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作業多「壓力山大」怎麼辦?

孩子作業多「壓力山大」怎麼辦?

作者∣馬 軍改編∣衛 虹

在一次同學聚會時,一位女同學向大家求助:「某某學校誰有熟人,給我女兒調一下班,我女兒快被她的數學老師逼瘋了。」同學們關心地詢問原因,原來是孩子的數學老師布置的作業特別多,造成了同學女兒厭學的情緒,害怕數學老師,對數學作業厭煩,一做數學作業就又哭又鬧。女同學對孩子的這種表現無能為力,非常焦慮。

孩子作業多的現象確實存在,它困擾著很多家長。做吧,心疼孩子太累;不做吧,又怕得罪老師。家長的心裡很糾結。為什麼有些老師布置這麼多的作業?主要源於教學成績是考核教師的主要依據,成績不好直接影響教師的評先樹優。一些教師為了保住自己的名利,不顧孩子的身心特點和教育規律,增加作業量,最大限度地擠壓孩子的潛能。這種現象,在我國中小學估計還會長期存在著,一時半會兒得不到根本的改變。這就給我們家長提出了一個必須應對的課題。如果我們的孩子碰到一個布置作業量多的老師,該怎麼應對?怎樣幫孩子渡過這個難關?怎樣把作業多這個不利因素變成有利因素?

釋放孩子的不良情緒

一位同事的兒子,星期五下午放學,來到我們辦公室氣憤地說:「爸爸,你說我們語文老師作死不?又不是寒暑假,就一個雙休日,布置七張語文試卷。語文老師真是作死啊!」

我們中學比小學放學晚一些,當時辦公室的同事大部分都在。男同事可能感覺兒子的行為沒教養,頓時氣得臉都綠了:「你這個憨貨,怎麼能這麼說你老師,老師也是為你好。」「啪」,一巴掌就打在孩子臉上。孩子哭著說:「以後有什麼事再也不跟你說了。」然後哭著跑出去了。

星期一了解的情況是孩子雙休日光玩了,什麼作業都沒做,一直處於抵制狀態。

作業多,孩子有情緒很正常,家長第一時間應確認孩子的感受,表示理解孩子,認同孩子的情緒,和孩子站在一起。孩子把情緒充分宣洩出來之後,問題就解決一半了。不讓孩子表達情緒,以後孩子的心靈就會對家長關閉。

在一次家庭教育培訓中,講師講了自己是怎樣應對孩子因作業多而引起的不良情緒的。孩子回到家,他正準備切白菜炒菜,一看孩子不高興,了解到是因為作業多引起的,就引導孩子:「兒子,作業多確實很煩人,來,幫爸爸把這個大白菜切了,給我狠狠地切,把不良的情緒都發泄出來。」孩子拿起菜刀就是一陣猛剁,嘴裡還念念有詞。剁完白菜之後,兒子舒服多了,然後他對孩子說:「寶貝,老師布置的作業這麼多,要不我給老師打個電話,給他提提建議?」兒子一看爸爸要給老師打電話,趕緊說:「爸爸,你別打了,人家家長都不打電話,就你打,老師會批評我的,我心情好多了,你做飯吧,我去做作業了。」

這位老師通過讓孩子切白菜,釋放了孩子心中的怒火,緩解了孩子對老師的怨氣。又通過站在孩子這邊,要給老師打電話這一行動,讓孩子感覺來自父母的理解和溫暖,所以不良情緒就煙消雲散了,最後就自覺地去做作業去了。情緒是能量,釋放不出來憋著是很難受的。孩子有情緒,父母要想辦法讓孩子釋懷。

機械作業堅決不做

學習的目的就是學會,學懂,掌握知識。做作業也是檢查所學的知識是否掌握。可悲的是作業成了很多孩子學習的全部。作業少,就竊喜;作業多就鬧情緒。作業在消磨著很多孩子的學習興趣。

我認識一個孩子考上北大的家長,他的做法很值得我們借鑒。當孩子作業多的時候,就讓孩子選擇性地做。會的不做,重點做不熟練和不會的。暴力作業和機械作業堅決不讓孩子做。這樣節省時間,提高學習效率,能省出大量的時間讓孩子複習、預習。當然要引導孩子向老師做好解釋,他教導孩子如果老師不通情達理,不要在乎,因為這是按教育規律來的。如果孩子頂不住壓力,他就會直接和老師溝通,與老師協商,讓老師因材施教。所以這個孩子對學習一直保持著濃厚的興趣,也感覺到了學習的快樂。人無論做什麼事,都是因為快樂而堅持,因痛苦而放棄。

偶爾替孩子寫作業

如果怕得罪老師,又不想讓孩子做一些無用功,家長又有一定的閑暇時間,遇到孩子作業較多的情況,不妨伸出援助之手,替孩子寫一些。《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的作者尹建莉,斷斷續續幫孩子寫作業,一直寫到孩子上初一。她發現替孩子寫作業有很多好處:首先,沒讓作業為難孩子,沒有讓孩子覺得上學是在受苦,保護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其次,讓孩子知道,學習是個最需要實事求是的事,既不是為難自己,也不是迎合他人,這讓孩子更務實、更高效;此外,能讓孩子從作業中解放出來,有更多的業餘時間。

有些家長會擔心,這樣做要是把孩子慣壞了、養懶了怎麼辦?替孩子寫作業是有條件的,應在孩子的作業確實多得應付不過來的時候,家長才可以參與。危難之際,家長伸出援助之手,孩子會覺得您很開明,很體貼他,孩子對您的行為會心存感激,更會增加與父母之間的感情,也會增加對學習的感情,所以家長沒必要過多地擔心。

讓孩子學會適應

我們都知道適者生存的道理。在現行的教育體制下,大多數家長無法替孩子選擇老師和班級,將來孩子步入社會,我們也無法給孩子選擇生存環境,我們只有培養孩子的適應能力,他們才能迎接將來各種各樣的挑戰。孩子如果作業多,最忌諱的是家長心疼孩子,在孩子面前指責老師,這樣孩子的情緒會更加激烈,從而影響孩子和老師的關係,更影響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女兒二年級的時候,語文作業特別多,一做語文作業心情就特別煩躁。

我有意地引導女兒:「你們班完成語文作業的情況怎麼樣?」

女兒說:「大部分都能完成,不過要用很長時間。」

我因勢利導:「寶貝,既然別人能完成,我相信你也能適應,順利完成作業。人只有適應社會,才能具備較強的生存能力。寒冷的冬天,有的人穿單衣也能度過;炎熱的夏天,有的人沒有空調,也一樣度過。每個人都有很強的適應能力,爸爸相信,只要你調整好心態,肯定會順利度過這個階段。」

女兒聽了我的勸導,答應試試,慢慢接受了作業多的現實。

給老師勇提建議

作業多確實傷害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會讓孩子產生厭學的情緒,影響孩子今後的發展。如果以上的方法都不願意使用,就應該鼓起勇氣,拋下面子和老師溝通,讓老師科學合理地布置作業。但不要以告狀的形式向學校領導反映,這樣會傷害老師的教學積極性,最好直接開誠布公地與老師溝通。

我們學校的一位老師做得就很好。孩子上四年級時,英語作業特別多,她就直接和老師溝通:「老師,我非常理解您的做法,您也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太多的作業,讓孩子對您這一學科產生了厭煩和恐懼,會打擊孩子的學習熱情,希望您慎重考慮一下作業的量。」之後老師採取了布置個性化作業的做法:單詞會的默寫三遍,不會的就寫十遍。對於試卷,家長如果作了檢查,孩子會的題可以不做,但是事先必須打電話告知老師。這個措施一出台,很多學生都歡呼雀躍。既解決了老師的問題,也解決了孩子的問題。所以,家長不要為了面子逃避問題,這樣孩子痛苦,家長也難受。

作業多,不可怕,可怕的是抱怨和失去理智,沒有辦法應對。不要讓「作業多」打擊了孩子學習的積極性,凡事都有兩面性,如果我們善於動腦,因勢利導,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

本文改編自《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7年第1期

原題目:家長應把「作業多」這個不利因素變成有利因素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渠活水 的精彩文章:

TAG:心渠活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