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波普爾、福柯、德里達

波普爾、福柯、德里達

《東方歷史評論》微信公號:ohistory

1、「如果我們過於爽快地承認失敗,就可能使自己發覺不了我們非常接近於正確。」——卡爾·波普爾

卡爾·波普爾(Karl Popper 1902-1994),學術理論家、哲學家,生於奧地利維也納的一個猶太裔中產階級家庭,畢業於維也納大學。1965年,他經女皇伊麗莎白二世獲封爵位,1976年當選皇家科學院院士。1969年從教壇退休後,他仍活躍於知識界。

波普爾是批判理性主義的創始人。他認為經驗觀察必須以一定理論為指導,但理論本身又是可證偽的,因此應對之採取批判的態度。在他看來,可證偽性是科學的不可缺少的特徵,科學的增長是通過猜想和反駁發展的,理論不能被證實,只能被證偽,因而其理論又被稱為證偽主義。50年代後,他的研究重點轉向本體論,提出了「三個世界」的理論。著有《歷史決定論的貧困》、《開放社會及其敵人》、《科學發現的邏輯》《猜想與反駁》等。

回復v738收聽卡爾·波普爾的一段採訪錄音。

2、「當前的目標並不在於發現我們是誰,而是拒絕我們是誰。」——米歇爾·福柯

米歇爾·福柯(Michel Foucault 1926-1984),法國哲學家、社會思想家和「思想系統的歷史學家」。他對文學評論及其理論、哲學、批評理論、歷史學、科學史、批評教育學和知識社會學有很大的影響。他被認為是一個後現代主義者和後結構主義者,但也有人認為他的早期作品,尤其是《詞與物》還是結構主義的。他本人對這個分類並不欣賞,他認為自己是繼承了現代主義的傳統。他認為後現代主義這個詞本身就非常的含糊。代表作《瘋癲與文明》、《性史》、《規訓與懲罰》、《臨床醫學的誕生》、《知識考古學》、《詞與物》等。

回復v739收聽米歇爾·福柯的一段演講錄音。

3、「人雖遠去,卻比任何時候都更加註視我們。」——雅克·德里達

雅克·德里達(Jacques Derrida 1930-2004),法國哲學家。是20世紀下半期最重要的法國思想家之一,西方解構主義的代表人物,法國著名的哲學家。1983年起任巴黎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研究主任,還是國際哲學學院創始人和第一任院長,法蘭西公學名譽教授。

雅克?德里達生於阿爾及利亞。19歲時回法國就學,1956-1957年在美國哈佛大學深造。60年代成為《泰凱爾》雜誌的核心人物。60年代末與該雜誌分裂。後一直在巴黎高等師範學校任教。曾任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和耶魯大學的訪問教授。

德里達是解構主義哲學的代表人,他的思想在上世紀60年代以後掀起了巨大波瀾,成為歐美知識界最有爭議性的人物。德里達的理論動搖了整個傳統人文科學的基礎,也是整個後現代思潮最重要的理論源泉之一。主要代表作有《論文字學》、《聲音與現象》、《馬克思的幽靈》、《與勒維納斯永別》、《文學行動》等。

以下是雅克·德里達談手與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方歷史評論 的精彩文章:

金與鐵:俾斯麥、布萊希羅德與德意志帝國的建立

TAG:東方歷史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