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好數理化?看完就徹底明白了……
最近有不少家長和學生諮詢小李老師,如何學習理科,如何有效提升自己的數理化成績,在此,我總結了一下自己對理科的認識和學習心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內容有點多,有興趣的可以翻閱一下。
名詞解釋
為了更好的解釋學科自身的學習特點,小李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借鑒和總結了一些教學特有的辭彙,具體如下:
元素:即每個公式或者知識點的最小單位。很多複雜的定理公式,一些同學初步學習稍顯困難,這時候需要把它劃分成各個小塊,每一塊都是一個元素,逐一翻譯講解練習,有助於紮實加深學生對基礎概念的理解。
鋪墊:鋪墊是教學中常用的一種講課方法。由簡單到複雜,由單一到多變,一個公式,一個定理,或者一道題,都可以作為鋪墊,有時候也可以多重鋪墊,層層遞進,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鋪墊的實質是拆分,把複雜綜合的事情拆分成一個一個元素,逐一理解掌握,運用自如。
定量計算:按照已知條件,利用所學公式定理,計算出精準的數值或者結果,這一過程叫做定量計算。
定性分析:有些時候,不需要得出具體的結果,或者直接定量計算很複雜的時候,可以抽象建立等效模型,研究其中的變化,找到大致範圍,或者找到定量計算的方法,常用於壓軸選擇題或者探究初步解題思路。
高水平重複:重複,就是把已經學到的知識點加以識記和練習。我們把常錯、易錯、不熟悉的知識做重複練習,以達到理解更深一層次,運用更加熟練熟練的目的,這個叫做高水平重複。
低水平重複:相對高水平重複而言,做了很多重複練習,但練習的內容已經是熟悉透徹的知識點或者題型,這樣也相應的浪費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精力,然而並沒有把不熟知的內容再次加深練習。
等價轉化:對於題目已知條件的翻譯,加工,如題目給出等角,就聯想都等邊,給出平行線,就轉化成對應角相等,給出頻率一致,就轉化成音調相同。題目的條件一般都不會拿出來直接用,需要做相應的轉化,由已知條件轉化成可利用的信息,這一過程叫做等價轉化。
思維定式:看到一個題目以後,你是怎麼思考的,想要怎麼去處理,這個思路叫做思維定式。如果你的等價轉化夠準確,思維定式就會越好,相應的做題的思路和速度也開始越來越快。
誘導:從學會到能夠自主解題,其中間的聯繫,在於誘導,題中的每個條件都不會隨便給出,出題人給出這樣的條件,是想怎麼引導考生入手,顯然是做題最精準快速的點,當然題目中每個條件背後的等價轉化,又是題目誘導的主要方向。做題多注意題目的誘導,條件與結論的聯繫,勤思考,加以練習,你將獲得越來越準確的思維定式。
最優解:有很多題目的答案不止一種,方法不止一種,最快速最合理簡潔的解法,我們稱為最優解。快速找到最優解,是提升速度和解題的關鍵,當然這也需要積累一定量的等價轉化,這意味著你更多的會按照題目中的線索進行推敲,解題思路更為合理,就更容易找到題目的最優解。
思維體系:學會如何利用題目誘導找到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在遇到問題時,一些特定問題的特定思路都有了自己的理解,達到自主解題,自己找到題目的最優解,這種能力,我們通常稱為思維體系,知識是固定的,但是每個人的思維體系並不相同,尤其是面對壓軸題,好的思維體系就有了很大優勢,所以建立自身的思維體系,也是很重要的一個過程,當然,這個過程需要的時間也相對較長,畢竟是知識和方法技巧等多方面的沉澱和積累。
思維層次:學生對當前知識的把控程度。比如小學的題,做了很多,很熟悉,拿滿分也不太容易,而初中生做小學的題目,高中生做初中的題目,很多就瞭然於胸,很少出錯,是他們又對小學的知識學習了一遍嗎?未必,這是因為隨著知識的加深,體系的加深,思維層次有了很大的提高,做題過程中通暢無阻,才會顯得遊刃有餘,才避免了很多失誤。
非受迫性失誤:考察的知識很簡單,自己很熟悉,沒有太多障礙,計算錯誤或者審題錯誤,這種失誤叫做非受迫性失誤。
受迫性失誤:知識有一定難度,導致思維受迫,做的時候出錯了,對完答案覺得自己不該錯。這種失誤來源有兩個,1.對題目的條件的等價轉化不夠清晰合理,還是不夠紮實,沒能深刻理解。2.思維層次不夠,面對中等難度題目,不能夠應當對自如,導致錯誤或者解題較慢,未能按時完成試卷。
基本功:書中的公式,定理,概念,計算等最基礎的知識。
題型:除了簡單的基本功以外,每一章節的核心重點,難點,都會通常總結成幾個固定的題型,每個題型都有相應的最優解,這些題型也是直接出現在試卷當中,而且占很大的比例,只有熟知每個題型的解法,才能在考試中迅速解題,提升考試效率。
數學思想:函數方程思想、數形結合思想、對稱思想、分類討論思想、整體思想、轉化思想、隱含條件思想、類比思想,建模思想,歸化思想、歸納推理思想、對稱思想。
物理化學實驗研究方法:比值法、建模法、理想模型法、控制變數法、等效替代法、轉化法、類比法。
同步班課:顧名思義,就是對和學校進度一致的班課,周總結當周的重點難點,考前也要有針對性的總結和強化。
先修班課:對一些知識進行先修,提早學習。這裡講一下大部分人有的誤區,先修班課並不是提前簡單了解一下,先修也要對知識學到一定的程度,單純學習概念和公式,是沒有太大意義的,因為概念性的知識,學生都很容易接受。之所以要先修,是學習其中的思維難點,解題難點,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消化吸收。所以,先修課是一種知識體系的鋪墊,並非概念和公式的簡單學習。如果沒有難點,或者較深的思維邏輯點,沒有必要進行先修。
雞肋課程: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很多課程,別人家的孩子都在學,不學怕孩子跟不上進度,學了又感覺沒有什麼收穫,這樣的課程我們稱為雞肋課程。
學習規律
綜述:數理化都屬於理科範疇,以計算、邏輯、思辨、應用為依託,展示了一個學生的思維邏輯,科學分析,精準計算,合理表述等能力,要求嚴謹合理。
首先,數學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處理數據和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是理科的核心。物理、化學以數學為基礎,但各有區別各有側重。物理更偏重對公式和物理模型的推敲和熟練運用,對處理實際問題要求更高;化學更偏重於知識的記憶,各種現象和知識體系繁雜,要求學會聯想,聯想生活,簡化記憶。
儘管如此,理科的學習也有一定相似的規律,其進步的階梯也很類似,與文科相比,理科學習的階段性層次感更為明顯,都要經過三個層次的學習和提升。
01
基本功
課本里的基礎概念、計算、公式,都屬於基本功的範疇,這些是學習的入門,是機械式的規定,相當於遊戲中的遊戲規則,不可修改,只能遵循,是我們解題的最基本的依據。
所以,基本功的學習,不要過多的講究技巧和方法,就像「1+1=2」一樣,模仿書中的公式例題,反覆操練即可。人是高級動物,其模仿能力是很厲害的,反覆練習,形成條件反射,就能達到熟練的地步。這一階段,過多的投機取巧,會讓我們喪失最基礎的計算解題能力。
當然,基本功之間也有著聯繫和區別,有些知識和公式,是其他知識的基礎和鋪墊,層次遞進,不會「加減運算」,很難掌握「乘除運算」。
所以基本功不紮實的學生,補差就得需要把當前知識所涉及到的以往基本功,提取出來,加以練習,進行知識鋪墊,盲目學習新知識,很難取得較大進步。
另外需要注意的事,基本概念和定理,都是前輩大師總結出來的本質規律和規範,其語言上必然簡化又不失精準,每一個字詞的變化,都有很大的區別,正因如此,學習過程成,能否深刻理解其中的含義,屬性,運用,也是審題和解題的關鍵,基本功不紮實,很容易導致審題的偏差,導致解題過程中出現錯解或者漏解等問題。
很多同學,看著都會,一做就錯,他們大多把問題歸咎於粗心,實則多半原因是,他們沒有紮實的基本功罷了,題目切入點就出現了偏差,正確率自然就下降很多。
當然,每個公式和概念的難度不盡相同,偏複雜一些的,可能需要多次理解,在做題中反覆體會其含義,才能逐步深刻理解。
總結:基本功的訓練,在於深刻理解,熟練運用,伴隨機械式的訓練,對其概念會逐步加深,這一層次的學習,最忌諱投機取巧,懂而不熟,會而不練,都會在後期的學習中遇到很多遺留問題,在提高中早早遇到瓶頸。
好的消息是,如果你的基本功過關,或者接近熟練,那麼你的成績差不多已經到達及格的水準了。
02
題型
數理化三個學科,每個章節都會有特定的那麼幾種出題類型,用來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靈活應用。
比如數學「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中,有和差倍分問題、行程問題、工程問題,調配問題等常考題型,比如物理「密度」中,有巧用水求體積、空球問題、合金問題、混合物平均密度問題、醬油問題等。
在考試中,這些題目通常變換數字和個別題干條件而已,都是直接呈現在試卷中,而且分值佔到整個試卷85%以上(也就是說,除了最後的創新題和探究題,試卷里的題型基本都是常見的)。
也就是說,題型沒有掌握之前,你面對的是一道「探究性問題」,需要試探性解答,題型熟知以後,你面對的其實是一道「模仿型問題」,模仿已學題型進行解答即可。顯然,人固有的思維里,模仿能力要遠遠高於探究能力。
因此,在日常的學習過程中,盡量多接觸較為全面的題型,是中等生提升最直接有效的途徑。
那麼,對於題型的學習,掌握到何種程度呢?小李老師個人感覺,學習題型,其實質是學習其中的「結構和邏輯」,同類題型,做多少並無太大區別,每種題型,如果你了解了其中的因果關係,解題核心切入點,整個解題結構和其中待注意的細節,那已經算是過關了,這樣的程度,足夠你在解答同類題目時候,做到遊刃有餘,輕鬆駕馭了。
當然,特別的題型,會產生一些特定的結論,這些結論是需要熟記的,有兩個好處:1,定性判斷選擇題的選項,解題速度大幅度提升。2,定量計算的題目中,這些結論,往往是「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的橋樑,如果你對這些結論較為熟悉,你的解題思路會豁然開朗,這可以幫助你迅速找到解題最合適的切入點。
以上是題型練習中,需要注意的幾個要點。至於題量的問題,掌握多少題型算是全面呢?這個沒有統一的答案,其實每個章節的題型都很有限,十幾個左右不等,一般一套教輔資料里包涵了大部分題型,再加上另一套資料作為輔助,題型的覆蓋率就很高了。
問題在於,是否把每個題型都理解透徹,達到結構清晰,思路明確,這是關鍵問題所在,也直接影響到考試成績的高低。
總結:題型的學習,其實是了解常規題目考題的解題思路和解題過程,清晰的理解其中的邏輯和結構,最後到達模仿其形式,解答其同類試題的學習過程。
如果你這一項過關,那麼試卷上的題目,大部分已經都很熟知了。換句話說,從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言,你已經具備90以上的水準。
03
綜合技能
常見題型都已經熟知以後,試卷上的題目,大概還有兩類是平時沒有接觸到的,一類是創新型問題,一類是探究性問題。
通常考試都會有區分度的要求,尤其是重要的考試,出題人通常會自主出一部分平時接觸不到的題目,但是必然會留下一些線索,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自主找到問題的核心難點並嘗試解答。
簡單說,題型學習的是其中的邏輯,方法,學習「怎麼操作」,自主解題這種綜合技能,就是要學生明白邏輯的因果來源,嘗試理解「為什麼這麼操作」「怎麼操作更為簡單直接」。
因為題目中的條件複雜,不方便統一求解,所以我們常常用到「分類討論思想」,把條件拆分,逐一解答;因為題目中的條件過於抽象,很難系統求解,所以我們常常用到「函數方程思想」,建立等效數學模型,用函數方程解答;因為題目中的條件凌亂,彼此聯繫又彼此獨立,很難拆分解答,我們常用到「整體思想」,忽略其中細節變化,保持整體一致完整,解答更簡潔簡單。
這一切前輩總結的思想方法,其實都是遇到問題,解決問題以後留下的最優解模型。
這種能力的提升,實質上,就是慢慢從學習借鑒他人優秀思想,逐步豐富自己的思維體系,了解從審題、找出問題,嘗試解題的因果關係,鍛煉自身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讓解題更清晰自如,從而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思維高度。
當然,這一層次的提升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沉澱、歸納總結。這也恰恰是從高分到滿分最難突破的一環,很多學生到達一定水平,最後往往會有一個瓶頸,很難再有新的突破,原因也在於此,並沒有獨立自主的思維體系,遇到較難試卷,很容易出現受迫性失誤。
那麼,這個漫長的提升過程中,我們需要注意哪些要點?
1,數學思想的學習必不可少。數學思想是前輩總結完畢的精華,從開始的模仿借鑒,到最後的自主運用,是較快鍛煉思維的一種途徑。
2,學習數學思想,不要僅僅局限於概念的學習,空講概念,提升的空間很小,收效甚微,畢竟各種思想都很抽象,任何思想的學習都離不開載體,在試題中研究思維方法,把抽象的思想用具體的試題演練出來,更具體形象更直觀,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效的提升,才能慢慢培養和鍛煉自身的思維層次。
3,熟記每個思想需要注意的核心,在試題中多體會總結。數學思想很多,每個思想也有不同的用法,但都有一定的基本要求。比如「分類討論思想」,基本要求就是,分類明確(要求你的分類有理有據)、不重不漏(防止出現多解或者少解)、簡化分類(有些試題,分類的選擇不止一種,你選擇的分類是否簡單明了,是否有助於後期的計算)、總結陳述(按照分類依次討論完畢,要做最後的總結概括,給題目一個完美的收筆)。函數方程思想,基本要求是等價、統一。建模思想,要求建立模型合理易解。等等一系列的思想方法,都有其基本要求,對這些要求,重在體會和總結,點滴的積累,才能有質的飛躍。
4,思想方法的運用,常常伴隨著交叉和重複。比如一個試題,不方便直接求解,我們需要先建立模型,在模型中建立等價函數,在函數中進行分類討論,最後總結概括結論。也就是說,思想運用有其基本規律和要求,其本源是因果關係的導向,遇到問題,用最優的方式去解答,在途中又遇到零碎的問題,還要再去思考解決的最佳途徑,逐步化解,找到最後的答案。所以,思維層次的提升,其實質是提升變通能力,但這種能力的基礎是,你是否掌握了常規操作和處理的手法。
總結:綜合技能,即對所學思維方法的熟練運用和變通,不得不承認,這確實是需要一個長久沉澱和積累的過程,不過一旦你入門,你將體會到理科學科的對稱美,簡約美,你會發現,原來以前看起來毫不相關的知識,竟然如此神奇的緊密聯繫,妙趣橫生。這時候,無論你面對怎樣難度的試卷,都會有種躍躍欲試的感覺,而且你將信心十足,應對自如。
日常習慣
隨著知識的積累和技能的提升,你內在的水平也會越來越高。
那麼,問題來了...
首先承認,學的很好,考的必然不會太差,但這並不是完全的正比例關係。
當然,考試狀態也只是日常習慣的一種延伸,彷彿物理學中的慣性一般,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考試的素養也是水到渠成的事。關於習慣,需要注意的細節很多,這裡,小李老師陳述幾條比較核心重要的日常習慣。
01
準備充分
做任何事情,準備充分都是必不可少的,學習也是一樣。臨近考試,一共考六章,只複習到第四章,這種狀況很難取得好成績。
首先,準備不足,有些考試的內容沒有複習完整,沒有熟悉透徹,考試的時候,必然會遇到不會的題目,不熟悉的知識點,做題速度嚴重拉低,常常出現很多受迫性失誤,難以取得滿意成績。
其次,更重要的原因,準備充分,意味著我已做好準備,可隨時接受挑戰,這種潛意識裡的心理暗示,會讓人倍受鼓舞,動力十足,考場上的信心有了很大的保障,更有利於高水平發揮。相反,準備不足,潛意識裡就會感到膽怯,總覺得自己有不會的地方,考場上思維停滯受限,即便試卷簡單,也很難發揮出正常水平。
02
保持專註
保持持久專註有多難?其實很難很難。
簡單來說,中國十幾億的人口,高水平的運動員有很多,但是像李娜、劉翔、姚明、丁俊暉這些頂級的運動員卻很稀缺,不可否認,他們的天賦都屬於上乘,然而更重要的因素是,其他運動員遠遠達不到他們專註程度,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一個人的專註程度,往往決定了他們的上限。
值得一提的是,李娜也曾備受煎熬,中途更換了教練,卡洛斯羅德里格斯的到來,讓李娜迅速奪冠,跨入頂尖選手行列,丁俊暉在奪得2017世界公開賽冠軍後曾透露,幾乎每一場比賽都會與教練泰瑞·格里菲斯進行交流,而這種交流並非僅僅關乎球技或者比賽,更是在心理上的某種開導。
所以,世界級的教練,多半屬於心理上的指導,其意義在於引導運動員,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調控,如何保持持久的專註。
萬物相通,運動如此,學習也是如此,保持較高較持久的專註,也是衡量一個人水平高低的直接指標。專註來源於習慣,在學習和生活中,少一些浮躁,多一些耐心,盡量保持專註,你將受益無窮。
03
善於學習
在小李老師的教學過程中,遇到過很多這樣的學生,不願意學習和借鑒他人好的方法和技巧,「我用自己的方法能解出來答案,幹嘛要用新方法」,「那種方法是她想出來的,我才不用她的方法」等等一系列的聲音應有盡有,學習他人的方法,總覺得掉價或者不習慣。
其實,這是很大的一個誤區。
這裡,簡單說一下我對高考的認識,很多人都覺得我大學學的醫學,高中那些數學根本用不到,真是浪費時間,或者我讀的理科專業,以前學的歷史政治什麼的,完全沒有用。
那麼,為什麼還要有中考、高考呢?
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理科培養獨立思考能力,文科賦予人文學素養,無論以後從事那個行業,這兩者都伴隨你終生,帶給你獨特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情趣。
當然,我覺得高考更大的意義是,它起到一個篩選作用。篩選什麼?篩選出學習能力更強的一部分人,歷經小升初考試、中考、高考,層次篩選,最後留下的人,必然是具備較強能力的人。在大學裡,國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把最寶貴的資源留給這些學習能力更強的人,集中培養,才能保證為祖國科研、軍事、醫療、人文等眾多領域穩定輸送人才。
所以,學習能力,才是一個人的核心競爭力。學習和借鑒他人的習慣和方法,優化自己的知識體系和技能,更是一種高級行為的體現。
04
切勿沉迷遊戲
為什麼單單把遊戲拿出來說,原因出自民間習語:遊戲毀一生。
先強調一下,這裡不是讓大家杜絕娛樂,畢竟勞逸結合,也是有很多積極意義的。
這裡所說的,是對待大型遊戲,尤其網遊的態度。除非你是職業玩家,否則沉迷遊戲,你將永遠活在自己的虛擬世界裡,隨之而來的是生活中的一無所獲。
有沒有這麼嚴重?這個需要根據這個人的自制力而言,你家孩子有足夠的自制力么?或者說即便有,你願意讓孩子處於這種風險中嗎?
人性最大的弱點,是喜歡刺激,慾望無窮無盡,可悲的是,我們很少具備與之匹配的自制力,成年人況且如此,孩子就更難以控制。
很多學生,天賦俱佳,常常被老師點名要考取「清華」「北大」等高等學府,然而遊戲佔用了他太多時間,消耗了他太多精力,消磨了太多奮發向上的鬥志,等到醒悟時為時已晚。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並不屬於個例,還有很多自殺事件,也是因為沉迷遊戲所致,一個個血與淚的教訓,應該引起家長和學生的重視,對待這件事,我們必須時刻保持足夠的警惕心理。
當然,遊戲這東西,很難杜絕。學生放假了,和朋友一起,玩玩遊戲,娛樂一下,也無可厚非。但是學習期間,家長應該做好監督工作,和學生達成共識,嚴格限制遊戲時間,以免誤入歧途,無法自拔。
05
學習習慣
1.審題精準全面
理科題目講究的是嚴謹細緻,每個數字和字詞的差別,都會影響到整個題目的結果。
不然,會做的題目,因為看錯一個數,或者看顛倒了一些條件,費勁心思解答出一個錯誤答案,真的是太可惜了。
2.多分析題目誘導
看到一個題目,一般會產生很多思路,哪個思路才是最優解思路,這就需要在平時鍛煉和體會出題人的意圖,多體會已知條件的等價轉化,遵循命題人的誘導,往往是題目最優解的思路,把它鍛煉成一種思維定式,你做的節奏和感覺會越來越舒服,做題的速度和正確率也會越來越高。
比如說,題目給出A=B,讓你求證C=B,那命題人誘導是什麼?顯然是誘導你證明C=A。再比如,給出金屬的質量,水的質量,水的密度,求金屬的密度,命題人誘導是什麼?顯然是通過水作為中介,求出水的體積,轉化成金屬的體積,然後求出密度。當然這只是簡單的誘導的題目的一部分,其實每個條件都對應一種等價轉化,把每個條件誘導的等價轉化做出來,答案自然就出來了。
也就是說,理科題目很少有沒用的條件,把每個條件對應的隱藏等價關係找出了,是最符合命題人做題邏輯的思路,平時多積累這些等價轉化,用題目誘導的思路去解題,會大大提升你解題的速度和解題的切入點。
3.解答詳細規範
理科學科極具對稱美和完整美,題目會做未必能拿到滿分。
所以,還是得把詳細規範的要求,落實在平常的習題中,養成良好的習慣,在考試中才能應對自如。
畢竟重要的考試並不多,例如中考高考,一旦發揮失常,就很被動。對於各類難度的試卷,如何分配時間,都應該做到心裡有數。當然,這個也在於平時的積累。
等做到最後一題的時候,看看考試剩餘時間,再結合自身平時的正確率,再決定是檢查還是挑選一部分沒做的題去做。
5.整理錯題
整理錯題的重要性,其實大多數人都能意識到,畢竟錯題是自己不會或者不熟悉的,整理錯題是最直接有效的提升途徑,這裡我不再過多強調重要性。
需要注意的是,根據以往教學經驗,整理錯題分為三個層次。
差生,基礎知識較為薄弱的學生,整理錯題意義大么?其實並無太大實際效果。做100道題,錯了90多道,即便整理了,有時間看那麼多題嗎?其實沒有。基礎薄弱應該快速記憶知識點,反覆操練基礎題,紮實基本功,在整理錯題上浪費時間,無異於本末倒置,極大降低了學習進步的效率。
中等生,題型並不牢固,出錯多半在常規題型上,對典型題型的錯題整理,再把同題型的錯題歸類,研究同類題型的做題思路和解題結構,是一個不錯的提升方式,但要注意,題目也不易貪多,同類題型解法相似,五道題就夠用的了,太多也會白白浪費精力,重在總結歸納題型核心處理方式。
優等生,這一階段的學生,一般會出現題型不全,或者壓軸題難題的某些點不夠清晰。整理錯題,也是整理出不熟悉的題型,加以練習和熟悉,除此之外,在錯題本上,多總結關鍵點的處理上,看看答案是怎麼處理難點的,其中的因果關係,多去體會,總結成固定的思維方式和解題方法,這樣有助於鍛煉思維能力,和處理關鍵難點的能力,同時也相應的提升了自身的思維層次。
6.總結歸納
作文中常用「總分總」的結構,總結歸納是對已學東西的總結,便於加深印象和查漏補缺。
總結分那幾個層次:一般是基礎概念的總結,公式定理的總結,題型的總結,做題方法的總結,核心做題思路的總結。
把總結當成一種習慣,進步會越來越快。
結束語
以上《名詞解釋》《學習規律》《日常習慣》等相關內容,都是小李老師個人總結的教學心得,也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和幫助。
當然,正如「小禮堂」的教學宗旨所述,教學是細緻入微的務實,並非標新立異的創新。這些總結,坦白講,也只是「形而上學」的理論基礎,只是依據學習規律,提供學習方法和思路,要想有所提升,其本質還是在於務實,把不會的學會了,把不熟的操練熟練了,保持良好學習態度,多總結歸納,成績自然會有提升。
說到底,理科學習,學到的是什麼?當你拋開課本,走向考場,積累沉澱的知識就是你的武器,學到的方法就是你的技能,面對題目,你能否調動武器庫里的武器,運用自己的技能,從容應對各個難點關卡,披荊斬棘遊戲自如,這就是你學到的能力。
所以,還是踏實積累吧,學無止境,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日積月累,方可水到渠成。
最後植入一則廣告...
對於理工男而言,碼字不易,喜歡的留言分享噢~~
感謝大家對「小禮堂」的支持與厚愛,謝謝~~
TAG:小李數學心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