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時能聽懂,作業也會做,一上考場就出錯?答案在此!
上課聽懂了,下課會做了,考場出錯了,真讓人捉急!
期末考成績出來後,不少粉絲開始跟米藍訴苦:孩子考完試剛出考場,突然發現有個題自己做錯了,但是已經來不及了......成績出來,考得不好,孩子懊悔,家長責備,大家的心情都像籠罩了一層烏雲。
這種情況對於許多家長來說都很熟悉吧?說是說不要對孩子的成績太在意,可是「分、分,學生的命根」,也不到你不在意呀~
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一次次地發生,米藍請教了小學特級教師,加之自己以前的一些學習經驗,總結了以下的方法,希望能幫到大家。
上課聽懂了,為啥考試就不會了?
老師上課時都會把知識點先細化,採用「通俗易懂、潛移默化、循序漸進、深入淺出」等等的教學藝術,所以孩子能聽懂知識點不是難事。
而且俗話說「眼高手低」,接受知識遠比理解知識容易。一看就懂,一做就不會很正常,就像學游泳和學開車,哪怕那些動作在看別人做的時候爛熟於心,一到自己上陣還是會抓瞎。
所以聽懂而不會是孩子缺乏對知識點進一步的思考和動手操作,而不是能力上的不足。
孩子對問題思考的主動性不足,不善於分析條件和問題之間的關聯性,雖然一聽就懂,但是光聽而不改變被動灌輸的特性,是不會有進步的。
下課會做了,為啥考試就不會了?
人的記憶分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
孩子在課後做老師布置的習題時,只要聽懂了,就能模仿老師的典例進行自我練習,這是孩子自身的短期記憶與天生的模仿能力所決定的。
很多學生以為自己會做幾個題、做對幾個題就自我膨脹,盲目高估自己,沒有用反覆的循環的練習來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把知識點內化於心,形成長期記憶,那這種理解就是不牢靠的。
到了真正上考場的時候,這種基礎打得不結實、不牢靠的危害就出來了。
考場易出錯,還可能有以下原因
由於考試時間有限,容易鑽牛角尖。
很多孩子考完後會說,題目其實都見過,知識點都會,但做題時卡在了某個步驟上。只要這一步驟通順了,後面都會做。
這是因為平時孩子在家做題時參考信息比較多,或者時間較多,沒有壓力,故而做題時頭腦較為冷靜,不自覺地會從題目出發。
但考試時由於時間有限,孩子做題時容易只朝一個方向去思考,鑽了牛角尖,導致卡在一個點上不會做。
解決方法:
解決方法其實並不難,就是要主動思考,積極動手,改變觀念。
平時多思考試題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聯性。多花費一些時間「看」題,看每個步驟之間的思維轉變,步驟與步驟之間是如何產生推導的。解決問題的方向是什麼。
還有學會逆向推導的思維:要想獲得什麼結論,前提條件是什麼。
要想解決聽懂不會做的問題,就得明白原因,要想解決這些「原因」,我們應該要始終本著從題目出發,思考題目的問題和條件,而不是憑空套用題目。
患「考試焦慮症」
考試焦慮是指因考試壓力過大而引發的系列異常生理心理現象,包括考前焦慮,臨場焦慮(暈考)及考後焦慮緊張。心理學認為,心理緊張水平與活動效果呈倒「U 」字曲線關係。
緊張水平過低和過高,都會影響成績。適度的心理緊張,可以使人對考試有種激勵作用,產生良好的活動效果。
但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考試很容易引起緊張,嚴重的甚至會出現飲食和睡眠失調的現象。大腦控制興奮與抑制的神經系統失調,使大腦原有信息的輸出產生障礙,思維和記憶都受到影響。
所以考試時,一看到題就不會做。出考場後,緊張消除了,大腦也清楚了,記憶也恢復了,思維也活躍了,於是,考試時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就可能瞬間會做了。
一上台就忘詞,一被老師叫起來就不會答題,也屬於這種現象。要改變這一狀況,一個有效的辦法是,經常參與容易造成緊張的活動,讓自己在活動中得到鍛煉。
解決方法:
1、端正考試動機,減輕心理負擔
越是臨近重大的考試,越要適度降低求勝動機,減輕心理負擔,真正做到輕裝上陣。帶著強烈的求勝動機和沉重的心理負擔去複習、考試,會導致情緒焦慮程度越積越強烈,臨場發揮失常。
2、適度娛樂
俗語說「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中的「玩」,事實上就是娛樂,緊張學習之餘的娛樂,可以使人消除生理疲勞,恢復體能,還可能使人情緒輕鬆,壓力減輕,從而防止高強度焦慮的產生。
3、冷靜處理「怯場」
怯場是考試焦慮最典型的一種。有幾種緩解方法可供借鑒:
其一是安靜下來,暫停答卷,靜靜伏在桌子上稍作休息,轉移注意力。
其二是用「調整呼吸法」,全身放鬆,多次做深而均勻的呼吸。呼吸時大腦最好排除其他雜念,雙眼注視一個固定的目標或微閉,反覆有節奏地呼吸,這樣也會很快地消除怯場。
其三還可以用默默數數的辦法來暫時轉移注意力。
米藍以前考試緊張的時候會閉上雙眼全身放鬆,想像一個大氣球有一小孔漏氣,氣球由大慢慢變小,也是蠻有效的哦。
學子不易,想要考出好成績,除了要有紮實的基礎、勤學苦練,還需要有良好的應試心理素質。
但米藍相信天道酬勤,今天的努力會迎來豐盛的收穫!也希望得知期末成績的家長朋友們,無論孩子考得好不好,都已經過去了,陪伴孩子過一個愉快而有意義的寒假才最重要哦~
來源:米藍
編輯:木易
介紹:在微信上找到教育孩子的最優解
往期文章推薦
關於護理
關於教育
關於家庭
了解0-3歲育兒方法,歡迎關注
▼
TAG:米藍媽媽說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