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窗以北,無問西東
萬里長征,辭卻了五朝宮闕,
暫駐足衡山湘水,
又成離別。
絕徼移栽楨幹質,九州遍灑黎元血。
盡笳吹弦誦在山城,
情彌切。
千秋恥,終當雪。
中興業,須人傑。
便"一成三戶",壯懷難折。
多難殷憂新國運,
動心忍性希前哲。
待驅除仇寇復神京,
還燕碣。
——西南聯大校歌《滿江紅》
編者按:
電影《無問西東》上映一周了。
一方面,豆瓣,評分7.5,114541人評價,評論欄兩極分化;另一方面,截至目前,《無問西東》的票房將近3億,相比很多以往佳作並不算慘淡,但和火遍大江南北的《前任3》18億票房相比,仍然說明了一些問題。
今天,我們邀請了年齡跨度有18歲之多的「不同代」北大人,談一談《無問西東》。
壹
他們留下的淚水,不為電影,為自己。
逸軒
2003級北大人
雖然半程就鼻頭泛酸淚光閃閃,卻終究因為部分台詞的尷尬說教而避免了自己在影院哭成狗的尷尬失容。在我心目中,《無問西東》不是一部最優秀的電影,卻是一部難得的好作品,它敢於叩問「意義」,敢於直接地反覆地甚至有些笨拙地告訴你:人應當記起「自己的珍貴」,追求「生命的真實」。
覃思
2006級北大人
整個電影放映廳都在抽泣。終於不只是我一個人淚點低,我很開心。電影其實不是都要算笑點、拼「接地氣」的,美有很多種,有一種可以沒有「好看的故事」,只因為形式本身,就可以溫柔地震撼你,讓你靜靜地流淚,比如《無問西東》里木盒裡的銀杏葉,以及同樣美的很高級的《妖貓傳》里盪鞦韆的楊貴妃。
岩小妮不文藝
2008級北大人
哭了。
看完以後覺得心底某個地方,很多曾經鮮活的共鳴、感動和使命感被喚醒了。
冰點
2012級北大人
看完以後一直有感於「理想主義」四個字。
對影片中每一個人而言,在當下都有更「穩妥」,更「安全」,更「明智」的選擇,但他們沒有這麼做。於是看到的時候就會深受觸動。想起當下這個雖無性命之憂和生存之虞、卻同樣面臨窮途困境和艱難選擇的時代,是該明哲保身,還是真實地面對。
如果我只是我,我該如何選擇。
如果我是一路繼承著吳嶺瀾、沈光耀、陳鵬、張果果的精神,擁有百餘年抗爭史和思想史的清北畢業生,我又該如何選擇?
看起來很宏大的命題,卻曾經在觀影時認真地浮現在我的腦海里。
或者說,從入校的那一刻起,這些思考就已經萌生了。在之後的人生中,從未消失過。
某趕稿勢力
2016級北大人
沒看哭——不過這得縱向比對一下才說明問題,我好像看電影就沒哭過(淚腺不發達得簡直可以說是沒心沒肺了)。看完從電影院出來第一件事,翻出今年票圈裡某幾篇寫西南聯大的稿子趕緊又讀了一遍……
西南聯大時期跑警報。汪曾祺曾回憶說,當時的防空洞里常有人壁鑿對聯,印象最深的一對是「見機行事」「入土為安」。
貳
為什麼感動?
為與尋常生活不一樣的瞬間,
為此物托有生死之諾,重於我身家性命。
某趕稿勢力
2016級北大人
聽雨。這樣一堂課我高中也經歷過——這就是所謂,一朵雲才能聽懂另一朵雲嘛。
冰點
2012級北大人
「靜坐聽雨」之前,老師扯著嗓子在講「Q是一個負電荷」,講「球面上有一點P」。底下的學生一個字也聽不清,紛紛詢問「說的什麼?」
就在巨大的雨聲里,在紛飛的戰火里,在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日子裡,竟然還有這樣一群人,在學著對當時而言毫無用處的基礎物理,在一間處處漏雨的陋室里想要弄清楚P和Q代表什麼。
對真理的不懈探尋,比苟活於亂世更重要。
這就是屬於知識分子的理想主義了。
岩小妮不文藝
2008級北大人
最打動我的情節是……彩蛋。尤其是看完了一整部片子,還處在對於歷史和過去、戰爭、生死、個人選擇、自我尋找、生命意義中的深深共鳴和震撼中時,看到那一位位低調、鮮活、筆耕不輟、從容堅定的大師們,更覺感動,甚至有點覺得自己雖然生在如今年代、也不算天資過人,但需要做的、可以做的其實可以更多,值得想的、可以想的,也可以更多。
Michelle
2007級北大人
最打動我的情節有兩處,第一是米雪的部分,從她出場一句粵語「你跪低」,就立馬讓我入戲了,正是因為有這位母親的戲,才讓王力宏的形象有因可尋,立了起來。有了這樣的母親與世家環境,這一段故事,不僅僅是一個貴公子投筆從戎,更有了少年的品格,世家的傳統,甚至東方文化的底蘊。我非常喜歡從這個人物,這段情節背後所沒有說出口的千言萬語,似乎是那個時代的尾音。
第二段是陳楚生的部分,習慣了優秀的少年,因為所有最好的學生都學實科,而不願意轉科。與梅校長的一番話之後,陷入漫長的對人生意義的詰問中,鬱鬱寡歡,在漫天白雪的清華荷塘邊,聽小提琴。這個場景實在是太中二了,但中二得那麼那麼熟悉。誰的青春沒有這一段迷茫呢,誰不曾在「別人的選擇」和「我的選擇」之間輾轉反側過呢,這種無人可訴的孤獨,就是適合漫天風雪裡的長袍少年呀,就是青春呀!
覃思
2006級北大人
60年代的那一段都很動人,遠勝於《芳華》,相比於《霸王別姬》里始終用火作為前景的場面,也更直白而凝練。
這一段之所以讓我印象深刻,其實源於那個師母跳井的鏡頭。由於家族的歷史,我其實有多次想像過跳井要怎麼跳。是坐在井沿上伸腿下去,除了多了猶豫和決絕,方式和跳進游泳池沒什麼兩樣?但是看了正片,我才第一次親眼看到,原來投井自殺,如此容易。只要夠恐懼、夠絕望,那就是往前邁一步的事兒。影片中跳井的鏡頭像武俠片一樣乾脆利落,但卻是畫給那個年代的一個驚嘆號——師母的「畏罪而死」與王敏佳的「清白苟活」構成了一個情節結構的正反面,本質上它們都是在正常的人生中嗖的一聲落入了無底深淵。這甚至無關她們個人的具體行徑,只是那個時代,人人皆為芻狗而已。
關於這段歷史,大多數人並不願意談起,雖然在他們心裡,記憶可能永遠是活生生的。
比如我的父親,他就親身經歷了那個年代的生與死。在他9歲那年,身為外科主任的右派父親投井身亡,他從此成為「黑五類」、「狗崽子」,和母親一起下放到農村生活。在我的記憶里,父親恨少提起那段歷史,只是偶然透露過幾個細節。一是關於死亡。他說9歲那年的他生日,因為已經沒有了爸爸,媽媽極為奢侈的買了一點點麥乳精給他喝,他覺得那是他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味道。二是關於生存。作為家庭里活下來的一個,曾經是大教授千金的奶奶在鄉村裡從婦科醫生變成了全科赤腳醫生——雖然獨身帶著兩個孩子,但她用那雙扁平足踏遍了十里八鄉的土地,有無數個嬰孩經由她手來到世上。再有是關於新生。77年恢復高考,成績出來後鄉鎮上的人漏夜來到他家,搖著頭說,「娃可惜了,政審不過關」。剛剛燃起的希望又被澆滅了,7月麥田裡的毒日頭一天天地告訴他,你可能一輩子要當農民了,再愛讀書都沒用。好在,之後幾年政策越來越寬鬆,沒有放棄希望的父親最終還是進入了大學。所以關於那個年代,他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居然是「感謝小平!」
最近的《芳華》和《無問西東》都有大量表現60年代的戲,不少人按廣告說的帶父輩去了電影院,以為是陪他們看一版致青春。但那些電影場景輕易地喚醒了他們被侮辱踐踏的記憶,結果是我身邊很多位長者從影院出來鬱鬱寡歡。我想,這大概也是多數電影並不直接表現那個年代的一個原因。但所謂一切電影講述的都是當下的故事,我想這些影片的初衷一定不是喚醒血淋淋的記憶,而是阻止血色的再一次到來。
叄
赤子之心縱然動人,把技術細節做好,將影響到更多人。
某趕稿勢力
2016級北大人
實話說看到第二個故事就想起《雲圖》,也因為心裡橫生了這一點比較的意思,中途就猜這幾個故事得如何銜續才好,可能也是期許過高,最後還是有點小失望。再者就是,三番兩次在去往感動的路上被台詞尬住……比如說你給她對你真實的力量了么(笑)!
冰點
2012級北大人
全片唯一重點敘述的愛情線,是王敏佳和陳鵬的故事,但這個愛情故事混雜在眾多的線索里實在是有點弱。兩個人身上都承載著太多的時代內涵要表達,彼此之間的愛情反而處於不高不低的尷尬地位。
導演先是放了很多偶像劇般的情節,例如手拉著手跑過風景如畫的清華園,還有陳鵬心有靈犀似的在最後一刻趕回了王敏佳身邊;然後又給陳鵬設計了很多讓人齣戲的台詞……全部都讓我有一種「理智上能理解這種偉大的愛情,情感上完全沒有受到觸動」的感覺,有種看到一半走錯了片場的錯亂感。
Michelle
2007級北大人
整個現代戲部分。故事的立意太淺,人物面對的矛盾太淺,尤其和其它段落的家國情懷相比,更顯得單薄。職場的描述也略脫離實際。當然,可能「我們就是生活在一個沒有故事的時代」,而不能責怪導演。
覃思
2006級北大人
作為一個大眾電影、一個故事片而言,它最大的不完美在於像散文詩、並有宣傳片的嫌疑。比如有個殘雪皚皚、幾位小提琴手穿著棉袍在荷塘拉小提琴的鏡頭——矯情如我們北大文藝青年都是春夏在湖邊拉琴好嗎?大冬天你的手指不會凍僵嗎?導演搞這麼個矯情的鏡頭良心不會痛嗎?無怪有的清華學子覺得本片矯情的讓人沒臉看……
逸軒
2003級北大人
在去年冬天看到《無問西東》的預告片、了解了大概內容後一直懷著有多期待就有多忐忑的心情坐等上映,先知先覺的,我大概認為影片會有很多不足,可我依舊會感動不已,因為對這種跨越時空家國命運與個人抉擇交織的題材偏愛,也因為深知駕馭這種題材的難度很可能超過年輕導演現有的能力。看完之後鬆了一口氣,毛病比我想像的程度輕。評價文藝作品的維度之一是內容與形式,形神兼備自然是最理想狀態,但如果不能兼得,我會因為故事本身的價值而寬容形式的不足,可我也理解苛責的人,或許越是故事本身好,大家越會為形式對它的折損而惋惜甚至憤怒。
天真幼稚與熱烈赤誠似乎容易相伴相生,在這一點上影片的表達和所塑造的主人公—青年群體之間其實達到了某種內在的契合。我希望華語電影市場中除了大眾的娛樂的消費的,這種精英視角宏大主題的嚴肅敘事也有一席之地。
肆
青年總是相似的,青年總是不同的。
某趕稿勢力
2016級北大人
越是後聯大時代的那幾個故事,越近現世,越只能是一個人或幾個人的故事,個人的選擇再難交匯在更宏大的背景上,最後到了果果,只能說是一個人的良心了。也許一脈相承這種事,本來就意味著一代人的巨流在時間的分支中漸漸散去磅礴的衝力。時至今日,我們還可見一個英雄般的人,卻再托不住西南聯大般的整個時代了。
冰點
2012級北大人
總有人說「北大精神已死」,但我總覺得,北大人仍然在抗爭著,像幾十年前那樣對腐朽的現實、對不公平的時代抗爭著。仍然有許多人,在捍衛著「自由、民主、進步、科學」,他們仍然在思考,也仍然在發出自己的聲音。有些努力雖然渺小,但不能否認其存在。
不同點在於,一部分清北畢業生在走出象牙塔、面臨職業選擇時,還是不可避免地遵循了世俗的意見。許多人優先考慮的不是自己的理想和熱愛,而是這份職業是否有戶口、有高薪、離家近、夠穩定……
原本是無可厚非的選擇,只是有些心疼這些年輕人,置身於麻木的忙碌、踏實中,而沒有像近百年前的吳嶺瀾那樣,早早地尋找到自己內心的真實。
岩小妮不文藝
2008級北大人
有點微妙,我覺得自己可能一下子表達不清楚。
嗯,希望我們都能平安從容、心懷熱血、紮實堅韌地,成為自己。
Michelle
2007級北大人
相同之處,首先在於聰明。北大清華讓我特別能接受這個世界上就是有很多很聰明的人,學東西快,做事情好,智商高情商高說不定還顏值高,不管是電影里的青年,還是我身邊的北清人,都常常讓我生出這樣的感慨。其次,我覺得我們對「意義」的追尋,勝過常人。電影里的青年和我身邊的北清人,都有一種清醒感,似乎需要更多的意義感,才能讓他們心安的生活。而不能接受隨波逐流與得過且過的混日子。
不同之處的話,我承認我們這一代人要更浮躁更速成,渴望更「成功」。社會對北清人的期望也改變了,當年希望天之驕子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如今大約是希望我們「有出息」,然而什麼是有出息呢?賺大錢當大官還是成名成家?社會評價標準的速食化多元化,也讓現在的我們與當年的清北人難以像當年一樣,保持一種不顧一切的熱血,一心只為初心的意義。
兜爺
2007級北大人
時代塑造性格,這是人之所以渺小的地方。
其實當年做出這些英勇之舉的青年,也未必全有一顆忘我無私的心,國恨家仇當前,輿論大環境亦視之為英豪,則很容易賣出犧牲小我的那一步。
後來到了某種意義的「太平盛世」了,青年們熱衷於分享的是小確幸小幸福小傷感,鼓勵人們從一頓下午茶、一張P好的圖、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中找到滿足和平靜。
再後來,到現在,我們連小確幸都不說了,開始流行小確喪。不願意用無聊的幸福感麻痹自己,又不願意為打破現狀付出艱苦的代價,嚮往「在別處」,抱怨「仍在此處」,每天喪喪的,看到積極進取之人嗤之以鼻,看到同喪之人引以為知己。
時代潮流總在變,但總有人能走出他所處的時代,這是人之所以強硬的地方。
覃思
2006級北大人
沒什麼大不同,都一樣覺得自己生存的當下水深火熱,而更願意暢想未來,或者追緬過去。
青年人都愛談未來,正如每個人在青春的時候都覺得自己與眾不同,自己可以創造新世界,並因此稍微被誰一忽悠就熱血向前沖。過個幾年,發現自己不過凡人一個,最不容易的事兒不是改變世界,而是老老實實做好手頭的事兒,每天晚上合上眼睛的時候覺得對自己挺滿意的。
青年人也熱愛追緬過去,用剝離了當時的語境的追崇表現自己當下的特立獨行。正如有評論寫60年代之後無大師,其實就是過分抬高過往又抬高自己的精英話語——讀讀那些現代文學史里各位大師互寫的諷喻文章,難道在罵戰中他們誰會尊對方為大師?所謂的「當代無大師」,不過是青年人的另一種杞人憂天,要知道在文化斷檔之後成長起來的一批大家目前尚在偶像階段,耐心等個幾十年,他們自然會被追奉為「大師」的。
伍
今時今日北大人。
某趕稿勢力
2016級北大人
我現在的狀態:為了防止脫韁用各種各樣的事務把自己圍在垓心的自我妨礙式的生活……雖有不滿,但作為一種應對還算認同吧(笑)。
冰點
2012級北大人
有一份心存熱愛同時需要不斷探索的工作,有不少執著付出並且不奢求回報的愛好,有知心好友可把酒言歡。雖尚未找到三觀相合可託付終身的另一半,卻也獨自把生活折騰的有聲有色。哪怕無房無車無戶口,畢業一年半幾乎沒有存款,但這些日子裡的故事卻可以說上好久好久,值得了獨自在北京付出的每一刻。
大體上滿意這種生活狀態,因為所做每一種選擇都是從心而來,所成每一件事情也都不違背本願。有些選擇比較小眾,但因為遵從了內心的真實想法,所以從未後悔過。
不滿之處在於仍然難以回答「我為自己/家庭/社會做出了怎樣的貢獻」這類問題,自覺有些局限於尋找自身的意義和價值,而忽略了對他人和社會的付出。
但有些問題需要用一生去回答,所以當下也就不必著急了。
岩小妮不文藝
2008級北大人
現在自己在創業。創業其實一點都不「洋氣」,如果事情要做的聰明而紮實,每一片雞毛都得自己吭哧吭哧撿。陷入到下一版產品何時上線、用戶反饋如何、ARPU值是不是增長、公司的錢還可以燒多久、下一輪融資什麼時候比較合適、團隊的社保公積金是不萬無一失、品牌slogan在現階段是不是好看、公司可樂是不是不夠喝了……等等這些問題中,不是總堅定記得自己是誰,為什麼在這裡,做這些是為什麼。生活離現實太近,理想、道義、擔當、自我,很容易就在意識里沉睡了。
其實我對自己的生活狀態還挺滿意的,落地又充實,焦慮但有抓手。但在電影院里就著《無問西東》狠狠哭了一場之後,覺得很多沉睡很久的意識被喚醒了,覺得自己其實仍舊可以做的更多、想的更多。
Michelle
2007級北大人
我現在的生活狀態,其實也跟讀書的狀態很像。上課變成開會,寫Paper變成畫PPT算Excel,考試變成Presentation,社會調研跟出差一樣,甚至萬物相通,商務談判啊內部磋商啊跟當年做模擬聯合國打辯論的準備都是一樣一樣的,而做個市場活動跟學生會搞個晚會的基本脈絡也是相似的。
大概也是因為這些都體驗過,現在的工作生活,都讓我有一種安全的熟悉感,內心暫時是平和而滿足的。但在此之外,也能明顯感覺到,與象牙塔不同,現在的自己、要為更多的人和更多的事,負起更多的責任。生活上要照顧好父母,體貼另一半,工作中要與同事相互支持,不能因為自己拖團隊後腿,平日里也想更多的與閨蜜們分享好的壞的有的沒的,其實都是一種相互之間的解壓。
想起在學校里,天大的事兒,也可以說句結果我能承受就過去了,也的的確確,大多數的事情,只涉及小我。而現在,一旦生活與更多人的期望攪合在了一起,就難免會發現更多的妥協。但不管怎麼樣,為人「人格獨立,精神自由」,對事有「創新的精神,保守的能力」,這兩條沿襲自我所受教育的底線,還一路無虞,也能看到自己在這社會網格中存在的意義。
覃思
2006級北大人
努力地追求影片中梅校長所謂的真實,每天實現一個自己的小心愿,無關名利,只是通過時間的積累,逐漸把年少時的愛好、想像變成現實。努力使自己結束每一天、每一年的時候,回憶里有快樂滿足,少懊悔憤恨。
好吧說點實在的。比如這個月我的小目標是——因為自小熱愛傳統文化、喜歡古董收藏、喜歡畫古裝人物,所以在寒假為自己的婚禮手工做一個點翠鈿帽頭飾(就是甄嬛頭上圓圓的那種),不需要多少經費,只是需要查古籍、設計、製作,時間精力愛好的沉浸。
逸軒
2003級北大人
已過而立之年的我處在一個滯後於同齡人生命階段的狀態,可能這是主動選擇與被動接受共同作用的結果。我對生活有越來越多的掌控,也越來越多的看到自身的局限。所幸,當想起魯迅先生對中國青年說的:「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我在按部就班的工作生活以外找到了朋友做有意義又有趣的探索之事,也更願意更敢於在熟人圈子裡展露自己真實的聲音。離開學校七八年,我對「討厭的人」的標準沒有什麼改變,也還沒有變成那個「年輕時自己討厭的人」。所以雖然減肥漫漫長路,白髮多了幾根,我還是為自己內心的堅持與改變而欣慰吧。
Orangest
1999級北大人
芸芸眾生,天地逆旅,如螞蟻緣槐,皆自始處始,卻因每一枝椏的次次艱難抉擇,註定難同在終處終。故而,說無問西東,那不過是痴人說夢的奢侈。
可在旁觀生靈眼中,於時間而言,蟲蟻之漫長一生,不過是朝生暮死,彈指一瞬;從空間來看,蟲蟻之星辰大海,不過是太倉梯米,滄海一粟。蟲蟻在天涯海角的滄桑一嘆,也就自然被約略成了始於樹根,終於同一片天空下的小小樹冠。說無問西東,那是跳出眾生看眾生的理有固然。
你我的「自心」在蟲蟻,雖然卑微,卻是主宰;世道的「眾心」在生靈,雖然宏大,可也淡泊。無數先賢,要以自心證眾心,求索一生,困厄無數,也未必能償宏願。
為蟲蟻不可悲,為生靈亦不可喜;蟲蟻本是生靈,生靈也或是蟲蟻。可無問西東是什麼,大約也不能只是一句歌詞。由自心見眾心,那一縷執著,其實才是初心。這一縷初心,不拘於上下四方,不拘於古往今來,大約才是無問西東的本意吧。
紙短言長,本期的小酒館對話就到此為止了,《無問西東》的排期還有一周,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去看看。
最後,時值北大120周年校慶之際,感謝隔壁為我們送上這樣一份清澈的禮物。也友情提醒隔壁的朋友們,在不知向西還是向東時,你還可以往南走嘛!↓↓
(出清華校門往南走,幾百米就可以到北大了 (*^▽^*))
TAG:北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