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徐志摩誕辰121周年,他的一生,活得認真執拗,又過得隨性自在!

徐志摩誕辰121周年,他的一生,活得認真執拗,又過得隨性自在!

2018年1月16日,是徐志摩誕辰121周年的紀念日。

迪迪姐最初認識徐志摩,是因為他的一首詩 ——《再別康橋》。雖然那時候還在上小學,並不懂得這首詩裡面的情感。至於那時候為什麼喜歡這首詩,可能是因為它真的很容易背下來吧。就像: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到現在,迪迪姐都可以倒背如流。只是越長大越能理解這首詩表達的意義,真的,徐志摩怎麼會寫出如此有溫度的詩呢?

林語堂曾評價:「志摩,情才,亦一奇才也!」。

今天,就讓我們穿越到那傳奇的民國歲月,重新認識一下徐志摩。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海寧硤石人,現代詩人、散文家。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01

徐志摩求學經歷

1908年在家塾讀書,成績總是全班第一。

1910年,徐志摩滿十四歲時,離開了家鄉,來到杭州,考入杭州府中學堂,與郁達夫、厲麟是同班。他愛好文學,並在校刊《友聲》第一期上發表了他人生中的第一篇作品——《論小說與社會之關係》。

1915年夏,徐志摩畢業於浙江一中,接著考入上海浸信會學院暨神學院(滬江大學前身,現為上海理工大學)。

1916年秋,生性好動的徐志摩並沒有安心念完浸信會學院的課程,離滬北上,到天津的北洋大學(天津大學)的預科攻讀法科。

1917年,北洋大學法科併入北京大學,徐志摩也隨著轉入北大就讀。在校期間,他不僅鑽研法學,而且攻讀日文、法文及政治學,並涉獵中外文學,這又燃起他對文學的興趣。這一時期,他拜梁啟超為老師。

1918年,徐志摩離開北大,赴美國學習銀行學。留學第一年,進的是美國烏斯特的克拉克大學,入學十個月即告畢業,獲學士學位,得一等榮譽獎。但他並不以此為滿足,當年即轉入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院,進入經濟系。

1919年,徐志摩的學習興趣,逐漸由政治轉向文學,並獲得了文學碩士學位。

1920年,徐志摩離開美國,在「倫敦政治經濟學院」里待了半年。此時,他結識了林長民及其女兒林徽因,並由於林長民介紹,認識了英國作家高斯華綏·狄更生。

1921年由於狄更生的介紹和推薦,徐志摩以特別生的資格進了康橋大學(現劍橋大學)皇家學院,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開始創作新詩。

02

徐志摩的文學創作之路

1922年返國後在報刊上發表大量詩文。

1923年春,徐志摩在北京辦起了俱樂部,編戲演戲,逢年過節舉行年會、燈會,也有吟詩作畫,徐志摩出於對印度詩人泰戈爾一本詩集《新月》的興趣,提名借用「新月」二字為社名,新月社便因此而得名。

1924年與胡適、陳西瀅等創辦《現代詩評》周刊,任北京大學教授。印度大詩人泰戈爾訪華時任翻譯。

1925年以前,徐志摩自己除了作詩以外,還聯絡新月社成員從事戲劇活動。10月,徐志摩接編《晨報副刊》,同年任北京大學教授,赴歐洲,遊歷蘇格蘭、德國、義大利、法國等國家。

1926年4月1日,在北京主編《晨報》副刊《詩鐫[juān]》,這時,聞一多已由美國回國並參加了《詩鐫》的編撰工作。除第三、四兩期由聞一多和第五期由饒孟侃負責編輯外,其全各期均由徐志摩主編。發表的《詩刊弁[biàn]言》和《詩刊放假》也是徐志摩執筆。同年創辦《新月》雜誌。

1928年11月6日,作《再別康橋》,初載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署名徐志摩。《新月》一共出刊四卷四十三期。

1930年任中華文化基金委員會委員,被選為英國詩社社員。1930年冬,徐志摩到北京大學與北京女子大學任教。

1931年1月20日,徐志摩與陳夢家、邵詢美、方瑋德等又辦了一個《詩刊》季刊,徐志摩被推選為筆會中國分會理事,出了四期。

03

與泰戈爾的深厚友誼

新月社創建後第二年,泰戈爾訪華,徐志摩和林徽因任翻譯。在此期間,徐志摩一直陪伴在泰戈爾左右,除擔任翻譯工作,排演泰戈爾的戲劇外,還陪泰戈爾遊山玩水,深得泰戈爾的喜愛。

兩人建立了非常深厚的友誼。泰戈爾給徐志摩取了一個印度名「索思瑪」,徐志摩則直呼泰戈爾「老戈爹」。同年7月,徐志摩又陪同泰戈爾訪問了日本。

後來,徐志摩受桃色新聞困擾,為了躲避風頭正勁的流言(著名詩人徐志摩愛上有夫之婦陸小曼),徐志摩選擇了出遊歐洲。此次出遊,也有泰戈爾的邀請,他希望能在義大利見到徐志摩。

1929年,泰戈爾去美國和日本講學,順便到上海看望了徐志摩和陸小曼。徐志摩夫婦為泰戈爾精心設計了印度式的住房,泰戈爾和他們相處得像家人一樣。

04

徐志摩說,他只有愛

徐志摩曾這樣描述自己:「我是一個極空洞的窮人,也是一個極豐富的富人,我有的只有愛!」。

徐志摩這一生,愛情對於他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沒有愛情, 他也許不會成為浪漫的詩人, 更不會寫出那些膾炙人口的詩句。

他與張幼儀、林徽因和陸小曼之間的感情糾葛,給徐志摩的人生增添了許多艷麗的色彩。

1915年10月,徐志摩的第一場婚姻,遵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娶了他並不了解的張幼儀,愛情自是沒有。婚後不久,徐志摩便收拾行李上天津讀大學,兩人很少聯繫。1921年,張幼儀前往英國尋找徐志摩,就是在這一年徐志摩提出離婚,結束了一段沒有感情基礎的婚姻,對於徐志摩來說,這應該是解脫。

1921年,徐志摩認識了林徽因。兩人交往甚密,徐志摩對林徽因一往情深。徐志摩寫給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詩,體現了徐志摩對林徽因感情的最好直白,一見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這就是世俗所難理解的一種純情。

而徐志摩也因苦戀林徽因無果,在歐美輾轉徘徊了4年最終放棄學業,1922年,告別康橋。回到北京的徐志摩常與朋友王賡[gēng]相聚,也因此認識了王賡的妻子陸小曼。兩人相識相愛,愛意正濃的徐志摩為陸小曼寫下了《愛眉小札》,濃烈熾熱的文字,吐露著愛人的纏綿深情。1926年兩人結婚,也就有了梁啟超那段頗為有名的「證婚詞」。

證婚詞

「我來是為了講幾句不中聽的話,好讓社會上知道這樣的惡例不足取法,更不值得鼓勵:

徐志摩,你這個人性情浮躁,以至於學無所成,做學問不成,做人更是失敗,你離婚再娶就是用情不專的證明!

陸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過來人,我希望從今以後你能恪遵婦道,檢討自己的個性和行為,離婚再婚都是你們性格的過失所造成的,希望你們不要一錯再錯自誤誤人。

不要以自私自利作為行事的準則,不要以荒唐和享樂作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當作是兒戲,以為高興可以結婚,不高興可以離婚,讓父母汗顏,讓朋友不齒,讓社會看笑話!

總之,我希望這是你們兩個人這一輩子最後一次結婚!這就是我對你們的祝賀!―――我說完了!」

1931年,徐志摩要參加林徽因的演講會,他搭乘中國航空公司「濟南號」郵政飛機由南京北上,因大霧飛機撞在了濟南的山上,不幸離世,享年33歲。

在他短短的34年生命里,曾經留下無數膾炙人心的詩句。

徐志摩詩選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雲,

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訝異,

更無須歡喜——

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客中》

今晚天上有半輪的下弦月;

我想攜著她的手

往明月多處走——

一樣是清光,我說,圓滿或殘缺。

園裡有一樹開剩的玉蘭花;

她有的是愛花癖,

我愛看她的憐惜——

一樣是芬芳,她說,滿花與殘花。

濃陰里有一隻過時的夜鶯;

她受了秋涼,

不如從前瀏亮——

快死了,她說,但我不悔我的痴情!

但這鶯,這一樹花,這半輪月——

我獨自沈吟,

對著我的身影——

她在那裡,阿,為什麼傷悲,凋謝,殘缺?

《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沙揚娜拉》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

沙揚娜拉!

《闊的海》

闊的海,

空的天,

我不需要,

我也不想放一隻巨大的紙鷂,

上天去捉弄四面八方的風。

我只要一分鐘,

我只要一點光,

我只要一條縫,

——像一個小孩爬伏

在一間暗屋的窗前,

望著西天邊不死的一條縫,

一點光,

一分鐘。

你還知道徐志摩的哪些詩句?記得留言分享給大家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啟迪天賦營 的精彩文章:

中國近現代教育第一人

TAG:啟迪天賦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