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妄境都是唯心想生

妄境都是唯心想生

妄境都是唯心想生

這個經文把這個最重要的東西先幫你列出來,可以讓你了解,這一關你一定要克服,叫守記內心。你只要看到任何境界,或者人家罵你,你要記得,我們俗話有一種講法,當人家罵我的時候,或人家背叛的時候,或人家對我怎麼不好的時候,或者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的時候,你就把它轉為說「哎呀,前輩子欠他的,這輩子還債啦」這種講法可以說對,這個叫修養。修養好,不要計較,算了,吃虧便是福,都是屬於這種修養的狀況,這不是真理,但是跟真理又好像有點一樣,但是你怎麼知道你前輩子欠他的?對不對,那我也跟他佔便宜好了,叫他吃虧一下,說他前輩子欠我的,對嗎?那不行的,因為你要去占人家便宜,你就要負債,下輩子要還的,他是不是占我便宜,我不管。

但是我要告訴你,真理的態度不是這樣,剛才講的那個是一種修養的態度,文化的教養,因為從社會標準來看,這種教養是好的,人嘛,吃虧不要緊,施比受者有福,這哪叫施,這是被強迫的,對不對。施是我樂意,所以我們叫四隨法則,隨喜隨緣隨分隨力,他有錢包一千,我沒錢包一塊,都可以,隨分隨力,這是我主動我自願的,跟我被強迫不一樣。所以你要把這個東西弄清楚,從我們修行立場來講的話,那不是這樣講的。

這些不如意的境界,他欺負我,他毀謗我,他批評我,他無中生有,他是非,他怎麼樣···在我們內心裡頭,這些都是境界,就跟我看到麥克風的情況一樣,看到你穿紅衣服白衣服的情況一樣,都是唯心想生,我現在守住內心,我不去想它,那東西過了就好。我知道有個刺激,像胡椒粉,打個噴嚏就好了,你不要一打噴嚏就說感冒了,胡椒粉不是感冒了,對不對?這是不一樣的。你一定會有反應,不可能沒有反應,因為這個東西你是一種自然的反應,既然有反應就隨他去。

但是我的內心裡頭很清楚,這個妄境的產生是我內心所生,那個心想生的「想"是有專業作用的,想本身是末那識的作用,那麼這個心產生末那作用以後,才會有好壞之別,才會有大小形象種種狀況,假如我離開心,這個心不想,末那識不起作用的話,那就沒事了,就沒有「一法一相而能自見」,所以當有這些境界使你不如意的時候,煩惱產生的時候,我馬上收回來,這是我的心在動,才會有這些好壞,知道嗎!

擷自《占察懺行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雲和上法語 的精彩文章:

真心是從生命的立場思考的

TAG:海雲和上法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