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並不需要一支匹敵美國的水面艦隊,從地理條件說起
最近關於俄羅斯海軍,國內的軍事愛好者打了不少口水仗。出現爭論的原因在於最近俄羅斯一些媒體的報道和評述,前腳剛有專家聲稱俄羅斯應該依靠中國的技術和產能發展海軍,後腳就傳出俄羅斯中型船用燃氣輪機研發成功、23560型核動力驅逐艦可能於未來兩年開始建造的消息,結果搞得誰也看不出俄羅斯海軍的「套路」。不過,先不談俄羅斯海軍到底應該是「造不如買」還是該「自力更生」,有一個更主要的問題卻始終遭到忽視:俄羅斯究竟是否需要一支以大型戰艦為主的水面艦隊?
談及俄羅斯海軍時,很少有人注意的一個問題是俄羅斯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海軍。軍事愛好者們在評判俄羅斯海軍時往往容易犯兩個錯誤,第一是以本國海軍為標準,第二是以歷史上的俄羅斯/蘇聯海軍為標準。但需要注意的是,任何國家的軍事力量都是為國家安全需求服務的,歷史情況僅能作為參考而非評價標準,本國情況更不能隨便套到其他國家。對於目前的俄羅斯來說,建設一支類似中國海軍的龐大的水面艦隊,其實既無必要也無可能。
從自然地理條件來說,俄羅斯是一個海洋條件極差的國家。俄羅斯北臨北冰洋,其漫長的海岸線大部分位於極圈以內,每年有著半年以上的封凍期。這種情況對於俄羅斯來說是兼有利弊的:一方面,俄羅斯向北的航路嚴重受阻、自身的海上力量難以打出去;另一方面,其他國家也基本沒有從北冰洋方向對俄羅斯發起海上進攻的可能。俄羅斯西部臨近波羅的海和黑海,這兩個海域屬於不折不扣的封閉海,在這種海域海軍能發揮的作用很有限,因此不要說俄羅斯,沿岸其他國家的海上力量規模和水平也都很一般。而俄羅斯東部的太平洋沿岸地區,則面臨著冬季冰期長、缺乏天然良港的問題,同樣不適合大規模部署海軍。另外,在太平洋方向上,俄羅斯也缺乏傳統的海上競爭對手(美國也是太平洋沿岸國家,但除阿拉斯加,其餘部分距離俄羅斯太遠,而阿拉斯加同樣沒有美國海軍的大規模部署)。
而從海上利益和海洋安全形度來說,俄羅斯就更沒必要建設大型水面艦隊了。對於海上武裝力量來說,其最主要的存在目的在於維持海洋利益、保障海上航線安全。俄羅斯目前的出口產品結構中以重工業產品、資源類產品和農產品為主,除了軍事裝備的用戶遍及世界各個大洲,其重工業產品的用戶基本限於原蘇聯的各加盟國,資源類和農產品的客戶則集中在歐洲和東北亞。上述國家與俄羅斯同在亞歐大陸,俄羅斯向這些國家出口產品走水路大多數情況下反而繞遠,因此俄羅斯海軍也就失去了保障海上航線安全的作用。目前俄羅斯海軍以中小型艦船為主的水面艦隊,事實上很符合俄羅斯的實際需求。如果盲目發展大型艦船,反而會陷入大而無當的窘境。
可以說,目前的俄羅斯海軍水面艦隊,正在逐漸回歸與俄羅斯國家定位相稱的地位。目前的俄羅斯不是當年的蘇聯,沒有與美國競爭世界霸主的必要性(當然也沒那個本事),因此建立一支嚴重依賴海外基地的全球性艦隊完全沒有必要。雖然每年俄羅斯都在國家軍事學說里闡述遠洋海軍的必要性,然而從實際作為來看,俄羅斯對於自身需求什麼樣的海上力量這個問題是非常清楚的——再怎麼說,俄羅斯海軍也是擁有十幾艘驅逐艦、並且還擁有航母和巡洋艦的大型海上力量,雖然裝備比較老,但從規模上比起絕大多數國家(包括歐洲那一票老牌海上強國)都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然而最近兩年除了「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航母和「莫斯科」號巡洋艦外,其餘的大型艦船除了參與演習基本連港都不出,如果說俄羅斯確實需要用水面艦隊維護海上利益,這種明顯不正常的局面,該如何解釋呢?
最後,筆者必須強調一點,上述關於俄羅斯海軍問題的推斷完全基於目前的情況。如果未來俄羅斯經濟恢復到較高水平、且又有了同美國(也可能是其他國家)競爭海上霸權乃至全球領導權的意願,介時俄羅斯預計仍然會走上蘇聯時代海軍建設模式的老路。但未來的情況,是難以預料和推測的(當然從目前俄羅斯的國家實力看來,至少在經濟上追趕主流經濟體已經沒什麼希望了,缺錢的結果就是只能整天做春秋大夢)。路漫漫其修遠兮,對於俄羅斯海軍這支正在蛻變和重新定位的海上力量,未來的路該怎麼走,還是讓時間來揭曉答案吧。
TAG:軍機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