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生離散,說來就來

人生離散,說來就來

一個同事的父親去世了。老人四個月前被查出胃癌,且已經是晚期,無法手術。

四個月間,同事幾乎拋下一下事情陪著父親,去北京掛1200元錢的中醫號,從雲南買野生三七配方子。

「我買的三七還在路上,老爸已經沒了……」她哭著說。

彌留之際,她一直握著父親的手,父親的手在她的手裡慢慢地變涼、變白。最後,老父親沒有血壓了,沒有心跳了。可她握著他的手,監控儀上就有心跳,如果鬆開手,那曲線就變成了直線。她用力握著,希望把自己的體溫傳遞給父親。

可醫生跟她說,你不要握了,你在影響監控,人已經走了……

她特別難受,總覺得父親應該好,至少再多活一段時間,不該這麼快。

老人在離開的頭一天晚上,破天荒地吃了一碗底的海菜湯。同事是烹調高手,總是精心給父親做飯,老人卻早就開始吃不下去,靠打點滴維持。當時她很高興,以為意味著好轉,殊不知這是迴光返照……

總是來不及,總是沒有做好準備。父女一場,說離散也就離散了。從此是沒有父親的人,這樣的情境,光是想想就心痛。

而轉念想想,能在父親的最後時刻朝夕相陪,求醫、奔波、做飯、侍候,對老人是莫大的安慰,對自己,又何嘗不是一場不悔的經歷。

有多少人在雙親離世後自責,沒能更多地陪伴,沒能盡心盡意地回報,沒能一餐一飯、一朝一夕地侍奉眼前。

去年底的一條新聞,著實讓人唏噓:

2017年12月21日,南京市某小區,一位81歲的獨居老人在家中去世兩個多月後被發現,發現時老人的身邊還有一封遺書。

遺書上寫道:

「我於昨晚(農曆八月十五)走了,走時心如止水……這世道無論達官貴人與無名小卒,均相互爾虞我詐,令人可怕。好在這大千世界很公正,人人都是匆匆過客,無一倖免。

當你接到通知回來辦喪事,首先將床頭櫃中鑰匙放在身上,再讓小根用水拖乾淨地面浮灰(不能掃),而後用濕抹布擦去桌椅凳上的灰塵,開窗通風,才不會染病。

最後再打開櫥櫃和抽屜整理東西……

遺體速火化,一切從簡。」

原來67天前,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團圓的日子裡,這個孤獨的老人獨自離開了世界。

直到鄰居路過樓道,聞到老人家裡傳來惡臭,看到門口塞著繳費通知單,覺得不對勁報警,老人已經腐爛的遺體才被發現。

鄰居說,老太太有兒有女,獨自搬到這已經七年多了。

生命的最後時刻,她想到的是不給兒女添麻煩,所以囑咐兒女「水拖地面,浮灰不掃,開窗通風」。只是她沒有想到,走了兩個多月,兒女一直沒來探望過,第一個發現自己去世的竟然是鄰居。

這樣的新聞讓人無言,甚至有些無法理解。換作是你,老母親獨自一人居住,且在同一座城市,能做到兩個月不去探望?

不知道面對母親已經腐爛發臭的遺體,作兒女的會有怎樣的內心波瀾,餘生又要如何原諒自己?

而我亦知道,未來,孤獨終老的人將越來越多。一個人靜靜地離開世界,幾天幾個月無人發現的新聞會越來越多。

生於60末70初的我們,只怕是會是孝順父母的最後一代,被兒女拋棄的第一代。

這個年齡段的我們,多數都有兄弟姐妹,有的兩個三個,多的可能四個五個。

我們依然有強烈的家族意識,讀大學盡量選在家所在的城市,即便到外地,也不外乎是大連到瀋陽,瀋陽到哈爾濱的距離。畢業了,兄弟姐妹中總有人努力回到有父母的老家。就連買房子,也想辦法跟父母同一個小區,或者一趟公交車可以抵達。

周末的時候,逢年過節的時候,在父母家聚會是雷打不動的規矩。就算是在外地工作的兄弟姐妹,過年時也要千里迢迢回來,帶很多禮物,彌補自己平時不能照顧老人的缺憾。

父母生病住院,大家排班陪床,兄弟姐妹妯娌連襟,總能遊刃有餘。

但是這個年齡段的我們,下一代基本都是獨生子女,到國家有了二胎政策,我們也人到中年,生不動了。

世界正越變越小,小成地球村。孩子們的眼界越來越寬,寬得家鄉盛放不下他們,外地甚至外地求學工作的90後00後將越來越多。對於他們來說,詩與遠方根本不用嚮往,本來就是生活的常態。

社會上的貧富差距在拉大,寒門出貴子將越來越難,學區房高不可攀,教育成為無法承受之重,他們只有拚命努力,才可能在刀刀見紅的未來贏得立錐之地。

如此狀況下,就算他們是孝順孩子,有心為父母養老,只怕也會在生活的重壓中自顧不暇,沒有精力也沒有能力管我們。

所以,我們這代人,真得早早設計好自己的老年。

有人提議抱團取暖。

三五好友,年齡相仿,脾氣相投,共同生活在一起,互相照顧,慢慢變老,想想也是人生樂事。

也有人嘗試居家養老,社區出面協調,由鄰居上門照料,老人付其費用。

當然還有異地養老、換房養老,以及進養老院。

而不管怎樣的養老形式,都有一個前提:那就是身體的健康。

健康時,不管是抱團取暖,還是鄰人相伴,都還保有尊嚴與樂趣。真到了生活無法自理的程度,誰還有耐心跟你說話,仔細照料你,握著你的手傳遞愛與關心?

那天跟幾個朋友聊起這個話題,大家共同的感覺是:衰老不可怕,死亡不可怕,甚至孤獨都不可怕,因為這都是自然規律。怕的是老得沒有尊嚴,死得太過糾纏和痛苦。

還是美國加州大學那位教授說的對:

現代人最好的生命質量,應該是生得好、活得長、病得晚、死得快。

一帆總結了三點,給同齡朋友一點提醒:

都說「人到中年活得不如狗」,中年人壓力大已經是共識,可我們總還是要給自己留一些餘地,交友、鍛煉、旅行、發獃、玩,讓生命保持彈性和活力,別綳得太緊。這是其一。

再者要交幾個醫生朋友。這件事真的很重要!前天給一個有段時間沒聯繫的閨蜜打電話,意外得知她正在北京等待手術,原來是被診斷出一種腦部疾病了。

她本來是帶家人去醫生朋友那裡看病,看完後醫生朋友仔細打量著,說:感覺你的相貌有些變化,建議做個腦部檢查。

結果還真查出問題了。

咱中國的醫生很辛苦,每天要看很多病人。再敬業的醫生,只怕也沒辦法對每個病人事無巨細地耐心囑咐和解釋。而朋友之間就不同了。朋友不會瞞著你,不會欺哄你,能把你把病情解釋得清清楚楚,也不會讓你稀里糊塗地過度治療。

這是其二。

第三就是,在還有能力的時候,為未來多積累點財富。到身體狀況糟糕,不能和老友們一起瀟洒,不得不住進老年公寓時,只怕一切都要靠錢說話了。

雖然有些薄涼,可這三條,真的是我們這代人的養老寶典!

歡迎閱讀一帆其他文章

謝謝你的閱讀

更感謝你的轉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邊走邊畫 的精彩文章:

TAG:邊走邊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