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風雨松柏有本性——淺說劉禎

風雨松柏有本性——淺說劉禎

張意中

1966年生於湖南省,曾組織碧波文學社並出任首任社長,後放棄教師工作崗位,移居山東東平縣,旅居濟南多年,曾在山東友誼出版社等單位做文字校對工作。現任東原詩社社長、水滸詩院副院長、《水滸詩刊》編輯部主任。1984年初開始業餘文學創作,相繼在《湖南文學》、《山東文學》、《時代文學》、《黃河詩報》、《當代詩歌》、《星星詩刊》、《青年文學》和《人民日報》、《中國國防報》、《中國婦女報》、《作家報》、《大眾日報》、《山東國防報》、《山東郵電報》等數十家報刊發表詩文2000餘篇(首),多次獲文學獎(全國級21次、省級7次、地市級3次、縣級4次)。

白色森林

 千·次元

Smile_小千;小T 

00:00/00:00

《淺說劉禎》

漫步在古稱東原的泰西這方熱土,傾聽著東平湖的波浪與岸邊山巒上的松柏在風雨中共鳴之聲,恍然間,我看見有位披髮著袍的古人迎面走來,時而且行且歌,時而仰天長嘆……他是誰?他不就是一千八百年前的那位為人狷傲的劉禎嗎?!

是的,回眸祖國古代文學的浩瀚史卷,不可無視與曹植並稱為「曹劉」的建安七子之一劉禎(公元170—217年)。作為建安文學陣營中的一員驍將,作為我國五言詩的奠基人之一,劉禎如一株沃野綠岡上的青松,總是鮮活地挺站在文學史壇上,總是昂首直立於我們後來者的視野里。

詩人自有詩人的性格。劉禎字公幹,山東東平人,出身於庶族地主家庭,其父劉恭「少有清才,以文學見貴」,曾任野王令且清廉正直。劉禎受家庭影響,形成了剛正不阿、行為超凡的秉性。據《三國志?王衛二劉劉傅傳》注引《典略》記載:有一次,曹丕宴請諸文士,時任丞相椽屬(椽屬,相當於現代秘書、助理之類的屬吏)的劉禎也在應邀赴宴之列。當「酒酣坐歡」之際,曹丕讓夫人甄氏出拜。這甄氏原本是袁紹之子袁熙的妻子,袁氏兵敗後即被曹丕私納。對此,劉禎很是厭惡。當甄氏出現時,「座中眾人咸伏,而禎獨平視」。聞知「禎獨平視」,曹操這位奉行「唯才是舉」的丞相卻無法容忍劉禎的耿直舉動,以不敬之罪將劉禎逮捕入獄,並判其服勞役。劉禎這種鄙視權貴、鳳立雞群的行為,即使宰相之「肚」也不能容納的呀!在一千八百年後的當代人眼裡,這個劉禎也許真有點「不識時務」,巴結還來不及哪,幹嘛得罪頂頭上司、新權貴,給自己找不痛快呢?

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後來,坐上了龍椅、成為魏文帝的曹丕一時興起,曾賜給劉禎一條廓落帶(即一種裝飾性帶子),過後又反悔欲索回,便寫信嘲弄劉禎不配佩戴此帶。人家已當上了至高無上的皇帝,曾賜你的東西再索回,那是人家的權力,你劉禎就應該相識一點,乖乖地及時奉還。可才思敏捷的劉禎偏要說「不」,他回敬道:「貴有所御,賤者所先也。故屋初成而大匠先立其下,嘉禾始熟而農夫先嘗其粒。恨禎所帶,無他妙飾,若實殊異,尚可納也。」劉禎以珍寶皆出自「下人」之手的「歪理」巧妙地回答,弄得貴為皇帝的曹丕再也不好意思索要一條小小的廓落帶了。看,這個劉禎的行為也太「書生氣」了!與當今一些「公僕」千方百計給上司送禮上供以求榮求利求官相比,劉禎簡直就是「傻冒兒」一個!

不過,歷史與上蒼一樣是公允的。劉禎的這種耿直秉性,雖註定了他不可能在仕途上有大的作為,而正是他具有的這種情性,才使他在耳聞目睹了東漢王朝衰亡及新老封建權貴相互殘殺、黎民百姓倍受兵荒馬亂之苦的亂世慘景之後,「感於哀樂,緣事而發」,能夠吟唱出一曲曲反映現實生活、抒發時代真情實感的蒼悲壯歌。

有點奇怪么?「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及後來登上龍墩的曹丕,雖說不能容忍劉禎不畏權貴的性格,但對他非凡過人的才氣和文學造詣的深妙還是十分重器的。曹丕曾在《與吳質書》中稱讚劉禎「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只可惜,劉禎的那個時代既無發表詩歌的報刊也無出版專著的出版社,更不能買書號出書賺稿費,其作品傳於後世者甚少,大都散佚啦。而流傳至今的劉禎詩作,也僅有十五首。明朝人張溥編選的《漢魏六朝三百名家集》,也僅輯錄《劉公幹集》一卷。這與當今一些著作等身且自產自銷的「寫家」們相比,也的確少得可憐啦。

然而,詩不在多,佳作即能傳世。劉禎的十餘首詩作,卻倍受歷代人所稱道、推崇。鍾嶸在《詩品》中把劉詩列為上品,稱其「仗氣愛奇,動多振絕,真骨凌霜,高風跨俗,但氣過其文,雕潤恨少。然自陳思之下,楨稱獨步」。劉勰在《文心雕龍》中亦稱「公幹氣褊,故言壯而情駭」。謝靈運這位南北朝時的山水詩宗師,在《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序中也評價「劉禎卓犖偏人,而文最有氣,所得頗徑奇」。元代詩歌大家元好問對劉禎更是推崇倍至,把他與曹植並稱為「兩雄」。由此看來,劉禎創作的具有壯而不密、,風骨豪邁特色的詩作,不僅促進了「建安風骨」的形成,而且直接影響了無數的後世詩人。

劉禎的詩歌傳世太少,我們當代人無法窺其全貌。從僅見的十五首詩作來看,劉詩的內容主要是酬答親朋和抒發個人抱負兩個方面。其詩作《贈從弟三首》,雖然冠以「贈」字,但從內容上看應屬個人抒懷詩,且被公認為是體現作者人品個性和藝術風格的代表作。這三首詩分別禮讚了蘋藻、松柏、鳳凰這些藝術形象的貞潔品格,既有對從弟(即堂弟)的讚許和勉勵,更是劉禎本人堅貞剛正性格的形象化表白。其第二首詩寫道: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悽,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霜,松柏有本性。

據說,該詩興意於泰山腳下,寫就於故園古州東平的白佛山(又名危山),而劉禎死後亦葬於鄉土,其「墓銘及神道碑均在危山」(據《東平州志》)。文如其人,詩亦如其人。劉禎的人品詩品為後來者所稱道,也就不足為奇啦!

細細品讀一番劉詩便知,後人把其《贈從弟三首》稱為「詠志」詩,並認為僅憑此三首詩亦可為詩人在文學史上贏得重要席位,並非虛譽之談,當然更非溜須之辭了。誦讀劉詩時,不能不令我們想起陳毅元帥的詠松詩:「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運乖出詩人。「劉禎現象」值得我們玩味,更值得我們深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羊羊 的精彩文章:

鄭敏:金黃的稻束,站在割過的秋天的田裡

TAG:詩羊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