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地方,竟然藏了半個世紀的情書
現如今,我們總是習慣於嚮往從前的愛情,倒不是那個年代的愛情有多麼珍貴,而是那時的人對於愛情更加註重「儀式感」。
相比現在花樣百般卻多少有些雷同的的告白方式,從前的定情信物也許單一,但每樣物品都有它獨一無二的意義:比如一塊手帕,一盤磁帶,或許是一本書,一本相冊……
當然,最讓人視如珍寶的還是那一封封
手寫的情書
。
那時的通訊方式不如現在發達,書信便成為了重要的交流方式。
可書信並不同於微信,可以時時交流,等待回信的心啊,是不言而喻的;
害怕思念太長,信封太小,每一次書寫,恨不得把整個人都塞進信封里;
有時也會有誤會吵架的時候,衝動寫下的那些話,不能像微信有撤回功能,寄出去就真的寄出去了,便再想方設法的去解釋,去挽留;
還有那一張張信紙,都是精心挑選過的,最美的東西都想跟對方分享,每個細節都有你想讓對方感受到的小情緒……
只可惜,這種一字一句的交流方式,就這樣隨著生活方式方式的改變而漸漸淡出了我們的日常,在對數字時代漸漸感到疲乏時,我們又開始不由得懷念起從前,懷念起那段沒有數碼產品,只有筆跟紙的日子……
用不再沉默的「情書」抵達你的內心
小嫻老師說:
「愛情是一百年的孤獨,直到遇上那個矢志不渝守護著你的人,那一刻,所有苦澀的孤獨,都有了歸途。」
是啊!愛情是孤獨的,也是值得的。
在她的筆下,每段文字元都飽含著愛情的溫度,每段故事似乎都帶著戀愛中的人的歡笑與淚水,她用犀利的筆寫溫熱的情,她是全世界華人的愛情知己。
迄今,小嫻已出版超過四十餘本小說和散文集,她的作品更像是為都市裡的飲食男女寫下的一封又一封情書。
情書進化史——等我去看「張小嫻手稿展覽」
讀張小嫻的文字,就像世界經過漫長冬天的等待後春天終於到來,而在這冬日的暖陽里,我們亦能如此近距離地看到張小嫻的手稿展。
1月18-21日(本周四-周日),一場盛大的「
情書進化史
」,在北京1+1藝術中心舉辦。此次活動的促成,得益於去年10月阿里文學與小嫻老師的簽約,希望通過文字重新定義愛情,期待未來張小嫻的新作。
而本次活動是以1973、1985、1994、2017到2018的年份背景為主線,特地還原了四個年代標誌性的場景,並賦予它時光的味道,比如:
1973年的家,用老物件表達深沉的愛;
1985年的公園,藉以還原的青春與浪漫;
還有1994年的教室,年少時光里那些不能說的秘密;
當然少不了現在,2017年的「個性」,敢愛洒脫的情懷。
如果你是懷舊的人,是相信愛情的人,這個周末,「
情書進化史——張小嫻手稿展
」都將帶你穿越時空好好愛一場。除此之外,還會展出小嫻老師的珍貴手稿和金句摘錄,以及被翻譯成不同國家語言的7本書籍。
文字有它獨特的魅力和溫度,我們借其可以從中體會到不同年代的美好。當我們重拾這份看似陳舊的「
情書情懷
」時,當鏡頭掠過那些年輕的,或不再年輕的面孔時,我相信我們的眼睛裡一定全是故事。
我們的腦海里也一定會伴隨著這些具有年代感的場景,而從回憶里翻出了從前的那個TA,那個最挑眼的、最出眾的、你眼裡最特別的那個TA;
那個曾讓你心跳加速,也曾讓你深夜夢醒,輾轉反側的那個TA……
而那些逝去的,留在記憶里的,都將是我們愛情的芳華,如果你也像我一樣期待愛情,不妨一道,去看看」
張小嫻手稿展
」,我們一起回憶青春,遇見愛情。時間:
1月18-21日
地點:
北京1+1藝術中心
活動福利:
曬出你的活動現場照,到我們「遇見張小嫻」微信公眾號後台,就有機會獲得活動現場主辦方提供的「愛の種子」(小盆栽)1份。數量有限,先到先得。
本文由
遇見張小嫻?
獨家首發
,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路。
▌
策劃編輯:楊帥、阿里文學▌
註:本平台所使用的圖片、音樂屬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部分作品若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繫,以協商授權事宜。如果喜歡就轉發到朋友圈吧:)
TAG:遇見張小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