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軍的抗戰,不是你以為的以卵擊石!
原標題:中國海軍的抗戰,不是你以為的以卵擊石!
張憲文,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會會長、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主任,歷史研究所所長。季我努學社演講嘉賓。
1938年10月,武漢棄守,廣州淪陷,日軍軍力嚴重受損,攻勢亦嚴重受挫,日本國小力弱不可持久戰之疲態初顯,中國抗戰遂進入戰略相持階段。中國海軍原有五艦隊:練習艦隊,駐防淞滬;第一、第二艦隊,駐防淞滬至首都江段;第三艦隊,駐防南京以上江段;廣東艦隊,駐防廣東沿海及珠江。還有大量岸防要塞區及炮台。經戰略防禦———退卻階段的堅韌抵禦,艦艇及要塞基本損失。至戰略相持階段,僅余小型艦艇15艘,又無力建造或購置新艦,逐採用廣泛布雷之戰術以堅持抗戰,輔之以長江中上游的炮台—要塞建設以作防衛。
城陵磯陷敵後,海軍又在長江中游的石首(屬荊江段)構建了沉船阻塞線(區),並布置了大量水雷,加強了沿岸炮台。為封鎖湖南省境內之湘江和各河道,海軍於洞庭湖大量佈雷,並將洞庭湖航行標誌一律拆除,還將海軍之「順勝」艇和鐵駁、大木駁共計7艘,「橫沉於營田灘附近之南達長沙、西通常德之交叉江面的蘆林潭、湘陰兩處,建成堅強的封鎖線」。為確保戰時首都重慶的安全,海軍還在宜昌以下的川江段設置了四個總炮台和數十個分炮台,裝備各型火炮近200門。加之陸軍的奮戰,日本海軍企圖打通武漢至宜昌之間長江航道的計劃始終未能得逞,上述防線(區)一直堅持到抗戰勝利。
1939年6月,海軍戰時總司令部正式成立布雷總隊,下轄5個分隊。11月至1940年初,又將其主要力量建為長江中(下)游布雷總隊,下設5個中隊,11個分隊。將長江中下游宜昌—江陰段劃分為三個布雷游擊區:第一游擊區作戰地段在湖口—江陰之間;第二游擊區作戰地段在鄂城至九江之間;第三游擊區作戰
1934年拍攝的「寧遠號」驅逐艦舊照,此艦參與過抗日戰爭
地段主要在荊江區域,後因日軍從未能實現其打通荊江、直犯川江的企圖,第三游擊區遂併入第二游擊區。
布雷游擊隊居無定所,神出鬼沒,風餐露宿,晝伏夜出,依靠民眾,了解敵情,強韌不屈,可泣可歌。布雷隊偵察員、海軍英雄陳木生偵察時由於漢奸出賣被日寇所俘,堅強不屈,竟被日寇活活鋸死,拋屍江中。臨死,痛罵日寇不絕。其戰友獲悉,均咬牙切齒,同仇敵愾誓為之復仇。
民國海軍部長旗及海軍上將旗
布雷游擊隊採用了各種靈活機動的布雷戰術:利用夜幕,迫近佈雷;利用惡劣天氣,出其不意佈雷;長途奔襲,迎敵而上佈雷;伺機出擊,乘虛而入,臨機布雷等。還專門研製了適用於布雷游擊戰的小型水雷。
在其奮勇作戰下,日軍於長江所佔航線,明占實丟(失),不僅無法控制,而且損失極其慘重。據中國海軍統計,1940年共擊沉擊傷日艦船218艘,其中中型艦15艘,運輸艦22艘,商船3艘,汽艇61艘,駁船8艘被完全擊沉。另擊傷日軍中型艦14艘,小型艇18艘。絕大多數為水雷所毀傷。
據英國駐華使館的不完全統計,1940年,侵華日艦被水雷炸沉8艘,炸傷100餘艘。1941年1月25日,日運輸艦一艘於馬當下游鐵板洲觸雷沉沒,200餘名官兵斃命。同年10月8日,日運輸艦「山田丸」、「村木丸」又於馬當附近觸雷沉沒,又有200餘名官兵斃命。
被打怕的日本海軍長江艦隊司令部於1940年5月22日發布四條訓令:
一、禁止集結航行;
二、凡行駛蕪湖以上的商船均須由軍艦護航;
三、所有艦船不得於夜間行駛於蕪湖—九江之間;
四、凡艦船行駛於蕪湖上游時,須加速通過。
海軍還在鄱陽湖、贛江、甌江、甬江、閩江、西江實施了廣泛佈雷,封鎖日軍。據不完全統計,至抗戰勝利,海軍布雷游擊總隊僅在第一游擊區就布雷1370具,炸沉炸傷敵艦船114艘。八年抗戰,海軍共擊沉敵艦船186100餘噸,絕大多數為水雷所毀。海軍所用水雷絕大多數為海軍辰溪製造廠等自製,包括九種定雷,三種漂雷。
八年抗戰,中國海軍以海空戰、阻塞戰、要塞戰、水雷戰等多種戰法,在實力極其懸殊的境況下,仍取得輝煌戰績,寫下了八年抗戰中濃墨重彩的一筆。致日本海軍在侵華戰爭中屢遭挫折,戰果最小。時任中國海軍總司令的陳紹寬上將總結道:「海軍抗戰事略,向來極少發表,蓋不欲大事宣傳,事實足以表明一切。」海軍抗戰,「因此適足達成我消耗戰、持久戰之目的,而(最終)完成殲滅戰之任務」。
選自《中國抗日戰爭史》全四卷精裝插圖典藏本,張憲文等著,化學工業出版社·悅讀名品出版公司,2016年8月出版。
編輯:胡一舟
歡迎朋友們訂閱近代中國!
TAG:近代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