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老輩人說打太極拳,有三種境界

老輩人說打太極拳,有三種境界


點擊

上方

 

藍字

 即

可快速「添加」本公眾號




老輩人說打太極拳有三種境界,第一步是全身都在水中。很多人都從克服水的阻力上去體會,這是不對的。站渾圓樁,兩條胳臂始終松不下來,就達不到目的。薛顛說渾圓樁站成了,兩條胳臂不用勁,一搭手人就離地了,可能很多人覺得是胳臂練出勁了的緣故。真的如此嗎?內家的用勁與人後天的用力習慣是相反的。   



 人在水中的體會,一是真正的放鬆,二是肩膀的漂浮,三是內外的鼓盪。誰都有泡澡堂子的經驗,人在水裡站立著,骨頭架子還是立著的,但周身肌肉渾不用力,那個就是最放鬆的狀態。打拳肯定不能完全一樣,但在內開外合要求下的周身松張,肌肉就要在那個狀態。平日里行走坐卧都要如是體驗,才能逐漸得竅。


    


人立在水裡,左右伸開肩膀,這是水的浮力會讓你的肩膀呈現漂浮狀態,肩膀頭子以及胳臂都不用力了,這個就是真正武當太極拳的要求。站渾圓樁也是如此。一開始要有站在水裡的意念,兩個肩膀漂浮起來了,這個路子才對。這些年看得最多的,就是玩太極推手變成摔跤頂牛,不能說沒工夫,但絕對不是太極拳的。


   


 練拳最重要的一點是上虛下實,所以入門規矩很重要。對於內家拳,不提倡自學,不提倡硬練,這些都容易練出毛病來。不看廣告要看療效,學拳要看老師的健康情況、人品素質,能不能打倒在其次。人身體上很多毛病,都處在虛實不清上。普通人生活習慣不好容易引發疾病,練拳不對路更容易得病,千萬要謹慎。


    


氣血當能入骨,否則無以洗髓易骨。不能洗髓易骨者,後天之功用,只能健身耳。氣血入骨者,全在腹內松靜,待兩肩一松,氣血自不期然而入丹田,全在神氣使然,而非做作用意。水火既濟,日增一紙,收髓滿骨硬之功。輕利者,一心虛靈故。鬆開肩胯,下登上頂,純以神意,將根骨逆縮收于丹田,心靈則身靈也。

   


 鄭曼青的「陸地游泳」,是對全身於水中的又一種詮釋,少了一份沉重,多了一份輕靈。如果於陸地游泳中,逐漸地體會到空氣的質量,以及如在水中的浮力,大約就能入港了。身體的各部分都極盡舒展,好像游泳一樣,在空氣中漂游,是很妙的感受。當身體的肌膚與空氣發生這種微妙的接觸時,氣血就旺盛了起來。


    


 身法之輕靈不外乎於「提」,且能提得起來。提則必下,故任督須時時暢通。提有迴路就不是病,否則氣留於腦,易患上實下虛之病。拳法進階,與修道類同,沒明白人接引,容易走岔路。故尋常人求身心愉悅、健康,止步於此足矣,一生受用不盡。再向前則無窮兇險.


 


 

很多老百姓都練太極拳,練十多年,該得大病還是得,這是沒練對,真練成體操了。你要說一點效果沒有也不對,只要能練到出汗,也能提高免疫力,但是和西方體育的東西沒區別。道者反之動,太極拳不是那麼練的。我們不光要越練越年輕,而且自己不小心得了病,還能自己給自己治病,這才是練內家拳的。


   


 拳架子誰都可以學會,但拳法本質內涵就不是誰都可以領悟的了。一旦你領悟了,就可以把自己的拳改了,效果就會立竿見影。我不止一次說過,太極拳只要身一動氣血就動,其實還說淺了,只要心一動氣血就動,才是對的。練拳不修心,練來練去都是擺設。氣血不發動,練來練去把關節都磨損了。這話能點醒人嗎?


  


  內家拳之進階,乃化散為整。常人之用力均是局部,胳臂是胳臂,腿是腿。我等須換勁,即改變用勁方式,從局部改為整體。有了整,以後的路才對。找不到整,終無頭緒。所謂整,即各家所稱之渾圓勁、球勁、倗勁,無非此意。整了之後,才有大龍,才有尾椎,從局部之力轉變為周身整體的球形結構共同作用。


   


 傳統武術與現代搏擊之根本區別就是整或不整。我們以整體發力,並通過氣血筋骨膜的改造不斷深化之,從而克服先天條件之局限。49年以前之名宿,坯子大者有之,坯子小者亦有之,如孫祿堂、李書文皆瘦小之人,李書文身高尚不到1米6。練搏擊者如果找到整體發力,就會陡然上一個台階,同級別內所向披靡。

  


  練搏擊到一定階段不能進步的,最好找明白人練練太極拳或形意拳,找到了整,也即找到「根勁」,面貌就會煥然一新。太極拳之倗勁是基本勁,其實就是身體球形桁架結構中的拱形作用,在身體松張的基礎上,無論對方如何來力,都會透過拱形結構傳導至腳下,同時反作用力上來返還對方,我只稍加力對方即出去。


   


   練太極拳要從單式開始練,就是把每一式的整找清楚,再把它連接起來,這個整不會有絲毫變形,即前輩講的「架子不倒」。練時架子不能錯,用的時候架子不能倒,這個架子就是整。練內家拳的沒有架子,是不可想像的。練時如有人,用時若無人。練拳時要會做戲,這個架子要經受考驗,用的時候只是對景而已。





有了棚勁,感覺身體就像大炮---楊兄太極窺豹



之前所說的大筋就是勁路,雖然結構可能更複雜,但練通了(也就是勁阻小了),太極勁自然就來了。大筋里是充著氣的(以氣運身、以氣運勁),且氣壓分段可調,就是棚勁,軟如棉,硬似鐵,順理成章,蠅蟲不可落、雀不能飛,也有跡可循了。減少勁阻就是松體的過程,節節貫穿(看老師行拳,體內常不自覺的微微調整,自己行拳時也出現了,才豁然開朗)。   松是一個巨大的工程,因為松是永無止境的。勁路通了,有了基本的棚勁,再做棚、捋、擠、按、採、挒、肘、靠,感覺身體就像大炮,炮彈是對方給的,裝填、發射,無堅不摧。裝填到腳下,機關在腰間,神在頂,魄在胸,威武內斂,真太極也。   




大炮原理是我試出來的,不是看書的。現在勁阻太大或勁力太微,只是有些意思,但能出勁。好像有個視頻能印證,回頭找找,登出來。視頻是一位太極拳師在日本講學,台上不斷地做棚、捋、擠、按、採、挒、肘、靠,意猶未盡,台下的小日本一定看的雲里霧裡,真解氣。試出勁後,我沒再找,當前重要的是松體,把拳架練好,自然還會出來。我堅信:太極拳功夫在拳架里。   



  太極拳是一個完整的系統:想要健康長壽去練易筋經,循經導氣、以養天命;想要修定、修智慧,由安般念入手、修止觀還定、證果;從某種角度看,太極拳就是一種神通,神通抵不過業力,但要是能以武入道,也算功德圓滿了。但證果太難,業力不夠,能修定養生也滿足了,所以我對太極拳並不痴迷,反而先有所得,幸哉! 

   對於行拳貓步沒找到尾閭和站不穩的師兄弟,我想分享兩個小『秘密』,希望對你有所啟發。感覺不好或反映太大,就丟棄,不必勉強。  




 1.  尾閭:放鬆站立,感覺自己的會陰穴(找不到可先摸一下),在會陰至前後陰之間,有一個狹長的平面。收腹上翻,將平面立起來,會陰朝向正前方,這時會有一個力向下拉尾閭。保持住,輕輕放下小腹。用手摸腰背…平了、小腹…松的、大腿上層肌肉…無力、膝蓋還有微微上提感,好像坐在凳子上,很神奇,就這麼簡單。保持這種狀態,去行拳貓步,靜靜的等著尾閭蘇醒吧。(會陰感覺太強的,不可做!)  




 2. 重心:太極拳的重心是指豎立狀態下脊柱在地面的投影點,重心轉換是指投影點移到承重腳的腳後跟,但平常這個空間被跨占著,重心只能在兩腳中間,單重是不可能的。當尾閭開始蘇醒了(吸貼著向前),在重心靠近承重腳的腳後跟時,跨微微外展,讓出腳後跟的空間,尾閭進入,然後雙跨輕輕一合,站住了!由於此時兩跨在重心的外面,實腿轉身只需兩跨一動,勁松自在,腿膝無需用力。再行拳,從起式到收式,處處單重。想不單重都難,會覺得動作沒到位,彆扭。這時,跨開始慢慢鬆了。起初我不相信,開跨應該很難,怎麼這麼容易,直到我的屁股分成兩瓣時,才知道跨真真確確是開了。


  


 3. 行拳:本沒想現在說的,下班再看老師的視頻,有了大的發現,師的兩腳好像兩根細線吊著,行拳時,吊起、放下,沒有一絲的力,太神奇了,這就是松的標準吧,到了這種境界應該另有一番新的天地了。看師行拳:每個拳式都有3—4個小式組成,每個小式都有起承開(轉)合。每個起點就是上個動作的合點,承是動作的行徑路線(極講究),開即是空,合為出。每個動作的位置、方向、身姿要求都非常高,不能有一點馬虎。學會大的動作後,立刻要開始跟著老師揣摩了。我是光顧揣摩,到最後連一小段拳的次序都沒記住,因為時間太緊了,拳譜可以回去背,跟老師行拳機會難得啊!  




   教拳不如學拳、學拳不如追拳、追拳不如偷拳。現在師沒在我身邊,想追拳也難了。只好靜下心來,偷偷地(悄悄地、默默地)揣摩老師的視頻(所幸現在有視頻了)。每每有所收穫,我們沒道理不能精進啊。 太極,講究用意不用力,開始是去浮力,也就是去掉你肌肉用力的習慣。當年把浮力去掉,會出現一個什麼狀況呢?睏倦、無力、昏沉、想睡覺,會持續一個階段。之後新力漸生,此新力為筋膜骨之合力,不用時寂然無聲,用時則如驚天霹靂(有階段性)。當浮力已去,新力初生,--


 


 

 

突然發現身體裡面有發空的景象,這個空好像是個未動的風箱,很明顯地感覺到空空如也,而四肢的運動則變動空空鬆鬆。注意,不是軟軟塔塔,是空空鬆鬆,並非無力,卻也非拙力。此時精神逐漸旺盛,尤其走路,很不著力,就是不使勁了,感覺好像走得很慢,實際和平常一樣,有時候感覺自己能融化在空氣里。
 


 

 

這時就很喜歡走路了,因為怎麼走都不累,因為你不用力,不使勁的就走很遠,這就是內勁漸生了。在這之後,行拳練功便覺身體有了通透的感受,特別是太極拳,幾乎每一式都是如此。特點是什麼呢?尾椎骨活了。打每一式尾椎骨都成了發動機,尾椎骨抖起來了,如果你加意,則尾椎一晃,全身顫動,似彈簧。
 

 

 


  尾椎骨活了以後,緊接著就是脊椎骨整個的活了,打每一式就不是胳臂腿的勁力,而是都從脊椎骨來了。嚴格地說,是尾椎骨發動,脊柱發力,送於四肢。脊柱此時就可以晃動了,尾椎骨一動,脊柱骨晃動,你想怎麼晃就怎麼晃,就會感覺到力量是從脊柱中來,有時候來點情緒,晃得一厲害就如風魔一般,動作奇快。



 

 

 

 

 

給你個自信,這麼快有誰能看得住?其實還只是在中途啊。此是身體浮力盡去,內勁初得的景象。再從頭捋一遍,關鍵就是用意不用力,去掉浮力,度過昏蒙階段,漸入明堂。尤其是太極拳,每一式都如此,因為尾椎骨和脊柱活了,身體就全活了,胳臂腿往哪去都行了,自己就象個萬向節,隨便去,隨便打,自在!





 

 

 

練太極拳的都說自己走的是「貓步」,什麼是貓步?就是我說的這個提著勁的步。你看看貓走道、或者豹子、獅子和老虎,沒有一大步一大步哐當哐當走的,都是提起來、慢慢放下去,柔柔軟軟地、毫無消息地走向前去,走到獵物跟前對手還不知道呢。內家拳練時都是這個步法。凡是腳底板哐哐響的,都是練錯了。


 


   所謂湧泉發力,其實是春秋筆法。一軸中立,平常重心都是在腳跟的,發動時轉換到前腳掌蹬地,即所謂湧泉。給人誤以為是內氣從湧泉出入,實在是神秘的過了。如果湧泉能出氣,得多大的氣量才能支持一百多斤迅捷竄動呢?真實的道理是本能激發,不能刻意造作,造作就拙了。比如人走路從不會想先出哪條腿,但要是讓你拍電影就真不知道邁哪條好了。這就是先天本能與後天故意的區分。要把本能用到身法中,就無往而不利了。


   


 內開外合,無有不開,無有不合。開,即搜骨。筋長且韌,骨即開。合則為一,無所合也,開合歸於一氣。


 


   形意拳為何前腳撇開?胯也。胯為一身總軸,接天連地,胯開則周身開也。開胯於易骨中必然達到,則有精氣入骨,日增一紙。說通俗點,身體里感覺在長東西。即筋骨膜,日漸粗壯。


 


 

 

 

內家三拳,都是腳走出來的。重點不在手上,但人們都把注意力放在手上。用腳走拳才對,腳上有了,腰胯才會出來。內家拳強調整體,都說丹田如何如何,其實是腰胯帶動。說大龍還不夠透徹,其實還是腰胯。腰胯出來了,一抬步就能贏人。所謂換勁,就是把用膀子的勁改成用腰胯。慢慢生活里都是這個,就是功夫。


(本文內容來源於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明天精彩繼續……


 














敬請添加我的3個微信公眾號

第一個是「

新經絡」


 

 該

公眾號能夠讓你迅速掌握「簡單實用、一看就會、一用就靈」的各種中醫養生理療小絕招,


 










第二個是「潛意識點穴


  

公眾號主要幫你破譯「

潛意識」種種神奇奧秘,任何人只要識破「

潛意識」的奧妙,就能讓自己的人生變得的一帆風順......


 











第三個是「船來了







掛一個專家號只能看一個病人,而一篇好的醫療或養生文章能惠及成千上萬的人,「船來了」所做的就是後者.




























 

如何添加

呢?







有2種方法:

1、長按下面的二維碼圖片,其次點按「

識別圖中二維碼」,最後點擊「關注」即可添加。







(「

新經絡」

二維碼圖片)









「潛意識點穴

二維碼圖片






 


 






「船來了

二維碼圖片







2、打開手機微信上的二維碼掃描,對準以上這張圖片,掃一掃,就可關注.







 

想掌握更多的中醫養生保健知識,請關注我的

QQ714742875

 ,空間已經發表1萬多篇各種中醫養生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經絡 的精彩文章:

TAG:新經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