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944》里的這場陣地戰,德軍為什麼能贏?

《1944》里的這場陣地戰,德軍為什麼能贏?

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夾在蘇德之間的愛沙尼亞的地位非常的尷尬。

正如愛沙尼亞電影電影《1944》中所演到的一樣,在大國博弈的背影下,小國的命運往往悲劇而蒼涼。

在整個二戰期間,愛沙尼亞人有的在蘇聯軍隊服役,有的在納粹德軍中服役。他們所認同的意識形態不同,於是選擇為各自不同的陣營賣命。

在戰場上,刺刀見紅,機槍掃射,不過打著打著發現才發現,制服不同,但大家其實都是愛沙尼亞人。

進入1944年,蘇聯反攻愛沙尼亞,達到了坦能堡防線。

在《1944》開場的第一段鏡頭當中,非常完美的詮釋了一場二戰的經典陣地攻防戰,單從結果來看,這場戰鬥儼然就是一場單方面的屠殺。

時間:1944年7月27日

地點:一個叫坦能堡防線西內馬陵(擲彈兵山)的小地方

地形:山谷特徵。

黨衛軍佔據優勢,其陣地的前方非常類似於山谷,可以居高臨下,以逸待勞,處於優勢防守姿態,陣地體系非常穩固,也沒有因為炮擊而受到損壞。

蘇軍則處於進攻姿態,為仰攻,難度很大。

但在兵力上,蘇軍至少是黨衛軍的3倍。

軸心國的一方為黨衛軍第20愛沙尼亞擲彈兵師47團3營9排3排。

一共只有20餘名士兵,排長薩雷斯托,一個2人MG42機槍組,一個3人自動武器小組(波波沙射手1人,STG44射手1人,MP40射手1人),一個未知3人小組,一個3人狙擊小組(STG44射手1人,SVT射手1人,裝填手1人),兩個4人Pak40反坦克炮小組,2個4人80mm迫擊炮小組。

蘇軍方面,大致為一個混合連。共有一個坦克排的8輛T-34/85坦克協同攻擊。至少有2個排的步兵,有DP機槍,步槍居多。

本來是優勢兵力的進攻戰役,但卻成為了一場屠殺。

蘇軍在進攻之前,首先在黨衛軍的防禦陣地上展開了一輪炮擊。

緊接著就以我們能看到一條直線的形式展開進攻。

德軍在人員的分配上和武器搭配上大致的部署位置如下:進攻的正面上蘇軍面對的基本上全是自動武器。相對側翼則放置機槍和反坦克炮。

從戰鬥的經過我們也能看到,德軍的火力配置有很大的優勢。

黨衛軍一方的傷亡很小。

作為副射手的卡爾在戰鬥開始幾分鐘之後就去拿彈藥,MG42的正射手不得不單獨應戰,最後被蘇軍的狙擊手擊殺。

其實MG42的射速的確很快。戰後的老兵回憶,75發的大彈鼓,5秒的連續射擊就能消耗完。

即使是經驗豐富的射手,每次短點射的出單量也在12到17發。而一般副射手只能攜帶3條彈鏈的子彈盒2盒,6條彈鏈越500-800發,的確很不夠用。

然後,在卡爾經過3人組的時候,3人組中的一人被炸斷了腿。

一輛坦克從側後方擊毀了一台Park40,然後被ppsh和STG44小組擊毀。那輛坦克從卡爾的頭頂上跨過戰壕,運動形態大致如下(紅點處為擊毀位置)。

而反觀蘇軍這邊,一開始就沒有合適的掩體,在進攻中長時間的暴露在敵方的火力打擊之下。

即使在蘇軍逼近黨衛軍陣地以後,黨衛軍也能用大量的手榴彈壓制蘇軍。

最終導致蘇軍基本全軍覆沒,坦克也全部損失。最後選擇撤退了。

而黨衛軍之所以取勝,和戰壕的優勢分不開

一般情況下,黨衛軍的戰壕遵循M型戰壕。

火力點的分布一般都在戰壕的節點位置上。

按照德軍的部署原則,機槍的位置常常處於整個陣地的中央地帶。

但是電影當中的MG42處於側翼位置,這也是德軍機槍穩定輸出的重要原因。

在開槍順序上,德軍的原則性很強。

根據資料,蘇軍SVT的射程在800米,但是500為最佳距離。

黨衛軍的開槍順序為狙擊槍/步槍—反坦克炮—其他輕武器。

蘇軍進攻的時候,炮手觀察員就已經在蘇軍進入800米位置時進行了報告。

隨後,狙擊槍打響了第一槍。這個狙擊手完全遵循了的重要目標的原則,開槍較少,但是2名蘇軍指揮官均被狙殺。

那麼蘇軍的失誤在哪裡?

首先,指揮官過早的死亡。直接造成了指揮上的混亂,後期步兵完全失去了指揮,扎堆現象嚴重。

其次,沒有採取分組躍進的形式。

最後,蘇軍步坦協同,坦克之間也沒有任何的聯繫。

1944年,蘇軍的陣地進攻水平為什麼還這麼差?

根據真實的歷史情況。參與進攻的是蘇軍的201和256兩個步兵師,他們的坦克則來源於第98坦克團。這三支部隊屬於蘇軍列寧格勒方面軍的第2突擊集團軍。這支部隊歷史悠久,最著名的戰役就是1942年1月7日起參加柳班戰役。

不過,這支部隊在1944年多次失血,在納爾瓦戰役中損失慘重(王牌坦克手卡里烏斯主要的功績就來自於納爾瓦戰役中),1944年7月,隊伍當中新兵很多。

不過,當時的蘇軍還是在當天進攻中就拿下了愛沙尼亞師的左翼。

真實的歷史中,有三座山是當時坦能堡防線的防守重心。孤兒院山位於其左翼,由黨衛軍第4尼德蘭師防守,並在蘇軍7月26日的進攻中丟失。另外一座位於南部右翼,是黨衛軍第11諾德蘭師鎮守的塔山。下圖為如今的孤兒院山。

同時,電影中排長薩雷斯托掏出了一張地圖,即防區簡圖,他們打算打一場夜戰奪回被佔領的陣地。

這些丹麥人其實來自於被擊潰的黨衛軍第11北歐裝甲擲彈兵師。

在納爾瓦的潰逃當中隨著其他黨衛軍分隊留駐此地。

同時,電影的其他部分也十分的真實,在爆炸效果的製造上,非常的嚴謹。

電影採用分割敘事的手法,前半部分解析黨衛軍的戰鬥經過,從卡爾的死亡為分割線,後半部分的講述蘇軍的戰鬥過程。無論從真實度和歷史還原上,這部電影都是一部值得一看的戰爭大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