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藝術家李華生如何從「野逸國畫家「涅槃?

藝術家李華生如何從「野逸國畫家「涅槃?

水墨繪畫語言的拓展一直是中國藝術家面臨的一個重要挑戰。尤其是自20世紀以來,希望在中國傳統水墨繪畫中有所突破和有所創新的藝術家無不在這方面進行探索。1980年代開始運用的「水墨」這一概念,就已經明確地、有意識地試圖將這一類實踐與傳統的「國畫」加以區別……進入臘月的第一日,99藝術網帶來從「國畫」到「水墨」執著真誠探索的藝術家李華生,了解他如何從傳統」野逸國畫家「涅槃?

李華生

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李華生(1944年出生於四川宜賓)已經作為同輩山水畫家中的佼佼者,然而當他更多接觸到更開放的當代藝術之後,便拒絕再用傳統方式作畫,並開始隱士般的生活,隱居成都,曾旅居於喜馬拉雅山。在之後的幾十年中,為了尋求藝術上的了悟,李華生選擇了一種極端而單調的方式——手繪線格。這種方式近乎禪修,這些用柔軟的毛筆一根根繪就的線條,記錄了他持續而細微的身心變化。從存在主義的角度看,每一幅線格都是一段往昔歲月的印記。

曾經優秀的「野逸國畫家」如何涅槃?

李華生在進行抽象畫探索前,已經被廣泛地認為是同輩山水畫家中的佼佼者。曾參加過重要展覽,如中國美術館"十人中國畫展"(1981);美國八大博物館"現代中國畫巡迴展"(1983-1985)等等。1987年,他在去美國前後,一直都在創作具有文人意境的「新文人畫」。

李華生國畫作品:

山居圖

山居圖

大都會博物館所藏李華生作品

然而寫意的山水與抽象的格子,看似風牛馬不相及的作品,如今它們出自一人之手。

三十多年前,李華生降落到美國,從康定斯基到波洛克,再到那些被誤認為垃圾堆的裝置,李華生說去美國是開了眼界,還在荊棘叢中飛的時候,看中國繪畫里的「這張畫」和「那張畫」之間是有差別,但走遠了從高處看下去就變得渺小了,方法和觀念的一致讓身在其中的人和畫都差不多。

用他自己的話說:去了美國,看了許多20世紀大師的作品,我被震驚的腿都發軟——站不住了。他還突然發現:自己不會畫畫了!

於是李華生說,得放下那些「無聊的驕傲」……1987年從美國回來後,他卻長期無法創作,成為變的開始。

中國山水畫家很少將喜馬拉雅山作為繪畫對象,李華生卻被此山的寧靜深遠所吸引。旅途中,李華生常留宿在西藏的喇嘛寺廟,清晨,僧人們有節奏的誦經聲使他難忘,他意識到描繪喜馬拉雅山的方式不必局限於描繪山的外形,也可以記錄處於群山中的人的意識狀態。

李華生的藏地攝影

在西藏大昭寺的時候,每到黃昏寺院的僧人就一列列地走,邊走邊誦經,經文和聲音在持續,長得像線。於是,這些聲音進入了由線和格子構成的畫面中。當線條鋪滿整張白紙時,每條線里的氣息開始在格子間的空隙里流動。氣和氣的流動激活了所有的感知,回應了綿延持久的聲音,和內心深遠寧靜的地方。當他下筆的此刻:時間在靜靜地流走,生命的脈動則伴隨著輕微的「瑟瑟」聲在筆尖划過,由此生命、時間、空間的痕迹成就了作品。

大昭寺中早課的喇嘛

9201(局部)黑中留白的線格

9401(局部)賦予變化的線格

0342(局部)積點成線的線格

1381(局部)細線和噴墨組成的雙層線格

由於1998年起,在有規律的冥想狀態中,李華生手繪出水平和垂直的線條,交錯組成為線格。用捕捉並記錄了身體、知覺、感受、情緒和思想的瞬間狀態,而李華生堅持這種實踐已多年。

《0669》(副標題:春夏秋冬), 2006, 紙本水墨,362 x 143 cm x 4

(由洛杉磯郡立美術館購藏)

《0669》局部, 2006, 紙本水墨

李華生 《1241》 70×138.5cm 紙本水墨 2012 (劉剛收藏)

《1241》局部

而對於網格繪畫,我們無疑會聯想到艾格尼·馬丁(Agnes Martin)(1912-2004),馬丁認為,她的畫關注內心情感世界的表達,一個完美卻不可能實現的滿足和平靜的願望相結合。

相關閱讀

馬丁因為她在接近50年的職業生涯中傑出的,抽象的實踐而受到稱讚和認同。馬丁出生在加拿大,她1957年搬到了紐約,在那兒,她受到了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作品的影響。她認為她作品表達的是其所關心的是內在的、感情的世界。

艾格尼·馬丁作品

馬丁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紐約風起雲湧的藝術圈混過幾年之後,伴隨著精神病發,她離開藝術的中心,在一次長時間的皮卡車旅行之後,定居於荒涼的新墨西哥州的陶斯小城,開始了一個人修行般的孤獨創作。她長期進行著與世隔絕的工作,她受到了她所獲悉的中國道教哲學和在新墨西哥州的荒蕪的沙漠的啟發,從1967年到2004年她去世為止,她都住在新墨西哥州。

艾格尼·馬丁作品

這些畫面表達一種純真」,她在1973年印製自己的版畫《晴朗的一天》時寫道,「如果你能和它們並行,並且把你的想法同它們保持在一種虛無和平靜的狀態,你就能意識到自己的感受,那是對生活的一種完全的回應。」

她簡潔的鉛筆線條、柔和的色彩以及嚴密的網格同時表達了控制和逃脫兩個概念,她總是試圖通過繪畫來探索人類永恆、本質和最細微的情感,每一個觀眾站在馬丁的畫前無不感受到平靜和雋永。

艾格尼·馬丁作品

李華生的格子畫與馬丁的抽象藝術則有著全然不同的表達。

李華生 《海拔4000》 145x370cm (香港當代美術館購藏)

李華生的格子畫都是單色的。這位水墨藝術家通過調整墨色的深淺,將作品分為「灰」和「黑」兩種樣式。無論灰色作品還是黑色作品,從遠處看都是茫茫一片,空無一物。只有走近作品,我們才會看出畫面中一根根細如髮絲的墨線,這些墨線會使我們感覺出,有一個看不見的靈魂正在紙面上默默地呼吸。這種變換的視覺效果,完美地展示出道教虛無的抽象意境——空靈。在時間的區間里是線的重複和疊加,撲面而來的則是生生不息。

9407(局部)水墨效果鮮明的線格

05042005繪畫,紙上水墨, 970x1795mm

東方的線條最能表現內心世界,並通往精神之上。在綿延的線中,是時間的體量和生命的厚度。李華生說,中國繪畫發展到90年代時,身在其中的藝術家不少已經不再投入感情了。

無題2002繪畫,紙本、水墨, 1700x800mm

「虛無」本是道家的核心命題。《老子》中說: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

0007 145x222cm 2000

細細品味,在如卧蠶吐出的遊絲一般的作品裡,在一層淡淡薄薄的色霧中,依然透發著「中國線」的韻味,彌散著淡淡而悠長的文人逸氣。

01042001繪畫,紙本水墨, 1235x2480mm

謹以此文致敬探索新水墨表達幾十年如一日的藝術家李華生!

註:圖片均源於網路

來源:99藝術網 魏娜整合

精彩繼續

大都會博物館《大衛·霍克尼》回顧展: 「不老頑童」仍在創造青春神話?

嘉德秋拍當代藝術頻破紀錄 周春芽作品4427萬再創新高 劉益謙1.5億元競得陳逸飛佳作

齊白石保利秋拍9.3億《山水十二條屏》背後的故事 (視頻)

來自重慶的青年美術雙年展,藝術如何與社會共舞?

中國10大拍賣行2017秋拍創174億元歷史佳績 20件拍品過億元

年末盤點 2017年藝術界 「四宗最」

99藝術網2018新年賀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99藝術網 的精彩文章:

安藤忠雄回顧展 引領魔都明珠美術館驚艷亮相

TAG:99藝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