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葯二性之矛盾
〖 中醫 〗
中醫治療疾病運用藥物直達病所從而以扶正祛邪,在治療不同疾病其病機不同時,可見有用同一種藥物以達到治療的效果,這其中的奧秘無不與藥物本身功效的多面性甚至相反性矛盾性密切相關,如果我們能掌握這些中藥的多面性與矛盾性,將深入的擴張我們的中醫思維和大大提高中醫的臨床療效,現就幾種藥物的矛盾性簡述一番。
1.山茱萸斂而能通
《神農本草經》曰:山茱萸,味酸無毒,主治心下邪氣寒熱,溫中,逐寒濕痹,去三蟲,久服輕身。其味酸性溫大能收斂元氣,振作精神,固澀滑脫。因得木氣最濃,收澀之中兼具條暢之性,故又通利九竅,流通血脈,治肝虛自汗,肝虛脅疼腰疼,肝虛內風萌動,且斂正氣而不斂邪氣,與他酸斂之葯不同,是以《神農本草經》謂其逐寒濕痹也。其核與肉之性相反,用時務須將核去凈。山茱萸得木氣最濃,酸收之中,大具開通之力,以木性喜條達故也。《神農本草經》謂主寒濕痹,諸家本草,多謂其能通利九竅,其性不但補肝,而兼能利通氣血可知,若但視為收澀之品,則淺之乎視山茱萸矣。
2.龍骨澀而能散
龍骨∶味淡,微辛,性平。質最粘澀,具有翕收之力(以舌舐之即吸舌不脫,有翕收之力可知),故能收斂元氣、鎮安精神、固澀滑脫。凡心中怔忡、多汗淋漓、吐血衄血、二便下血、遺精白濁、大便滑瀉、小便不禁、女子崩帶,皆能治之。其性又善利痰,治肺中痰飲咳嗽,咳逆上氣,其味微辛,收斂之中仍有開通之力,故《神農本草經》謂其主瀉利膿血,女子漏下,而又主瘕堅結也。
3.海螵蛸茜草能固能消
《內經》有四烏骨一蘆茹丸,治傷肝之病,時時前後血。方用烏骨四蘆茹一丸,以雀卵如小豆大,每服五丸,鮑魚湯送下。海螵蛸為烏賊魚骨,其魚常口中吐墨,水為之黑,故能補益腎經,而助其閉藏之用,茜草《內經》名茹蘆,即茹蘆根也。兩葯為收澀之品,又具有開通之功。諸家本草,載此二葯之主治,皆謂其能治崩帶,又皆謂其能消瘕。張錫純曾治鄰村劉氏婦,其月信月余不止,前醫開以安沖湯去海螵蛸,茜草,謂其消瘕故去之,張錫純於原方不動,一劑即愈。可見海螵蛸茜草需固則固需消則消。
一葯二性之矛盾,擴大了臨床藥物的多元性,使得臨證處方更加靈活,除了一種葯的兩面性外,往往一種藥物的劑量也會擴張其運用,如有人臨床經驗茯苓30克以上有利尿作用,而黃芪20克以下有利尿作用,大於30克則抑制等等,然而這些知識的獲得需要我們繼往開來,在歷代醫家的理論實踐中繼續大量的理論與臨床,逐步探索!
喜歡
分享
or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