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1歲,我終於走到了我的第101個城市

21歲,我終於走到了我的第101個城市

引子:我高一暑假的時候,一位洛杉磯的華裔商人對我說:你一看就是中國長大的孩子,和美國孩子不一樣。這句話一直很難忘

過了半年遊歷生涯,帶著些虛榮心,用「去過」記下我去過的城市,沒想到特別湊巧,在行將離開荷蘭的時候,我正好迎來了我人生中去過的第101個城市

在路上的半年,幾乎沒給自己添置新衣服,來來回回穿著那幾件從上海帶過去的衣服,也就能不嫌地臟,到哪裡都可以坐下。

在路上的半年,也並不是十分容易,作為時間強迫症患者有些德國人品質的小神經,我的日程表中,除了旅行以外的多數時間,幾乎被國內外的考試與作業填滿了,偶爾也會體驗深夜肝論文,第二天5點起床趕飛機的疲倦感。

但儘管如此,我敢篤定,這半年是我六歲步入九年義務學制教育後最快樂的日子了。

在路上

Map上標記的半年中的住所

由北向南說,我有深厚的北歐情節,分別在9月和12月踏上北國之境,走了四個國家,看到了秋日與冬日不同的北歐。

挪威·松恩峽灣

北歐人有交往尷尬癌,在機場的漫畫書里看到這樣一個段子:當一個北歐人坐在一張長椅上時,這把長椅就滿了。北歐人卻很愛自然,也樂於分享自己與自然間的親密關係。芬蘭人在介紹麋鹿時如痴如醉,每日都為麋鹿清理很長的雪道使得麋鹿工作時更輕鬆;挪威人一輩子最大的目標就是住進遠離人世的森林,北歐所有的地方已經完全實行垃圾分類。

芬蘭·伊納里

在北歐,尤其是人煙稀少的地方,沒有過多人類活動的打擾,是可以完全沉浸於自然的,在峽灣里飈自行車、在森林裡瘋跑、在岩石上穿梭……真正自洽的關係中,人不再僅僅是以第三視角匍匐著敬畏自然,而是作為自然的一部分融入整個系統。

丹麥·哥本哈根

北歐五國,獨留冰島未去,也是我最夢想的地方,期盼他日有機會在那裡進行時間富裕的自駕。

瑞典·斯德哥爾摩

往南跨越北海和波羅的海,便是荷蘭及其領國了。先講我的大本營荷蘭

阿姆斯特丹·運河旁建築

判斷一方水土的人情,看一看這片土地上的藝術成就也就略知一二。相比北歐那種刺骨、陰沉、鬱結的畫風,荷蘭的畫既富有生活氣息又能登上大雅之堂。荷蘭人在繪畫上天賦異稟,最津津樂道的即大天才梵高,荷蘭人恨不得看三百遍《夜巡》的作畫者倫勃朗,以及創作了過目不忘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風俗畫家維米爾。

阿姆斯特丹·水壩廣場遊行運動

除了繪畫成就,荷蘭人擅長經商,17世紀成為世界上最強的殖民帝國,殖民了印尼、巴西、甚至台灣等地……依靠不平等貿易,建立起荷蘭黃金時代的全球貿易體系,現在荷蘭各個博物館裡面大多有一個展廳陳設當時的「戰利品」,這是一段輝煌同時殘忍的歷史。當今一些巨頭公司也出自荷蘭,有消費品公司聯合利華、石油與貿易公司殼牌、電子公司飛利浦等。當然有一點不得不吐槽,無商不奸,荷蘭人確實太會算太摳門哈哈。

荷蘭·自行車、風車之國

荷蘭有喜力啤酒Heineken,和日本人吃關東煮一樣,荷蘭人喜歡站在酒吧門口三三兩兩地喝。當然,歐洲大部分城市都特別能喝酒,北部喝烈酒,南部愛耍浪漫的城市喝紅酒,其餘城市也有響噹噹的啤酒品牌。

阿姆斯特丹·運河/橘色

最後,避不開地講一講阿姆斯特丹的黃賭毒。阿姆斯特丹是男人們的天堂,或者說是慾望的天堂。走在紅燈區,你可以聽到路過的男人們在討論門另一邊的性工作者,「she is the best」、 「she is still here」……我不贊成舉起女權主義的旗幟抨擊紅燈區,性買賣雙方都是完全自願,且認為交易是「雙贏」的,用身體的慾望交換金錢的慾望,交易環境又是合法且安全的,這和其他出於慾望所做的非零和交易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呢?

阿姆斯特丹·紅燈區博物館

《教父》里,第一代教父把「毒」區別於「黃與賭」,認為後者不過就是滿足人們內心的慾望,可是「毒」就是禍害百姓了。阿姆斯特丹的「毒」主要指的是大麻及迷幻蘑菇。住同樓的巴基斯坦小哥說他太喜歡阿姆斯特丹了,因為這裡大麻合法,他非常不理解為什麼大麻的危害比海洛因低,但是大麻在大部分地方卻合法不了。與此同時,初試毒品不一定帶來很好的身體反應,過度攝入確實帶來身心的異化。究竟應不應該給人腦的刺激劃分一個正常範圍,這事兒,我很難講清楚。

阿姆斯特丹·連鎖毒品店THE BULLDOG

阿姆斯特丹的東部是德國,再過去是波蘭,德國東南和波蘭西南中是土地面積較小的捷克。

德國的兩大城市慕尼黑與柏林天差地別。慕尼黑人呈現出傻狍子式的狂歡,每個人豪飲啤酒,壯實、質樸。

德國·慕尼黑啤酒

首都柏林有令人驚嘆的博物館群,全世界最多的劇院,和歐洲最大的創傷,柏林是上世紀留下的遺物。

德國·柏林東邊畫廊

柏林蕭條的地鐵站中張貼著昔日柏林牆的海報,東邊畫廊的塗鴉依舊諷刺著政治對人們生活的迫害,這座城市的日子像凝固在了1961年,冷戰中一座城市被撕開了一條裂縫。柏林的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在市中心勃蘭登堡門三百米之外,由2711根灰色碑柱組成,那日到訪時已是晚上,越往裡走,石柱越高,空間感造成的壓抑感重重地落在每個到訪者的心中。柏林為懺悔罪行所做的努力是令人敬仰的。

德國·柏林猶太人大屠殺紀念碑

日耳曼民族旁邊的斯拉夫民族,是二十世紀整個西方世界最大的受害者之一,先後三次遭遇被瓜分的境遇,現在走在波蘭街頭,能感受到波蘭人後天養成的陰沉感,波蘭人既不信任德國人,更厭惡俄羅斯人,在兩大好戰大國中夾縫生存的波蘭人必須找到自己的生存法則,培養堅強的民族性。

雖然自東歐劇變以後,波蘭首都華沙已經大大西化,但失敗的社會主義實踐遺留給整座城市的痕迹依舊非常重。這裡最多的零售商店家樂福大多是24小時營業的;我們住在綽號「斯大林的火箭筒」 的科學文化宮旁的一棟酒店裡,酒店的陳設像極了中國的招待所。位於克拉科夫百公里外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如今的參觀路線已經非常成熟,面對這麼大規模屠殺的事實,人的動物性是否一直在基因裡面,沒有消失過?

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

捷克布拉格是個美麗的地方,長達三個小時的《布拉格之戀》描繪了「布拉格之春」期間的慾望故事,和我看到的布拉格很相似。

捷克·布拉格

寫到這裡終於長出一口氣,終於能輕鬆地閑聊荷蘭南部的國家了。不知是天氣的關係還是巧合,歐洲大體上由北自南,越到南邊人越熱情奔放,喜歡搭訕的人也越多。

比利時是個可愛的小國家。北部說荷蘭語,南部說法語,自然也受周邊國家影響很大。這裡有著名的比利時巧克力,還有各類街頭甜點,真的會吃到蛀牙。小鎮布魯日的景色非常雅緻,是我到過的最為優美的地方,宜人愜意。

比利時·布魯日

法國之旅途徑三個城市,巴黎、里昂與尼斯。國際超級都市巴黎,有著大都市的繁華與耀眼,塞納河左岸拉丁區的學術氛圍與右岸的歷史厚重感,又融入現代的時尚元素,川流不息。同時和上海一樣,繁華背後魚龍混雜,浮躁世故,夜間醉酒的人隨意發泄,車輛也比其它歐洲城市更加莽撞。它像一條巨龍,只去兩次真的很難看懂這座城市的複雜。

法國·巴黎

從中部城市裡昂南下來到法國南部——天賜法國的瑰寶。整個普羅旺斯大區里坐落著梵高故里阿爾勒,普羅旺斯花海阿維尼翁,以電影節出名的戛納以及海岸線旁的尼斯與小國摩洛哥。時值秋日,無法目睹薰衣草花海,我們便選擇前往度假勝地尼斯。天然的絕妙讓連綿不絕的海岸線共同呼吸海水的潮起潮落;度假設施配備齊全,寵物、商店、美食、古城,這裡真的是一座盡情享樂的無憂之城。

法國·尼斯

火車沿著地中海緩緩徐行,一路開到義大利境內。義大利菜是「西餐之母」,不論是在街邊小食鋪里吃一個牛肚包還是坐在餐廳外座吃上三個小時都是享受。我第一個學會的義大利語竟是Gelato(冰激凌),據說亞平寧半島上的義大利人最喜歡做兩件事:研發冰激凌口味與研發義大利面形狀。在米開朗琪羅廣場遇見的當地老爺爺強調多遍:披薩必須配紅酒,不能配可樂,紅酒得喝瓶頸上有雞圖案的,那才正宗。總之,「吃」佔據了義大利之行的50%。

義大利·佛羅倫薩

我們在佛洛倫薩停留了三天,整座城市就是一件大型藝術品,藝術品之多以至於此刻擦肩而過的也許就是一座著名雕塑,在這裡恨不能有十雙眼睛。

所到最南,便是摩洛哥。摩洛哥是給我太多驚喜的地方,因為伊斯蘭文化對於我來說太新了,一切都是新鮮的。具體的見聞已記錄在上篇的遊記中。

摩洛哥·撒哈拉沙漠

————

感謝這半年所有同行的夥伴!(按遇見時間順序)

Rooger及他的同事,給剛到阿姆的我鼓勵

腸腸,丹麥的海鮮真的很嗲

芊卉,相互串城太有意思了

欣怡&堯天,一起回到那些年的虹口區

Giorgia,一直微笑的義大利天使

天貽,帶門外漢了解戲劇的北京妞

Gabriela,有些自閉的羅馬尼亞女生

嘉瑩,我見到過的最瀟洒的人

烏得勒支六單身漢圓桌飯局

當然最重要的還有,鈁。

部分合照

————

回答引子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中國已經持續三十年的時間經濟飛速進步了,商業文明從無到有,大家懷抱著對未來光明的期望暗流涌動。我們促進消費,提升享受,卻不提倡感受。因為這個時代機會太多了,因為社會期望太好了,所以逼著我們中國人著急,我們必須望龍成鳳,我們必須升級階層。我得跟著這個時代一起進步,不然我就落後了,我們太難允許自己浪費了。

但是如果每一個今天都為了明天,那每一天沒法過好。

你知道對於個體人來說明天的終點是死亡,對於人類來說明天的終點是滅亡,留下意義的一定是過程而不是結果。

那位商人這麼說,是因為高一暑假的我還是一個必須為了高考而只開發智力,限制住自己其它方面發展的女孩子,我看上去害羞、懵懂。客觀來講,我們中國的孩子成熟比國外孩子晚了二、三年,當然不是我們不聰明,只是在中國,為了某個單一的目標,我們必須將精力投入一個非常小的點,我們自己束縛住了自己成熟的機會。

「你一看就是中國長大的孩子,和美國孩子不一樣。」走了這些地方,那位商人說的這句話一直回蕩,它早就不是單純地拿兩個國家的孩子做比較了,而是問我自己:深深地紮根在中國文化土壤里的我們,也得找到自己活在這個世界上到底為了什麼?

————

當然,我的路途絕對不會停止。現在,我必須得回去經歷更深層次的對「過日子」的體悟。我相信,在「過日子」的過程中,我一定會更多地關注工作上的細節;也會被生活整得快發瘋,面容憔悴,只想著周六的補覺。

在那以後,我會再踏上這些土地,或是其它土地,同時又會產生更多的與今天不同的看法,我與時間共同等待未來新的一種開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