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培養孩子人際能力,父母能做的最簡單的事

培養孩子人際能力,父母能做的最簡單的事

之前各章都是在講如何幫助孩子成為一個更完整、獨立的「我」。 「我」是註定要融入「我們」的。科學家發現人的大腦中有鏡像神經元,這會幫助我們模仿他人、體會他人情緒,建立社會關係,這也意味著你的大腦會受到他人影響。每一次聽課、擁抱、微笑、與人深談,我們的大腦都與之前不同。

孩子是要走向集體的,在這以前,父母能做些什麼幫助孩子有更好的集體適應性以及社交能力呢?

1.從孩子出生起,就給予她敏感、即時的回應。我的寶寶在小月齡時,老人告訴我們讓孩子從小自己玩,培養她獨立的品格。也許是希望通過這樣做,孩子以後不會粘著大人。

這樣做是大錯特錯的。我讀過的各發展心理學書籍、心理學專家寫的育兒書,都提出要充分回應小寶寶的一切要求。《全腦教養法》從大腦神經層面給我們予以了解釋:給予充分回應的寶寶,對預期會得到什麼有所期待,對世界建立了信任和安全感。而人的大腦是有適應性的,也就是說,沒有給予充分回應的寶寶,會慢慢「自己玩」,但同時家長失去的恐怕不是那點騰出來的時間能夠彌補的:孩子大腦中和關係、情感有關的神經通路會關閉,嚴重時會徹底關閉。

補充一點書中沒提到的:這種充分、完全的回應,到1歲時可以調整。1歲以後,可以慢慢延遲滿足寶寶,並根據情況拒絕一些要求。但請記得丹尼爾告訴我們的:對孩子保持耐心、共情心和溫和。

2.在家裡和孩子做遊戲。

有些爸爸媽媽願意把孩子送到早教機構,希望在那裡可以開發孩子的人際能力。其實,有個很簡單的教育方式,就是在家裡和孩子做遊戲:過家家,捉迷藏,扔沙包比賽,幻想遊戲等等。

孩子從這些遊戲中獲得了快樂,大腦會分泌一種叫作多巴胺的物質。這種物質會有助於大腦期待下一次的人際互動。這就幫助孩子奠定了以後人際交往的基礎:人際是安全的,與人交往是愉快的。

3.利用好手足之間的衝突

你無法避免孩子們之間的衝突。與其想方設法避免,不如利用他們的衝突來幫助他們成長。當發生衝突時,引導他們注意對方的立場、非身體語言表現出的情緒。如果有孩子來找你告狀,比如「哥哥說我是笨蛋。」,注意不要懟孩子「一個巴掌拍不響,肯定你做了什麼。」,也不要直接訓斥哥哥。首先與孩子「聯結」(在左右腦整合時,丹尼爾介紹過聯結),讓孩子感覺到他被理解,然後再引導孩子說出發生了什麼,幫助孩子看到哥哥的立場。比如「你看到哥哥書上的畫很漂亮,你很喜歡,嗯,然後呢?哦,然後你撕了下來,哥哥不高興了。那我們想一下,媽媽剛給你買的新書包,上面的小熊很可愛,哥哥很喜歡,扯掉了,你會怎麼樣呢?」

此外,丹尼爾也告訴我們,只要手足之間的正面情感經驗多於負面情感經驗,就會幫助他們日後培養出親密、相助的關係。所以,父母可以做的就是:製造環境,創造條件,幫助手足之間有更多積極正面的情感交流。

有些孩子看起來的確更自私一些,除了大腦發育還不健全之外,還有個原因就是天生主管共情和人際關係的神經通路比大多數人的要少一些。這方面我見過一個例子。有次出去玩時,我家小孩(1歲)和一個3歲男孩、5歲女孩一起玩。3歲男孩不小心打了我家小孩一下,5歲女孩很快摟著我家小孩肩膀說:「別難過,小哥哥是和你鬧著玩呢。」她安慰了我家小孩,又寬解了那個3歲男孩。

我還見過一個8歲女孩,她幾乎關注不到別人。她對周圍的任何人都沒興趣,也希望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自己身上。

不管是怎樣的情況,人際關係都可以如肌肉一樣,越練越強壯。孩子每一次嘗試關心他人、理解他人,都會使共情神經通路變得更強。

同時,丹尼爾也提醒我們:

1.保持孩子「我」的獨立完整性。有的孩子為加入一些不良組織費盡心機。這就不是討論融入集體的時候,父母要先幫助孩子有正確的價值判斷,自己獨立的思考能力,完善孩子「我」的獨立完整性。

2.害羞很大程度是父母遺傳給孩子的,但父母如何對待孩子的「害羞」,將決定孩子如何看待自己這部分個性,也決定著孩子以後在這方面的發展程度。

丹尼爾舉了一個例子:伊恩是個害羞的孩子,從小遠離孩子群,羞澀地坐大人腿上旁觀其他孩子唱歌。伊恩的父母從不逼伊恩,他們只是給孩子創造與其他孩子互動的機會,鼓勵、支持、安慰伊恩。伊恩長大後,仍然不是那麼外向,但在人群中感到自在,能直視他人眼睛,有時表現活躍。

丹尼爾在書中告訴我們,幸福的一個關鍵因素是把個人的注意力和熱情投入到他人的利益之中,而非僅僅關注自己的利益。

往大了說,他人的福祉,就是「我」的幸福。從社會層面來講,我們的幸福與他人戚戚相關。從利我的角度說,為他人謀福利,對自己也是有裨益的。不論怎麼看,人都無法離開他人而獨存。想得更廣闊一些,對孩子人際能力的培養,也是在為社會做貢獻。

--完--

往期文章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伊Isabel 的精彩文章:

培養不易怒的孩子,從小抓起

TAG:小伊Isab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