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該成為守護者的爸媽,卻成為孩子的噩夢!你我都該警醒!

最該成為守護者的爸媽,卻成為孩子的噩夢!你我都該警醒!

今天寫這篇推送時心情很複雜,非常非常痛心,看到事件的一些細節眼淚止不住流出來。原本還有點猶豫是否要和大家分享這件事,但昨天在後台收到一條媽媽的留言求助,突然覺得這個還是很有必要寫一下,因為這背後隱藏的警示其實離我們很近,值得我們每一個警醒。

這幾天無意中看到「丟媽媽的手機男孩被打死」的新聞:

江蘇泰興黃橋9歲男孩明明,獨自出門玩弄丟了手機。母親得知後非常生氣。她用膠布把孩子的手腳、身體捆綁起來,不讓他反抗,用木棍從傍晚6點打到深夜11點,打打歇歇;期間只給孩子餵了幾口水。

第二天一早,她來到孩子房間,明明只穿著秋衣秋褲趴在冰涼的地板上,無助地、永遠地閉上了眼睛。在後來警方找到的監控視頻中,發現手機丟了的明明一直在尋找,那麼大的雪,他穿著小小的衣服,獨自一人到處摸索……(看得我眼淚止不住嘩嘩得流)

可憐的孩子安息吧,但願天堂沒有恐懼和疼痛!

看似不太可能發生的事,但事實上卻絕不是少數在許多不為人知的角落,這樣的虐童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

究竟,這樣可怕的罪行是怎麼發生的?

最應該成為守護者的親人,卻成為孩子的噩夢,孩子的內心是怎樣的絕望。

有哪個父母認為自己會成為虐待孩子的人?但事情就那麼發生了。

成為施虐者的罪魁禍首里,有我們骨子裡的「父權」思維因素,有自我的情緒控制問題,還有對兒童發展規律的不了解,對孩子抱有不恰當期望……

1

不把孩子作為一個值得尊重的生命看待

即便我們這一代已經有明確的意識,打孩子是不好的,也知道老底子所謂的」棍棒底下出孝子「都是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有它的局限性,但是我們依然會認為偶爾打兩下沒有什麼。

不管你承不承認,這樣的 「父權」思維就根深蒂固地活在我們每個人的血液里。在孩子與父母的關係中,常常是「父為子綱」,「長幼尊卑」,孩子要尊敬長輩,事事以父母為準。

儘管我們也知道要尊重孩子,但現實生活中,我們與孩子之間依然是不對等的,也很少尊重他們是獨立的個體。

我朋友的弟弟兩歲多時,有次把奶瓶扔在地上。他爸命令他撿起來,弟弟不聽,說了幾次還不聽。他爸爸火了,從褲腰上抽下來腰帶就抽。可憐的弟弟,才兩歲多點,身上被抽的青一條紫一條的,傷痕觸目驚心。他爸爸在心底里認為「兒子是自己生的,老子就有權力揍你。」

外人此時大多會以這是別人家的家務事,打罵的也不是他們自己的孩子,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為理由,拒絕伸出援手。

GIF

但打人也會成為習慣。明明的母親是長時間毆打孩子,可憐的孩子身上都有長期被打留下的累累傷痕。況且,盛怒之下,人會失去理智下手不知輕重,慘案往往就這樣釀成了。

2

弱小的孩子成了父母情緒的發泄工具

一位媽媽跟我講了一個讓她後悔不已的事情。

在她家寶寶一周半時,一次孩子搖搖晃晃拿著鉛筆亂跑,她擔心孩子受傷,讓孩子把筆給媽媽。寶寶說什麼都不聽,她把筆奪過來,孩子哇哇大哭。這時她的婆婆從裡屋跑過來,不分青紅皂白就訓斥她:「孩子小懂什麼,幹嘛的讓他哭!」

她家婆媳關係一直很緊張,這個時候婆婆的話,讓她氣暈了頭,懟了婆婆一句:「我的孩子用不著你管。」然後對著孩子就一頓狠打,寶寶的小屁股被打的都紫了。

GIF

人本能發泄的對象,一定是他身邊比他弱小的人。傷害比自己弱小者是最普遍的發泄途徑。在家庭中,孩子就成了情緒管理有問題的大人的出氣筒。

那位媽媽,後來每每回想那件事,都很心疼,其實當時是自己沒有控制好情緒,甚至是故意讓婆婆看的。

很多被虐待的孩子的父母,都生活在巨大的壓力中。有的為了生活疲於奔命,有的為了婚姻苦苦掙扎。有的家庭關係緊張,矛盾一觸即發。

明明的爸爸長年不回家,也不給生活費,都是媽媽一個人帶著明明,孩子十分依賴媽媽。明明的媽媽缺乏情緒管理的能力,找不到壓力釋放的正確渠道,調皮的明明成為了媽媽的「出氣筒」。

GIF

電影《天水圍的夜與霧》中,李森是一個離異再婚的無業游民,經濟壓力巨大,他和妻子生育了一對雙胞胎,但他脾氣暴躁,總是虐待自己的妻子和孩子。李森最終情緒失控殺死了妻子和孩子,自己也選擇了自殺。

3

虐待孩子的父母也必有被虐待的經歷

其實,父母的情緒控制問題,大多與自己的原生家庭有很大關係。很多人就是成長在有家庭暴力的環境中,從來沒有從父母那裡學過怎麼去處理自己的情緒。

上面提到的那位媽媽跟我講,她父親的脾氣非常暴躁,雖然沒有打她,但是經常對孩子語言暴力,更經常打她的媽媽。她的媽媽也經常會打她。記憶中,直到初中,她媽媽還會拿掃把打她。她自己長大後,性格也很火爆,經常會控制不住情緒。

而我那個朋友弟弟的爸爸,小時候被打也是家常便飯。一隻手寬的竹板都不知被打斷多少根,吃飯掉了米粒、上學做錯題、父母叫沒聽到、貪玩……都可能招致一頓暴打。

童年經歷了暴力對待,他們自己與父母的相處模式就是畸形的、暴力的、疏遠的,沒有人教會他們如何去愛,如何去關懷,如何去保護一個比他們更弱小的人。豆瓣上有一個小組叫「Anti-Parents 父母皆禍害」,有很多人講述他們生活在暴力的原生家庭中,雖然童年時的身體傷痛已經遠離,但心理的傷痕卻永遠留下來。

於是這當中很多人為人父母后,如果沒有有意識地學習心理學,去控制自己,就很容易會是拿孩子出氣的人。

4

對孩子抱有不實際的期待

以前看過一篇文章,媽媽吐槽N種孩子逼瘋自己的辦法:在馬路上非要亂跑、商場里分分鐘跑丟、該吃飯了總叫不回家、對他說話跟對空氣說話一樣、不讓撿地上的東西總撿……

在爸媽看來很錯誤的行為,孩子為什麼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犯?怎麼說都不聽!其實,這種問題源於父母對孩子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

我們很多人並沒有兒童發展學的知識背景,但我們都做了父母,必須要面臨管教孩子的問題。如果不理解孩子發展的規律,不站在孩子當時的角度去想,很容易產生出孩子是故意不聽話的想法,氣惱、憤怒,最終演變為暴力,極端情況下甚至會發生傷害孩子的惡性事件。

其實,有研究發現,寶寶的情緒會很直接,而且易變,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是因為他們的大腦沒有發育好。人類前額皮質與大腦其他部位之間的連接,是人類大腦中最後成熟的幾個部分,要到25歲左右才能基本定型,它負責抑制非理性或不合適行為。前額皮質的不斷成熟,才讓我們獲得了調節自己情緒的能力。童年時期前額皮質的發育緩慢是兒童大腦欠缺成人理性思維,不能控制自己行為的一個重要原因。

所以,孩子其實並不是故意讓父母生氣。並且,在情緒爆發時,孩子並不能把事件的因果對號。

孩子不認錯,父母更氣,會產生厭煩、憤怒、挫敗等負面情緒,這也是惡性事件發生的起點。

一定一定不要打孩子,要引爆前先讓自己離開!!!

不要以為這樣的事情離我們很遙遠。如果你不認真反思這個問題,這種可怕的事情有可能發生在我們自己身上。

聯合國衛生署的一個數據顯示,每四個成年人中,就有一名童年時曾遭受虐待,被虐待的兒童成年後,也可能成為心理健康有問題、虐待他人、身體容易產生疾病的人。

一定一定不要打孩子。

孩子是一個需要被尊重的生命個體,打孩子就是欺負孩子。一位需要心理救助的施暴者,在知乎上留下了這樣的話:「我從一開始動一點手,發展到現在,控制不住自己,拚命的打、天天打、明知沒用還是打、下死手打,打到孩子求饒還在打,邊扇自己耳光邊打,像發狂的畜牲一樣把孩子嚇的要死。」

當那第一巴掌打下去之後,孩子的行為越來越頑固,父母越來越暴怒。終於一巴掌變成了數小時的暴打,奪取了孩子的生命。所以,一定不要給自己這個開始。

GIF

平靜,平靜,理解自己真的很難。

只要是父母,總會有被娃惹毛的時候,要爆炸時,我們一定一定要控制住自己的情緒。問問自己:我怎麼會這樣容易憤怒?因為從小生活在那樣糟糕的家庭里控制不了情緒?因為孩子頑皮行為嗎?還是因為自己很失敗,很無能,或者在公共場合很丟臉?孩子真的知道爸爸/媽媽為什麼看起來這麼可怕嗎?

孩子不是不聽,是大腦還沒發育到那個程度。

就像朋友的弟弟不是故意不撿奶瓶,他不是故意挑戰爸爸。大腦發育的特點使孩子並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的行為,特別情緒化。有時調皮搗蛋,並不是故意的。父母的憤怒只能造成哭鬧的升級。實在無法壓住火氣,那就離開幾分鐘,或者轉移去做別的事。給自己和孩子一點時間平靜下來。

即使你發火了,孩子只能被嚇蒙。

在我們心懷偏見,或是對孩子要求過嚴時,就會頻繁的「管教」孩子。最初的管教最後可能演化為惱羞成怒或是暴打一頓,釀成惡果。

如果失控打了孩子,一定要道歉。

當你為自己的失控後悔的時候,平息完怒氣,別忘記給孩子道歉。孩子的世界很簡單,父母是他全部的愛和依戀。當孩子在精神上被接納後,無一例外心情會變好,而不會繼續跟你死磕。只要你讓他相信,讓你生氣的只是他的言行,而不是他們本人。一位媽媽跟我說,她兒子特別倔強,才三歲多點,我怎麼凶他,他從來不哭,只有我給他道歉的時候,才會在我懷裡扁著小嘴哇地哭出來。

別以為那些暴行離我們很遙遠,如果動手打了孩子,我們都有可能犯下可怕的罪行。每一個孩子都是應該被尊重的生命個體,打孩子從第一巴掌開始就是一種罪行。別讓我們成為孩子的噩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媽咪OK 的精彩文章:

這款全能擦拭紙,可以把廚房、客餐廳、衛生間、衣帽間的衛生全包了!一張不到7毛錢,從此告別油膩臟抹布!

TAG:媽咪O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