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無厘頭大師,被日本人抓走後撒了個謊,日本人哭了:你趕緊走
原標題:民國無厘頭大師,被日本人抓走後撒了個謊,日本人哭了:你趕緊走
張大千的一生中有榮譽和鮮花,也有各種讓人哭笑不得的趣事。
他年少時被土匪綁架,在牢里認識前清的進士,從此學習寫詩作畫,土匪窩就這麼陰差陽錯地成了張大千的啟蒙之地。
他成名後還回憶自己當了100天和尚就從廟裡逃跑的往事,對這段經歷進行了高度總結,並教育後人:「和尚不能做,尤其是沒有錢的窮和尚更不能做。」這句話不僅充滿喜感,還讓人無法反駁。
其實在當時,只要在允許的次數以內,和尚還俗並不是不可以。蘇曼殊就是和尚中出了名的還俗狂人。但重點是張大千為什麼還俗、怎麼還俗——因為他是個無肉不歡的吃貨。
1920年,張大千借著初戀病亡的由頭,緊追1917年決定出家的梁漱溟、1918年出家的李叔同的「當和尚」風潮,也去寧波一處寺院做了和尚。但是他拼死拼活才熬了100天「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清心寡欲的生活,就覺得自己再這樣下去要崩潰了。
而在他寫的《當和尚的一百天》中,雖然他避重就輕地把自己不想做和尚的原因怪到了無法認同「燒戒」這個規矩上,但他在描寫自己私自溜出寺廟的後文中,依然有細節暴露出他就是餓昏了頭。
事情是這樣的:當時他錢不夠,想打著慈悲為懷的理由說服船夫讓他坐船,沒想到被船夫很現實地大罵一通,還把他「穿的和尚禮服『海青』扯破了,遊方和尚沒有海青,就不能掛單」。
所以事情說白了就是為了掛單——不能掛單的意思就是不能去別的寺廟寄宿、吃飯。一個多月沒肉吃心情本來就不好,現在眼看吃素都吃不上了,張大千頓時失去理智,「一怒之下奪過槳來,就把他打倒」。
藝術家變身魯智深,張大千顯擺完了身手,這下闖禍了。
他到靈隱寺住了兩個月,大概是想著反正打人已經破了戒律,又不能吃肉,這和尚做得實在無趣,正好他二哥來找他,他索性回四川老家吃獅子頭去了。
如果張大千這個一波三折的逃跑還俗故事還不足以讓人感受到他無厘頭的行為特質,那麼從日本人手中完勝逃跑,還把日本人耍得團團轉的故事,就不得不讓人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了。
盧溝橋事變爆發後,張大千從上海匆匆趕往北平去營救家人和自己存在頤和園的藏畫。兵荒馬亂,日軍進村,正常人逃都來不及,偏偏只有他想法奇葩,覺得來都來了,不玩玩太可惜,於是他樂呵呵地先去聽程硯秋唱戲,又跑去頤和園裡避暑,簡直開心得不得了……
結果貪玩貪出大事情:日本人闖入頤和園,把他扣下,讓他為日軍作畫。幸虧其夫人帶著大夫去了憲兵隊,說張大千有肝炎,會傳染,日本人趕緊讓他走了。
張大千曾經千金散盡為收藏,其收藏品自然價值連城。日軍於是又脅迫他交出24箱藏畫,並忽悠張大千說會幫他在北平辦畫展。
不過,張大千雖然在貪玩這件事情上稀里糊塗,對日本人的忽悠,他腦瓜子卻是十分清楚。怎麼辦呢?全家老小和收藏品都危在旦夕。這難不倒他,他腦筋稍微轉了轉,就給日本人出了一個「好主意」。他說:「我的收藏都在上海。讓我的家人們去上海取畫,我在北平等。」這話簡直太落落大方了,日本人想想他說的話既有誠意又很有道理,就把張大千的家人放走了。
家人成功逃脫控制,已經勝利一半。而之前張大千已經找德國朋友把那24箱收藏畫統統運走,現在日本人手裡只有張大千,他會用什麼方法實現這個逃跑計劃呢?張大千嘿嘿一笑:如來佛的五指山我都跑出來了,還鬥不過你們這些日軍?
張大千作品
跟著張大千這麼多年,他的家人也都很有腦子。他們一到上海就進了法租界被熟人保護起來,並開始散播「張大千因污辱日軍已被槍斃」的假消息。大約是仗著當時的通訊技術不發達,他的學生還搞起了「張大千遺作展」。
消息傳到北平,日本人覺得壞事了,本來想拉攏藝術家的計劃怎麼能讓這些滿天飛的謠言破壞了呢?看著日本人急得上火,張大千又一次「挺身而出」,提議要回上海闢謠,否則日本人就會背上殘殺藝術家的惡名——這話簡直是加強版的落落大方,日本人想想他說的話怎麼總是那麼有誠意、有道理,就把張大千放走了……
1945年張大千回到北京,打算買一座前清王府定居,價格是500兩黃金。本來定金都交了,但是張大千聽說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輾轉流落到了北京,立刻決定用買房子的500兩黃金買下這幅國寶,後來又把這幅畫低價賣給了國家。
現在,這幅《韓熙載夜宴圖》依然安安靜靜地被珍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里。
雖然張大千智商高又能隨機應變,但總有此山還比那山高的特殊情況,他也不是每次鬥智斗勇都能成功。
1961年開始,他想把生活在中國大陸的哥哥嫂嫂接到他所在的巴西住別墅,就寫家書開始忽悠,表示只要哥哥嫂嫂到香港和他會面,他就馬上回中國大陸去,還有理有據地做出了回國的實際計劃安排:他要把巴西的「農場、汽車、房賣了可得四五萬美金,隨侍哥嫂回到國內居住也」。
不過,因為他此前已經把幾個侄子忽悠到了巴西,所以這次無論他怎麼寫信,哥哥嫂嫂那邊就是沒有回應,搞得張大千來來回回扯了十幾年皮才終於死心,慨嘆終也有他不能完勝的五指山。
有趣,有料,有深度
關注微信公眾號淘歷史,和T君一起讀歷史
作者|踢 踢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淘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淘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