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是否在年輕時做過後悔一生的決定?

你是否在年輕時做過後悔一生的決定?

來源:反褲衩陣地(ID:penetratingview)

作者:反褲衩陣地

無問西東

 無問西東

王菲 

00:00/00:00

第一時間去看了《無問西東》。因為導演是李芳芳,她的成名作《十七歲不哭》熱播時,我那時也差不多十七歲——那是正在進行時的青春,多年後回想高中時期的生活,李晨和郝蕾那兩張稚氣未脫的臉,是會浮現出來的。

我們早期80後(85年前生人)如果真有懷念,懷念的也是《十七歲不哭》或者《花季雨季》里展現的青春,而非現在一眾穿起當年校服、放兩首懷舊歌曲、不談理想只談戀愛的撈錢校園電影。

《無問西東》也是青春的故事。不過那青春更殘酷一些——因為一個決定,有人英年早逝、有人被殘酷迫害、有人扛下難以承擔的責任、有人從此不知所蹤。

經歷過青春,便知道年少懵懂的殘酷。一個選擇,會導致未來的雲泥之別。選對了,值得一生慶幸;選錯了,便用一生償還。

之前我並不知道《無問西東》完成於2012年,塵封六年之後才上映。所以看電影的時候頗為驚呆:怎麼章子怡、王力宏、張震……看起來那麼年輕?!根本不是化妝和打光的藝術,而是自帶的嫩——初諳世事,朝氣蓬勃,眼中有光。

片名「無問西東」出自清華校歌——立德立言,無問西東。本來是清華大學建校百年的獻禮片,於是刻畫了四個時代六個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其中四個是清華學生),他們在各自時空遭遇的迷茫和磨礪,他們於彼時選擇的信仰與擔當。

因為立意很大,所以影片倒真的展現了一些超越小情小愛的時代情懷,甚至於不經意處,有猝然襲來的感動和讓人心底一沉的片段,令人淚目並自省:我曾經的熱血、純真與理想呢?

20年代的清華園,梁啟超先做演講,徐志摩任現場翻譯,一眾當世大師,滿堂清華學子,靜靜聆聽詩哲泰戈爾真摯的講演:我竭誠懇求你們不要走錯路,不要惶惑,不要忘記你們的天職,不要理會那惡俗力量的引誘……

30年代的西南聯大,窗外大雨瓢潑,老教授在漏雨的教室中堅持授課,他一遍遍提高的音量始終被嘈雜的雨聲吞沒,面對茫然無措的學生們,他乾脆在黑板上寫下「靜心聽雨」四個字,然後從容落座,任憑大雨打濕長衫,講台上下,一片沉靜,大雨也因此失了喧嘩……

60年代的新中國,在校園裡奮力奔跑的年輕情侶,飛揚的裙角,飛揚的愛情;悲劇時代的悲劇命運,有人死去有人重生;在茫茫戈壁艱苦研製「兩彈一星」的時勢背景下,漫天風沙中一個女人帶著她深沉的愛,蹣跚而來:死亡來臨前,我一定要找到你……

21世紀的鋼筋叢林中,人們步步提防、處處小心,對物質的狂熱追求、對人情的漠視與懷疑,讓生命的意義變得冰涼。年輕人晃著喝得快要見底的紅酒瓶,不無諷刺地說:現代人的感情,就這麼多了……

四個時空的故事被打亂,又錯位地接續在一起,跨越幾十年的時光,理想和信仰在青春中漸漸變了模樣。

二三十年代的多元包容里,看得到亂世悲鳴和家國熱血;六十年代的單純封閉中,是壓抑的情感和滿目的百廢待興;而今當下,卻是另一種精神的蕭索,盛世中許多青春陷入迷茫。

從殺青到最終定檔,《無問西東》塵匿了六年,電影里激昂澎湃的青春歲月,也因此姍姍來遲。

不過有意思的是,正是這場歷經六年的「遲到」,使如今的觀眾甚至包括主演本人,在看這部電影時,都會忍不住感嘆:改變一個人何須一生?六年就夠了!

六年的時間,五位主演章子怡、張震、王力宏、黃曉明與陳楚生(還有一閃而過的奶茶妹妹),都經歷了結婚生子,人生由此踏上另一個「落地生根」的階段。而留在電影里的,卻是未曾按下「選擇」鍵之前的他們。電影開篇有句提問:如果提前了解了你們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們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

章子怡大概不會想到:在這六年時間裡,命硬的她不但在這之後憑藉《一代宗師》迎來了職業生涯的另一次高峰,甚至,她如今幾乎馬上就要成為「新一代宗師」。

六年前的報刊雜誌,還有不少對她批判質疑的聲音,而如今,連輿情洶湧的社交媒體上,都是對她職業素養的肯定和讚賞。

六年前她被打上的標籤還是自信到自負的國際章,六年後在《演員的誕生》里,她已經會大方誠懇地感恩:一個人不是演員,那是獨白;如果沒有非常棒的梁朝偉先生,我完成不了宮二這個角色。

時間教會人們成長,褪去青澀和張揚,換上從容與淡定。但令你能不斷從谷底走到峰迴路轉甚至躍然登頂的,始終是不問來路、全然向前的勇。

而六年前的王力宏,真是帥的。

《無問西東》他出場那一幕,只回眸一笑,滿車嘰嘰喳喳的女大學生即刻安靜了;但現實中的電影院,某些觀眾看到這一幕時,紛紛「哈哈」大笑出聲——若是六年前,想必沒有人會笑。

他曾經那麼俊美、充滿才情、遺世獨立;只是六年過去,不斷發生在王力宏身上的種種新聞,將他曾經的金身破去,他成了民眾心中一個心照不宣的梗。但說穿了,這些與他其實也無關:他還在做他喜歡的音樂,也許在他的自我認知里,他從來沒變過,只是,別人不再如從前那般看他。

改變,不只是自覺自發的,有時候其實是外界劇烈地變化了,這種改變是無奈的。但,對於這種改變,你最多接受,無須迎合。

不得不說,《無問西東》是一部有溫度的電影,它首先會令我們想起這一生曾接受過的各種教育:塑造過我們的、令我們賴以為生的、從迷途中拉回了我們的、會與我們相伴終生的。

我承認我在觀影時眼眶濕了幾次,主要是想起了我的初中班主任:一個教語文的、脾氣火爆的年輕女性。

剛上初中時,我成績並不好,父母也不怎麼過問,頗有隨我野蠻生長的意思。我那會兒上課時特別喜歡偷偷看衛斯理小說,有一次被班主任當場抓到,當時預感她會撕爛我的書,扔到我臉上,然後讓我去請家長,結果她什麼也沒說,只叫我放學後單獨留下。

我緊張極了,以為她要私下裡扇我幾耳光才解氣,魚死網破的心我都有了。沒想到,放學後,她領我去了她的職工宿舍,從書架上翻了一些三毛和路遙的書給我,說:我不反對你看閑書,不過我希望你讀一讀我給你的書。

自那以後,我經常從班主任那裡獲得各種各樣的書,有中外名著、有明清小說、有散文詩歌,每讀完一本,她會布置我寫一篇讀後感作為周記,又或者約我在晚自習時給我講解某些書中我不理解的知識和人生觀。

我人生的基礎閱讀量,幾乎全在初中積累。而當我認知越多,越了解我想過什麼樣的生活,看什麼樣的世界。

於是,學習也變得主動起來,尤其是語文,我那時拿了不少全國全省作文比賽的大獎,並不純粹是為了報答班主任,而是,我能輕鬆寫出更好的文章了——因為我理解了更多。

畢業時,我考取了省重點高中,班主任在我的畢業紀念冊上寫了一句屠格涅夫的寄語:青春之所以美妙,奧秘不在於能夠做出一切,而在於希望做出一切。

很多年後,我去看望她,也問過:當初你為什麼選擇了我、那樣引導我?她說:我那時候才從師大畢業沒幾年,剛當上班主任,說白了,我也是個熱血的年輕人,想培養優秀的學生,想守望無知的少年。我知道如何與那時的你們溝通,畢竟,我也曾經是那樣過來的。

片中祖鋒飾演的清華老校長梅貽琦與學生的一番對話,

是片中最感人的一個片段

除了一生的教育,人最可貴的,還有青春的無畏。

所以我也想起了這些天火熱的《燃燒吧大腦》,100位從全國及海外眾多青年中篩選出來的頂級學霸,在鏡頭前展現出的自信幽默和沉穩大氣,引爆一輪又一輪的熱議。我們愛看,是因為我們從這一片新鮮的青春中看到了,那些璀璨的希望。

真的,青春不應是秀叛逆,不應是耍憂鬱,更不應是盲從和將就,它是人生一個醞釀勇氣的階段、一段質地純粹的歲月。

多麼值得慶幸:如果你在青春年少時,就已選好了你最想走的路,然後始終勇往直前。即使同行的人在漸漸減少,即使黑夜漫長一直等不到黎明,即使善良被嘲笑,正直被鄙薄,也沒有放棄,一直遵從內心,在沉浮中成長,由始至終,都無懼無畏。

那麼你呢?在20歲或者更早的時候做過什麼影響自己至今的決定么?那時候的無畏是否變成了如今的害怕、那時候的魯莽是否變成了現在的圓滑、那時候相信的一切是否變成了一切的輕視、那時候傷害過的人是否變成了此生的遺憾?

看電影里的年輕人,把每一個決定都做得轟轟烈烈,然後人生便定下了或悲壯或成功的基調,你是否羨慕?你是否相信只要當初做對了一個決定,如今的人生肯定大會不同?

最終,你會不會把一切都歸結於:來不及了?

其實不是這樣。你想成為怎樣的人,你執著於成就怎樣的事業,以什麼方式度過怎樣的人生,這一連串問題的答案,依賴於青春所有的熱情,也依賴於一生中必須堅持的真實。

電影里,時任清華校長的梅貽琦說:什麼是真實?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做什麼,和誰在一起,如果有一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那就是真實。

這是一種篤定又柔軟的信仰,知易行難。

即使失去了曾經的勇敢,你依然可以擁抱你餘生的真實。

唯願你我永遠心懷青春之火,不懼不畏,不滅不熄,只問深情,無問西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每日電訊 的精彩文章:

周杰倫發布新歌:當年等你下課的人,是否還在等你下班?

TAG:新華每日電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