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匠精神鵰鑄中國製造高品質
北斗組網、「天眼」探空、神舟飛天、墨子「傳信」、高鐵賓士、超算「發威」、「鯤龍」衝天……剛剛過去的一年,從中國橋到中國路,從中國量子到中國計算,從中國飛機到中國高鐵,一個個奇蹟般的創新成果編織起人民走向美好生活的希望版圖,新時代的中國製造讓人感受到越來越強的澎湃活力。
大國製造的脊樑,是一絲不苟的工匠精神!
古人云:「心心在一藝,其藝必工;心心在一職,其職必舉。」碩果累累,源於科學家、工程技術人員和千百名工人的智慧與汗水。數十年來,他們紮根深山、精益求精、不畏艱苦、勇於創新、甘於奉獻,以大國工匠必備的素養與品質,提升著中國製造的底氣和基石。
工匠精神有著怎樣的氣質?《詩經》中把對骨器、象牙、玉石的加工形象地描述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是古人對工匠精神簡潔而形象的描述。今天看來,工匠精神意味著精益求精、精雕細琢,意味著專註與專業,意味著開拓與創新,更意味著對高品質產品的尊崇與追求。
精益求精是匠人的亮麗名片,是其對每件產品、每道工序都凝神聚力、追求極致的職業品質。所謂「做一顆螺絲釘也要做到最好」,一件事即使已經做得很好了,還要追求做得更好。瑞士手錶得以譽滿天下、暢銷世界、成為經典,靠的是製表匠們對每一個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塊手錶都精心打磨、專心雕琢的精益求精精神。
專註與專業是匠人的精神特質,是因內心篤定而流露出的著眼於細節的耐心、執著與堅持。「庖丁解牛」的故事中,梁惠王的那位廚師達到心手合一、出神入化的境地,靠的就是專註與專業。愛迪生說:「凡事專註,這才是成功的要點。」德國能創造出賓士、寶馬等知名品牌,與數以千計心無旁騖在細分產品上不斷積累的能工巧匠分不開。
美國發明家迪恩·卡門認為,工匠的本質是「收集改裝可利用的技術來解決問題或創造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創造財富,並不僅僅是這個國家的一部分,更是讓這個國家生生不息的源泉」。換言之,工匠並非只是靠日復一日的重複達到熟能生巧,而是通過技術整合創造性地解決問題。這說明,工匠精神不僅意味著精益求精、專註專業,還代表了對創新的追求。
質量之魂,存於匠心。如今,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於向中高端邁進的中國製造而言,「質量」二字重千鈞。做強質量,打造品牌,推動產品升級,須臾離不開工匠精神。事實上,我國製造業的發展史,本身就是一部不斷追求精工、創造精緻的歷史,是一部工匠精神的史詩。
當然,工匠精神不是宗師巨匠們的殊榮。每個在崗位上兢兢業業、用心鑽研的勞動者都可以是工匠精神的詮釋者、傳承者。擁有多項國際焊接資質的「高鐵焊接大師」李萬君,為神舟飛船、探月工程研製關鍵部件的車工班班長王陽,打造開放、共享創業平台的海爾創客實驗室……無論是一線勞動者,還是創新創業浪潮中的弄潮兒,都用本職崗位上的行動詮釋了嚴謹專註、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彰顯了勇攀高峰、追求卓越的時代精神。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國民素質特別是廣大勞動者素質顯得尤為重要。目前,我國技能人才已達1.65億人,但技能人才的素質、規模、結構仍難以滿足經濟社會向更高水平發展的需要。中國要迎頭趕上世界製造強國,實現《中國製造2025》戰略目標,必須在全社會大力弘揚以工匠精神為核心的職業精神,實現由「重量」到「重質」的突圍,才能贏得未來。
精於工、匠於心、品於行,人們從未像今天這樣熱切地呼喚工匠精神。從《大國工匠》《我在故宮修文物》等紀錄片走紅帶給我們的感嘆與感動,到國人在海外排隊搶購奶粉、馬桶蓋帶給我們的自省與反思,再到工匠精神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帶給我們的欣喜與振奮,工匠精神如涓流入海在各行業形成共鳴,在全社會匯成共識。
最是行動動人心。鍛造工匠精神是一項系統工程,尤當戒除「短平快」式的心浮氣躁,從當下做起,從堅守本分做起,從擰緊一顆螺絲釘、認真對待每名顧客做起,讓工匠精神滲入每件產品、每道工序,才能以中國製造的高品質支撐起製造強國建設。
TAG:解放軍報 |