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金句,句句經典,值得珍藏
俗話說:「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人這一輩子短短几十年,通常在臨死之前說出終身中最想說出的話或許說是終究的告知,而這些話語通常即是臨死之人的真情流露。不管是關於古人仍是今人來說,莫不如此。
縱觀中國五千年歷史,英雄輩出,留下多少千古絕句至今傳唱。我們瞭望著兩千年前建造的萬里長城,心想著雄壯的兵馬俑;有形象生動的甲骨文,有龍飛鳳舞的狂草;有筆直端莊的正楷,有流暢連綿的行草;唐詩宋詞,各有千秋,都體現了中國的歷史是多麼宏偉.詩仙李白,詩聖杜甫,詩鬼李賀,詩傑王勃等等,每一位詩人,每一個歷史人物,每一個稱呼都是中國文明的歷史。
孫堅:以此獲罪,何愧海內乎?
黃巾軍戰亂,宜春縣受到攻擊。宜春縣長是廬江太守陸康的侄子,派人向長沙太守孫堅求援。孫堅點校部隊,準備前往營救,主簿卻進諫阻攔,理由是當時朝廷規定,郡守不能越界出兵。孫堅說:「以此獲罪,何愧海內乎?」
英雄古道熱腸,寧可辜負朝廷,也不辜負內心的俠義。
亂世清君側,揮師復江山。
孫權:春水方生,公宜速去。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曹操大軍進攻江東,號稱步騎兵四十萬人,孫權率領七萬人抵抗曹軍,雙方相持一個多月,曹軍無法覓得戰機。這時,孫權寫信給曹操,上面寫了八個字:「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另附一張紙,上面寫著另外八個字:「「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曹操對部下說:「孫權不欺孤!」於是下令撤軍北還。
英雄氣質,必勝信念,刀光劍影的戰爭,驀地閃現一道詩性的光芒。
能用眾力,則無敵於天下矣;能用眾智,則無畏於聖人矣
孔融: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
孔融是孔聖人後人,在混亂的三國時代,是正統的標杆。他生性單純,蔑視暴力,對權傾天下的曹操,絕不獻媚屈從。孔融喜歡交友,天天賓客盈門,為此他感嘆說:「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而當時曹操是頒布了禁酒令的。
不屈從所棲身的世界,只跟從自己的內心。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
曹操:寧可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
操錯殺呂伯奢一家後「凄愴曰:寧我負人,毋人負我。」,錯誤已經造成,人死不能復生,但操意識到是自己誤殺了呂伯奢一家,已經不可以挽回了。「錯就錯了吧,寧可我對不起天下人,不可天下人對不起我啊!哎,又怎麼辦呢!」自責的曹操是在安慰自己。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叱吒風雲的一代霸主,得到了天下,在生命的盡頭,需要的卻只是一碗粥而已。
孫中山:成則為王,敗則為寇。
在爭奪政權鬥爭中,成功了的就是合法的,稱帝稱王;失敗了的就是非法的,被稱為寇賊。含有成功者權勢在手,無人敢責難,失敗者卻有口難辯的意思。孫中山《國民黨第一次代表大會之演講》:「中國歷史上有一習慣,所謂成則為王,敗則為寇,但近代文明國家,不是如此。」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在中國人的眼裡,成功者是不應當受到指責的,成功的一方一旦當權便是合法,擁有立法權;失敗的一方便失去了合法地位,沒有發言權;當權者佔據了擁有了公共宣傳、歷史編撰的自由,失敗者被貶損,而沒有申辯的機會。
屈原: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語出戰國楚國愛國詩人屈原代表作品《離騷》,翻譯過來就是這些都是我內心之所珍愛,就是讓我九死(或多死)還是不後悔。其實,從溫家寶總理引屈原的文章分析,蕙蘭和白芷在堯、舜、禹時將竄紉成一對稱為「蕙芷」,代表著中華炎黃子孫「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的中華民族精神文化,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屈原作品的思想:憂國憂民、追求真理、追求理想。通過比喻和對比,讓世人對良莠、美醜就有了,更鮮明更具體的認識,從而引起人們強烈的愛憎感情,體現了憂國憂民、追求真理、志潔行忠、堅持與邪惡勢力進行鬥爭的精神。「搴蕙攬芷」作為我國的國花,將國家與人民裝在心中,才使總理堅持追求人類美好的理想、追求國家的發展與人民的幸福與尊嚴。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為追求國家富強、堅持高潔品行而不怕千難萬險、縱死不悔的忠貞情懷,後來人們在表達堅持理想、為實現目標而奮鬥時常引用這一名句表達心志。
名言警句,英雄歷史實在太多,暫拿上述供大家欣賞學習。
TAG:歷史的奇聞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