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物 > 眾多神秘傳說中的生物-皇帶魚

眾多神秘傳說中的生物-皇帶魚





皇帶魚

又稱龍宮使者、海龍王、白龍王、龍王魚、大帶魚、大鯡魚王、搖槳魚、地震魚,分布於印度洋及太平洋亞熱帶深海里。雖然名字里有帶魚二字,但實際上皇帶魚和帶魚也沒有任何親緣關係。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輻鰭魚綱 Actinopterygii


目: 月魚目 Lampriformes


科: 皇帶魚科 Regalecidae


屬: 皇帶魚屬 Regalecus


種: 皇帶魚 R. glesne






1996年在美國加州捕獲的皇帶魚,長約7米




皇帶魚是現今世界上最長的硬骨魚之一,全長最高可達11米,有些未經完全證實的數據記錄比這還要長,1808年一條被衝上蘇格蘭海灘的皇帶魚據傳說長達17米。但現在我們常見到的皇帶魚普遍為約3-5米。










雖然名字里有帶魚二字,但實際上皇帶魚和帶魚也沒有任何親緣關係。皇帶魚是月魚目、皇帶魚科的。帶魚屬於鱸形目、帶魚科。




月魚與皇帶魚




皇帶魚體側扁,身型瘦長,延長呈帶狀。全身銀灰色,具藍黑色斑紋。


魚體無鱗,體側各有5至6行瘤狀突起。無鰭棘,各鰭為紅色,背鰭鰭條能有400個之多,其中前十來個鰭條很長,就像長長的鬃冠一樣在水中搖曳。



鰭很小,腹鰭變為一對絲狀長鰭條,末端膨大呈柳葉狀。尾鰭則是幾乎看不出來了。







皇帶魚頭部呈藍色,頭小,嘴巴比較小,模樣也有些怪異。傳說它們有尖尖的大獠牙的,但實際上是沒有明顯可見的巨大牙齒的。







皇帶魚通常棲息於水深200-1000米間的溫暖海域。


受限於研究手段,科學家對它們開展的探索和研究太少,已知皇帶魚生活在深海,通常以小浮游生物、甲殼動物或者小魷魚為食。









過去以為它的游泳方式為波浪式的蛇行運動,但根據後來在墨西哥附近海域捕捉到的海底畫面顯示,皇帶魚全身挺直,不做任何彎曲動作,完全依靠背鰭作波浪狀運動推進。





最新的視頻顯示,雖然皇帶魚主要依靠背鰭的波浪式擺動產生前進動力,但是它在游泳的時候身體有時也會做一些幅度不大的蛇形運動。




這些觀察到的皇帶魚的游泳姿勢各異有水平游泳的,更多的是傾斜著頭部向上的。皇帶魚在海洋中也會這樣運動,頭朝上尾巴朝下豎直遊行的。





長度與年齡的測定





a,皇帶魚的腹鰭條切片;  b,背鰭棘切片



2016年有兩位美國魚類學家在一篇研究論文中報道了他們的嘗試。但是他們從這條皇帶魚的腹鰭條和背鰭棘的切片上,數到了6-7條年輪。也就是說,有可能這條5.5米長的皇帶魚是花了6-7年的時間才長成的。這也是目前為止唯一的一例關於皇帶魚年齡的研究嘗試。







歷史上有關捕獲皇帶魚的記載甚少,坊間更流傳著生活在深海水域的皇帶魚除非因為地質出現大變動,例如發生地震,否則鮮有游到淺水的海域,改變棲息環境,因此被捕獲的機會極微,亦因為這樣的生活特性,才會被稱為「地震魚」,相傳皇帶魚會因地震而受驚游至淺水避難,所以它的出現即預示了會有大地震的發生。但是現在多人並不相信皇帶魚的出現和地震有相關性。


下面列舉了捕獲記錄





  • 2000年,投放於台灣花蓮崇德的定置網中,捕獲一尾體長5.7米,體重達35公斤之皇帶魚。



  • 2001年,首次在香港水域附近,湛江以東誤捕一條。



  • 2010年5月,一條長3米的死亡個體在瑞典離岸被發現,而在此前最後一次瑞典水域的記錄是在1879年。



  • 2011年4月,台灣苗栗漁民於竹南近海處捕獲1條長約3.5米的皇帶魚。



  • 2011年9月,台灣台東成功鎮漁民在三仙台附近海域捕獲一尾長達463厘米,重量約有八十公斤的皇帶魚,巧合的是花蓮22日發生芮氏規模5.2的有感地震!



  • 2012年6月,台灣花蓮太魯閣及合歡山地區都能感受到4級震度,震中就位在花蓮近海;2012年6月15日清晨,一名釣客在花蓮縣立霧溪出海口海灘上,發現1尾身長約6米的皇帶魚。



  • 2012年11月13日,台灣苗栗縣竹南鎮龍鳳漁港漁民在晚間於竹南、新竹交界外海處,捕獲一尾(體長達4.8米)。



  • 2013年5月31日,台灣台東太麻裏海邊,出現一隻皇帶魚,被民眾拾獲。原本民眾要到海邊釣魚,卻發現一隻長達410厘米的皇帶魚被衝上海岸,一開始還先把皇帶魚推回海里,沒想到又被海浪打上岸,最後只好帶回家。巧合的是南投於6月2日發生芮氏規模6.3的強烈地震。



  • 2013年10月13日,一名游泳教練在美國南加州卡塔利那島附近潛水時,發現一條長達5.49米的皇帶魚屍體。



  • 2013年10月18日,長近14英尺的皇帶魚被沖刷上岸,這一周兩次出現在美國南加州海灘是極罕見的情況。



  • 2013年10月28日,台灣台東海濱公園附近海灘釣上1尾長5米的皇帶魚,10月31日20時02分在台灣的花蓮縣發生規模6.3地震。



  • 2015年5月28日,馬來西亞熱浪島海灘上發現一條3米長奄奄一息的皇帶魚可能被海浪打上岸邊。當地時間6月5日07時15分,馬來西亞沙巴州發生6.0級地震。



  • 2015年6月4日,美國洛杉磯一個離島岸邊周一發現一條罕見巨型皇帶魚屍體,身長5.2米。住在聖卡塔利娜島(Catalina Island)的環保意識推廣機構首席執行官麥考利(Annie MacAulay),帶孩子去參加皮艇游時,在一個岸灘發現那條皇帶魚屍體。麥考利表示,住在島上20年。從未見過皇帶魚。她說,當了海洋科學教育工作者25年,能親睹甚至觸摸世界上最長的硬骨魚,真是難忘。當局未確定那條皇帶魚的死因。



  • 2015年7月28日,台灣苗栗縣竹南海域出現1隻長達2米以上的皇帶魚,但被發現時已被海浪衝上沙灘,暴斃多時。



  • 2015年8月17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聖卡塔琳娜島海灘發現一條巨型皇帶魚,其尾部缺失,被發現的部分長度約4.65米,據估算其存活時長度約為7.2米,重量可達67-90公斤。



  • 2016年3月20日,台灣屏東東港鎮海公園發現一條疑似死亡多時的皇帶魚。



  • 2016年4月17日晚間,台灣台東有釣客在太麻里美和海邊,釣到一條3米長的地震魚;18日上午7時12分,海端鄉就發生地震,當地最大震度4級。



  • 2016年4月19日,台灣台南清晨發生規模4.3地震,花蓮縣新城鄉康樂村海邊捕獲一尾皇帶魚(目測超出3米)。



  • 2016年4月27日深夜至28日上午,台灣東部地區發生26次有感和小區域地震,台東縣太麻里鄉三和海邊定置漁網於28日傍晚捕獲兩尾皇帶魚。



  • 2017年7月9日,中國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六鰲鎮的海灘出現一條皇帶魚,其後死去。




關於皇帶魚的傳說



歐洲漁民稱它為「海魔王」。因它常伴隨鯡魚遊動,被認為是鯡魚的保護者,因而有「鯡魚王」之稱。





由於它的背鰭的絲狀鰭條,有時形成雞冠狀,並可隨時垂舉,故日本漁民則稱之為龍宮使者(リュウグウノツカイ、竜宮の遣い)。





許多人認為古代航海者相傳的大海蛇就是來自皇帶魚。




最後回答


應對一些「能怎好」



東南亞流傳食用皇帶魚的人會死於非命,是否真的如此,目前沒有科學證實。曾經有漁民捕獲到皇帶魚,當街宰殺做「清蒸魚」,據說味道很差。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動物世界」


微信公眾號:iltawcom



郵  箱:iltaw_tg@sina.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動物世界 的精彩文章:

TAG:動物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