBook設計食堂重新編輯
2007年大學畢業就來到了「
中國心臟
」北京的我(呂博),還是一個立志成為著名設計師的「有志青年」。2016年經歷了奧運,霧霾,失業,換工作,創業等等。轉眼9年過去了,在設計這個圈子裡,該經歷都經歷了。年輕時的美好,歷歷在目。接著就是對自己九年的反思和對未來的惆悵。
「人怎麼活都是一輩子,與其隨波逐流,不如放手一搏。」我在心裡對自己說。在主持完自己最後一個項目竣工時,選擇了辭職。
2012年的時候買了人生中第一部單反。現在回想,
拍攝光影變化的建築,可能是我這輩子乾的最有激情的事情吧。
2016年以前拍攝的照片
2016年5月的某一天早上4點出發,跟朋友一起騎著自行車去長安街找靈感,那個時間的長安街非常安靜,零星的人和車在馬路上悄悄的來來回回,路上洒水車撒出來的水還沒幹。
環衛工人在慢慢的掃著大街,偶爾健身跑步的人從身邊掠過。那個時間,彷彿才是北京的真實模樣。
早晨的長安街
也就是那天,我決定以長安街上的建築來拍攝一組作品。因為它歷史悠久,因為它建築眾多,因為它建築風格多樣。
因為在我心中這條街更能代表北京。
也就是那天,我拍攝了這個系列的第一張照片「北京飯店」(大約在清晨5點左右)
北京飯店
在尋找角度的過程,因為建築早已竣工多年,四周地形複雜,還是繁華區域,免不了爬上爬下,走街串巷,有好幾次差點出事故。
這張「北京東方廣場」取景的時候自己就是站在長安街主路上。
北京東方廣場
選定建筑後的實地拍攝,通常要在建築四周轉上幾圈,以尋找自己覺得最符合的角度。
這張「北京國際飯店」其實是拍攝建築的背面。
北京國際飯店
每座在長安街屹立的建築,總是有一些故事縈繞在他們身邊。
中國銀行總行大廈
雖然很難確切指出作品中哪一點最能反映貝聿銘的風格,不過在中庭卻能明顯感受到他的設計元素。從花園到中庭三角形網狀的窗戶,都讓人想起了貝氏其他作品,諸如盧宮內部庭院等。
在一次訪談中,建築師貝聿銘用自己的話解釋了中銀總部的項目(貝聿銘父親
到1948 年為止一直都是中國銀行的總經理,共和國成立之後,銀行被收歸國有。
):「經父親同意,我接下了第一個項目,也就是香港的中銀大廈。多年之後為了北京的中銀總部項目,他們又一次找到我,我對他們說我已經不接大項目了,於是按照中國人的傳統,他們問道,"那麼您的兒子們呢?"最後,是我的兒子們接下了這個項目,不過中庭主要是我負責的。"(摘自貝聿銘全集)
電報大樓在北京人心裡的那份情愫,除了它與人們生活的密切相關和它宏偉的建築外形以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那每當整點便回蕩在長安街的鐘聲。
北京電報大樓
五六十年代,城市的噪音還很小,清脆的鐘聲可以傳得很遠、很遠。清晨7點,伴著這鐘聲,北京人走出家門,奔赴各自的工作崗位;晚上10點,還是這鐘聲,又伴著北京人進入夢鄉。
特別是居住在西單附近的居民,早已把電報大樓的鐘聲看成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據說,電報大樓維修的日子,鐘聲停響了幾天,結果附近的居民竟覺得生活中缺少了什麼,有的人甚至因為沒有聽到鐘聲的召喚而上班遲到。
為了完成拍攝,我在家裡用地圖選擇建築物,或者出門地毯式搜尋,不知道來來回回走過多少次。
民族文化宮
民族飯店
國家開放大學
北京長途電話大樓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中心
長安大戲院
北京恆基中心
海關總署大樓
北京新聞大廈
凱晨世貿中心
中國農業銀行大廈
中國人保大廈
確定目標後開始了解這棟建築的相關資訊,在到實地去考察,去尋找角度,然後去計算大概的光照角度和最佳拍攝時間,還要趕上空氣通透度夠好,才能有機會去實地拍攝。很容易一個月都遇不到合適的機會去拍攝,導致製作時間一拖再拖。
2017年4月,所有這個系列的照片拍攝和後期製作終於完成。我的第一套作品
《
長安街
》算是可以跟大家見面了。特別喜歡顧城的那句詩「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建築攝影」成了我的「光明」。
創作還在繼續,新的作品名稱是「建築肖像—北京」,還在添枝加瓦,預計很快就能完成。
「建築肖像—北京」其中之一「奧林匹克塔」
拍攝這套照片,也是想了很久。
迷茫的時候就坐上雙層300路公交,坐在第二層的第一排望著前方的建築們思考。或者騎著自行車漫無目的的在城區里遊盪。那段時間,連多年辦公室的腰痛都不痛了,身體特好,就是臉更黑了。
300路公交二層前排座位的視角
城市,總是堆滿著建築。
如光影變化下的巨大雕塑,形態各異,流光溢彩,歷經滄桑,朝氣蓬勃。這些建築從項目立項,到設計圖紙,到施工完成,是多少人用雙手和汗水換來的(設計師再熟悉不過了)。
如此不易,值得大家細細品味,但國內的這方面的攝影作品比較少,不如我去做這件事。或許能讓大家有關注和了解這些建築,以及他們背後的故事的衝動。
面對著這座生活了10年的城市,想記錄的太多太多。選擇長安街,可能跟我經常跟朋友半夜或大早上騎行有關。沒有那些風馳電掣和悠然自得,可能更晚的時候才能發現這些建築吧。
一位北漂十年的設計師,
一位從公司體制轉向自由職業的設計師,
一位在三十多歲才想通自己未來之路的攝影師,
一位創作一組作品用「年」來計算的攝影師……
備註:
點擊「閱讀原文」關注「
呂博建築攝影
」微博■
長安街上的建築還在不斷變化,這些照片就是他一個時期的記錄,明天就被翻新了也說不好。(拍攝的過程中民航營業大廈正在整修)■
每個建築的名字以中英文的寫法和建成時間來標註,雲和鳥也是後期加上去的。■
雲代表大自然,鳥代表生命,加上建築盡量讓這三個元素充斥著畫面,也希望是一種自然和畫面的和諧。■
選取了長安街二環內18棟建築。西起複興門,東止建國門。長安街西9棟,長安街東9棟。
TAG:AssBook設計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