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靈科技顧嘉唯:AI需要聚焦「場景」才能發揮更大價值
「人工智慧將重塑人機共生的關係,從萬物互聯走向萬物智能過程中,將會有一類產品是擁有靈性的。萬物有靈,是我們品牌的源起。」
這是物靈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顧嘉唯在此前接受雷鋒網採訪的時候所說的一句話,關於這位前「百度少帥」的故事,雷鋒網此前已經報道了不少,大多圍繞之前他在百度和微軟研究院時做的人機交互前沿技術和深度學習研究領域的成果,而在剛剛過去不久的CES 2018上,雷鋒網又見到了顧嘉唯,不過,這回是跟他聊的更多的是產品理念和體驗層面的東西。
在CES 2018的物靈展台上,物靈科技帶著他們Luka繪本閱讀機器人和之前紅得發紫的網紅社交機器人Jibo亮相,並且,在物靈展區還同時亮相了一百台Luka,搭了一個規模不小的「合唱團」來表演,現場這兩款機器人確實吸引了不少人的圍觀。
關於Jibo,雷鋒網已經無需過多介紹,扛著「全球首款社交機器人」的稱號,Jibo在2014年就火遍了全球。而物靈的Luka,則是2017年9月份正式開始發售的一款機器人新產品,是一款面向2到8歲學齡前兒童的繪本閱讀機器人,簡單來說,就是憑藉計算機視覺圖片識別相關的技術,可以讓機器人精準快速地識別眼前的繪本,結合自然語言和語音的技術,給孩子繪聲繪色的講述出來,這種「翻到哪頁講哪頁」的體驗感,像是利用AI技術升級之後的「點讀機」。
不過,顧嘉唯跟雷鋒網這樣解釋:Luka跟市面上的故事機點讀機不同,是用AI技術去升級那些傳統產品,物靈在已有老需求基礎上賦以全新的體驗增益,從使用價值上來講是極大提升的。
據物靈展台的工作人員介紹,目前Luka覆蓋了上萬本優質精選繪本的內容,並且為這些繪本特別提供了音頻內容,這些音頻內容除了來自兒童教育專家、繪本專家和專業聲優之外,也支持UGC用戶自己創作,讓家長可以通過這個平台共享自己朗讀得不錯的內容。
相對於這樣精選內容和龐大的覆蓋面來說,點讀筆就成了一個過氣了的低維產品,網上很多流行的點讀設備都是預置固定內容,用戶可能需要購置更多不同品牌的點讀筆或點讀機,或者要很麻煩地貼各種條形碼到書上,每次掃描下載到本地才能得到更多的內容,而用戶在購買Luka後,無需家長繁複的手動操作,Luka會不斷自動升級更新的的雲端擴展能力也是遠強於傳統點讀產品的,孩子們可以在Luka平台上獲得持續擴充、源源不斷的新繪本和新內容,並且Luka通過已有學習的結果,已經做到「家裡隨便一本兒童繪本拿過來就能讀」的能力。
用顧嘉唯的話說:點讀筆是上一個時代的設備,與Luka的區別是非聯網設備和聯網設備,但實際體驗上就好比智能手機與功能電話的差別,膠囊咖啡機與速溶沖泡咖啡的不同。
在聊Luka這款機器人的時候,關於為什麼要做一款兒童繪本機器人,顧嘉唯也解釋了其中的核心理念:
機器人的市場很大,是智能手機這樣一個全民介質之後的最大市場盤子。大家能夠看到近幾年AI的落地場景越發清晰。例如,大家都在一窩蜂地做無人駕駛、新零售等。我們則先從做家庭場景起步,做「HOME AI」, 就像信息終端最早的普及,是電話座機進入千家萬戶時開始。顧嘉唯認為家庭機器人必須針對家庭成員有細分場景具備有效價值。物靈選擇從「KID AI」開始。
家長需要陪護孩子,孩子需要娛樂。這就是很大的場景。從這個角度來看,家庭超級機器人和兒童教育機器人都很重要。這是出於我們來自數據驅動的同時,我們對技術邊界的理解。現階段,家庭超級機器人可以先從實現低階的、自動化的場景解決最初級的需求(比如掃地機器人)。但終極的需求,肯定是包括端茶送水在家裡什麼都能做。兒童陪護場景也是相同道理,終極形態就是當保姆看護孩子。前者是家庭的剛需,後者是對有小孩的家庭更有需求。
我們再回頭看兒童教育機器人。
首先來看,市面上的那些主打語音交互的機器人的使用體驗好嗎?多數是達不到用戶的預期的。
也許兒童的使用預期會低些,所以針對兒童場景的語音交互現在是可用,也僅僅是可用,這也就是將語音互動當作主功能讓孩子經常互動,是達不到用戶黏度的原因。長期看,兒童教育機器人的所謂終極形態是陪護兒童,逐漸成為集娛樂和教育與一身的成長夥伴,但短期內,需要有價值點足夠強的產品,使用粘性和頻次都很重要。
所以我們圍繞繪本出發,基於場景,先用低維度但技術穩定性很高的解決方案,來支持體驗相對穩定的場景。否則就跟掃地機器人一樣,開始沒有循線路徑規劃等邏輯只是模糊匹配,在家裡各種隨機碰撞,類似一樣道理。我們先限定出清晰的技術應用邊界——基於繪本內容的互動,基於繪本內容的語音交互和對話邏輯,所帶來的體驗就是可控的。若你有孩子,就知道繪本的應用頻次很高,Luka的價值就會放大。
據顧嘉唯透露,Luka發售四個月以來,已經開始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了,從Luka的價格區間來看,是定位在機器人產品上,在這個價位上能有這樣的銷售情況,說明是獲得了家長和市場的認同的。物靈在CES期間也正式發布了Luka英文版,並將於今年面向北美 、澳洲和新加坡等區域進行投放。總得來說,Luka是一款基於清晰場景的機器人,是物靈「KID AI」布局的一部分,顧嘉唯說,先把目光聚焦的部分做好,接下來如果想擴展,將兒童場景覆蓋做大的話,也有不小的空間。
Jibo社交機器人在物靈今年CES展台上,可以看棚頂掛著的條幅上有兩個關鍵詞:KID AI、HOME AI。顧嘉唯表示,這是物靈的戰略核心。Luka是目前已有的面向兒童(KID)的AI消費品,而在家庭(HOME)方面,擺在主檯面上的Jibo當仁不讓。了解過的讀者都應該記得,Jibo從發布到出貨,一波三折,早在2014年初就已經公之於眾的Jibo,甚至早於Amazon Echo發布的時間,作為定義這個品類的經典產品,經歷了整個社交機器人風口的興起。談起Jibo的之前的「跳票」,顧嘉唯表示:Jibo這樣的AI機器人,若是讓Apple、Google、Amazon來做,時間也不會短。
Jibo的難點在產品體驗,要實現最初定義的主動察言觀色的proactive能力。Google、Amazon的智能音箱產品基本可以滿足用戶預期,是因為用戶買的時候就當它是音箱來買的,它能實現音箱和簡單的語音交互就好。但Jibo是智能家庭機器人,不是簡單的智能音箱。
AI機器人的開發難點,在於如何滿足用戶預期。產品的本質,是要滿足用戶的高頻應用場景。智能音箱的本質是80%的用戶買入後一定會拿它聽歌。那機器人產品的本質是什麼,可能大家以為機器人能做任何事情。但今天任何公司都無法做出這樣的產品來滿足大家的期望。
物靈一直以來提到的夥伴關係式交互LingUI,就是AI機器人在更懂你的前提下,與你發生不同互動。Jibo的一些應用場景很有代表性,例如它看到你一個人回家進門,會直接把燈打開。此外,Jibo是有情感和個性表達的,若你不是一個人回家進門,而是擁著自己的女朋友一起回來,它會抬起頭看著你們,然後先用一個只有你們之間熟悉的方式來問你要不要開燈,而不是突兀的開燈。不過,Jibo也不是每次都要問你的需要,會根據你過往的使用習慣來adapt場景需求。做到積極主動的更懂你,跟你互動。
想做這種體驗的產品,要比做智能音箱難度更高。
2017年9月份,Jibo才正式發貨,在其上市之前的一段時間,國內外湧出無數社交機器人產品,在過去三年時間,由Amazon Echo和Google Home帶起來的一股家庭信息入口之爭,可謂是如火如荼,現在國內的百度DuerOS,阿里天貓精靈,騰訊的小微和叮噹,科大訊飛等紛紛入場,在今年CES上明顯趨勢,智能助理正和自動駕駛一樣成為這個時代的最強音。客觀地說,Jibo確實錯過了一個風口正盛的大好時機,不過顧嘉唯對此並沒有顯得十分介意:
Jibo的模仿品很多,上市的時間也比我們快,毫不誇張地說,現在幾乎所有家庭智能產品要不就是Amazon Echo的copycat,要不就是Jibo的copybot,但是產品上市,相比產品熱賣以及佔據品類是不同的概念,只是外殼很像的產品不會影響到我們,家庭機器人的路還很長,不是搶一下風口就可以的 。
不是技術的「核心技術」產品本身的體驗才重要
我們從不強調自己技術多麼厲害。
在與雷鋒網的聊天中,顧嘉唯強調到,物靈是產品生態型的公司,自己相關的人工智慧的技術是躲在背後的。
因為消費者不需要知道一個公司的技術多牛,用戶只要體驗好就可以了,就像很多人都覺得Apple產品體驗很好,覺得它是整合了別人的技術,但這是因為大家對它認知不夠,其實蘋果幾乎都是自己的技術(收購的技術公司也算是自己的技術),但它從來不會去炫技,而是等技術成熟度較高的時候,在合適的場景下再提供給用戶,比如iphone x的面部識別功能。物靈就是這樣一家在人工智慧時代的產品生態型公司,因為了解目前AI技術邊界在哪,所以才要找到場景和細分人群來做產品定義,來滿足甚至超越用戶的預期。
別的公司也可能會有相同的技術開發高手,可能也能做到跟你類似的產品,但真正的壁壘,是產品本身和體驗,是內容和用戶的積累,以及承載在體驗之下的品牌認知。我提到幾次Apple,是因為它的技術一點都不差,但它不對外強調,沒必要,大家只知道Apple品牌和產品體驗很好就行。
聚焦才能做的更好
從目前的機器人來看,消費級機器人多數核心賣點都在語音交互上。
顧嘉唯說物靈之前積累的技術厚度和強項是計算機視覺,可以說是眼睛的能力。在語音交互方面的語音和語義,語音是耳朵,語義是大腦。顧嘉唯說語音短期內尚還不算是物靈的強項,物靈也正與各家開展廣泛合作。而語義理解是物靈自己在做的,不過對於做語義這件事情,顧嘉唯也有他自己的認知:
若有說公司說自己語音語義技術很強,我覺得有待商榷,因為不存在一個大而全什麼都能做的語音交互技術,它一定要在一個細分領域裡,不斷打磨場景才能實現。我們目前可以說在兒童內容領域的積累還是很不錯的,但不敢說在家庭場景里絕對領先,因為現階段還沒有人能做到完全深入,One for all的整體方案還不存在。
這跟一開始顧嘉唯強調的「物靈只做KID AI和HOME AI」是一樣的,聚焦一個領域,然後再聚焦一個場景,用AI給這個場景賦能,盡最大可能解決這個場景下的所有問題,這才是AI在應用中最切實際的做法,這樣才能發揮目前AI技術的更大的價值。
※柯潔再次成為圍棋 AI的benchmark,這次讓二子也落敗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