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是蘇軾生命最後階段的作品,也是一首悲憤哀怨的自挽之歌

這是蘇軾生命最後階段的作品,也是一首悲憤哀怨的自挽之歌

在宋代文學史上,蘇軾蘇東坡可謂聲名赫赫。他少年得志,但中年卻一生飄零。一生仕途接連受挫,被貶之地距離京城越走越遠。雖然這成就了他千古詩名,但是作為一個個體,他的悲哀無人能夠體察。

而這種說不出口的傷痛,都在他的這首絕筆詩作當中。這是蘇軾生命最後階段的作品,也是一首悲憤哀怨的自挽之歌。且看: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這首詩題目是《自題金山畫像》,全詩都是6字句,但是卻寫出了詩人的心態處境,寫出了詩人自己的人生遭遇。當是時,詩人從被貶之地嶺南回歸,途經鎮江金山寺,見到昔日自己的畫像,內心不勝感慨,遂寫下此詩。然則半年之後,詞人就撒手人寰,駕鶴而去。

這首六言詩,乃是蘇軾的絕筆之作。

開篇兩句「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寫自己年邁,寫自己今日的心態與處境。意思是經歷了這麼多年的磨鍊,我的心靈已然寂靜無欲了,不會再為外物所動。如今回顧自己的這一生,可謂漂泊不定,好似無法拴系的小船。詞人雖然滿含著酸楚,但是這兩句卻寫出了自己胸襟坦蕩的一面。

後兩句「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則直指自己被流放的人生遭遇,黃州惠州儋州都是自己曾經被流放之地。在這其中,有多少委屈,多少哀傷,多少希望被扼殺?幾十年的光陰如此被浪費,詞人內心的哀傷可想而知。但是即便如此,詞人內心卻依然身處逆境而又隨遇而安,備受人生折磨卻活出曠達人生!

這首絕筆詩,是蘇軾生命最後階段的作品,寫出的是詩人暮年對於人生的感悟以及心靈觀照,也是詩人一生政治命運與人生悲劇的集中體現。詩人的曠達,詩人的悲憤都在其中可以管窺一二。

在岳希仁的《宋詩絕句精華》當中,評論者如此評價:「這是詩人生命最後階段的作品。精鍊概括了他一生的悲慘境遇。一代文豪。英才天縱。回首往事。唯存貶謫。其遭際之坎坷遂成千古傷心事。」

可嘆!

本文圖片全部來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張侃詩詞 的精彩文章:

思念家鄉卻又不舍歸去,都在這句「莫道春來便歸去,江南雖好是他鄉」

TAG:老張侃詩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